CP 值高、功能完整的無線滑鼠
在無線電競滑鼠市場中,Razer Basilisk Mobile 以「輕巧」、「多功能」與「高相容性」為賣點,成功打破傳統滑鼠在尺寸與效能之間的框架限制。它不僅具備 Razer 經典的 Basilisk 血統設計,還支援三模連線、AI 快捷功能與出色的人體工學握感,是筆電用戶、外出工作者與中小手玩家值得關注的實力選手。

握感體驗:小巧但不簡陋
Razer Basilisk Mobile 的最大特色在於「縮小化」的 Basilisk 設計。實際尺寸為 111.5 x 75.9 x 41.4mm,重量 76g,相較於標準型 Basilisk V3 Pro 短了近 18mm,這讓滑鼠更容易塞進背包或筆電包,但也因此在握感與穩定性上有所取捨。
儘管體積縮小,Basilisk Mobile 仍具備符合人體工學的弧形側邊、防滑紋理與拇指托,握起來舒適自然。側鍵與 HyperScroll 傾斜滾輪設計延續高階滑鼠元素,且滾輪下方還設有 USB 收納倉,細節滿分。設計表現:順手、舒適、低調美學
Basilisk Mobile 採用霧面軟質材質,觸感佳、止滑適中。滑鼠整體造型偏短但尾部較寬厚,讓握感更飽滿,適合手掌中小尺寸的使用者。側邊紋理雖無極強防滑功能,但足以應付大多數操作需求。
滾輪為可釋放式設計,提供自由旋轉與傾斜功能,操作大幅提升,尤其在瀏覽大量內容或編輯時尤為便利。中央點擊反應靈敏,具備良好回饋與穩定性。三顆側鍵設計在電競滑鼠中不常見,提供玩家更多自訂選項。
效能與連線能力:雙模連線與快速反應表現
這款滑鼠支援 2.4GHz 無線與 Bluetooth 雙模連線,底部設有模式切換鍵,方便快速轉換裝置。無論遊戲或日常操作,延遲與穩定性表現優異。
在實測中,即便進行高速操作如 FPS 遊戲(如《CS2》),其追蹤精度與點擊回應皆令人滿意。採用 Razer 第三代光學微動開關,點擊反應快速且帶有略微阻尼感,提供明確的按壓回饋。
軟體支援:基本齊全、AI 整合
Basilisk Mobile 可透過 Synapse 4 軟體自訂 10 顆按鍵與燈效設定,支援 Razer HyperShift 多層巨集與 AI Prompt Master 快捷指令,能快速啟用 ChatGPT 或 Copilot 等 AI 工具。雖然 RGB 僅提供單區域(背面 Razer 標誌),但仍保有辨識度與美觀。
實用性限制
由於尺寸較小,對於手掌較大或習慣全掌握法的使用者而言,握感與誤觸風險可能較高,且滾輪切換傾斜模式稍微不夠直覺。此外,Basilisk Mobile 雖定位輕便,但厚度與一般電競滑鼠相當,並非極致扁平設計,放入口袋仍有難度。
價格方面,建議售價為 US$89.99,略高於市場上部分輕量滑鼠,但考慮到其擁有三模連線、優異手感與自訂功能,整體仍屬高 CP 值。
功能性與效能表現:滑順、穩定且多用途
內建 Razer Focus X 感應器,支援最高 18,000 DPI、350 IPS 與 35G 加速度,足以應付多數遊戲需求。滑鼠底部搭載 100% PTFE 滑鼠腳,滑動手感絲滑,搭配 Razer 第三代光學微動,點擊回饋紮實且靈敏。
在連線方面,提供 Razer HyperSpeed 2.4GHz 無線、藍牙與 USB-C 有線三種模式,無論是連接 PC、Mac 還是平板都十分方便。根據官方數據,2.4GHz 模式續航約 105 小時,藍牙模式甚至可達 180 小時,在實測中也顯示具備穩定續航力。

Razer Basilisk Mobile
US$89.99
看美網最新價格
結論
Razer Basilisk Mobile 並非最強效能滑鼠,也非最輕最薄的旅行滑鼠,但它在這兩個領域之間找到了巧妙平衡。對於重視手感、連線多樣性與自訂彈性的使用者,尤其是中小手型的玩家,這款滑鼠是一項值得投資的選擇。若你需要一款能隨身攜帶,且不犧牲遊戲體驗的滑鼠,那麼 Basilisk Mobile 將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最佳代言人。
延伸閱讀
Swiftpoint Z2 多功能電競滑鼠限時 67 折,頂規操控現省 NT$3200
2025 年 Razer 滑鼠排行榜:從預算款到旗艦級全面解析
參考資料
Lewis Maddison. “I tested the new Razer Basilisk Mobile and found it comfortable and smooth in action – and the price isn’t bad, either” TechRadar. June 10, 2025.
Zachary Boddy. “Razer Basilisk Mobile mouse review: Tiny, mighty, and a little bit awesome” Windows Central. May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