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刷機歷史:世界與台灣的第一台印刷機 - COVER
無論是平版印刷、凹凸版印刷、數位印刷,或者家中常見的印表機,印刷設備早已融入我們的日常。但各位有沒有想過,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台印刷機是如何誕生的?而在台灣,印刷機又是在何時、由誰引進的呢?
今天,我們將帶您一同穿越時空,深入探索印刷機的演進史。這不僅是一段技術發展的歷史,更是一場文化傳播與知識普及的革命。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同揭開印刷機的神秘面紗!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機
印刷的概念早在古代就有雛形,中國、韓國、日本、歐洲都有類似的概念與技術,然而真正將印刷效率推向新高度的,當屬宋代畢昇的泥活字印刷術。沈括在《夢溪筆談 卷十八 技藝》中記載了活字印刷的效率:
「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
這段文字不僅是現存最早的印刷術記載,也揭示了活字印刷對書籍製作的巨大變革。在此之前,唐代已有印刷術的萌芽,主要用於佛經與經典的印製。其中,後唐馮瀛王(馮道)奉旨主持國子監的九經刻版印刷工程,歷時22年,橫跨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而不中斷,是東亞史上最早的大規模官方印刷工程。
不過,至此都只是印刷術本身的改善,若要論及真正意義上的「印刷機」,我們便不得不將目光投向德國的約翰尼斯‧古騰堡。約在公元1450年左右,古騰堡受到農用螺旋壓力機的啟發,設計出世界上第一台鉛活字印刷機。他不僅刻製了精密的鉛鑄活字,更成功印製出聞名於世的「古騰堡聖經」,這也是歐洲現存最早的完整印刷書籍。古騰堡印刷術與印刷機的問世,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亦是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的關鍵推手。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更稱古騰堡印刷術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

印刷機歷史:世界與台灣的第一台印刷機 - 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機

印刷機歷史:世界與台灣的第一台印刷機 - 法國文學家 維克多・雨果&宣教士 馬雅各醫師
台灣第一台印刷機
時間快轉到19世紀末的台灣。1880年,一位曾在台灣宣教,後因健康因素返回英國的宣教士馬雅各醫師,心繫台灣的宣教工作,並深感文字事工的重要性。他捐贈了一台Albion活字印刷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其中包含連同鉛字、鉛字版、排字架、裝訂機等周邊設備。然而,當時的台灣尚無人懂得操作這台現代化的機器。隔年,另一位宣教士巴克禮牧師利用在英國度假的機會,特地前往印刷廠學習檢字、排版、印刷等相關技術。學成歸來後,巴克禮牧師成功組裝了這台印刷機,並利用英國友人的奉獻,建立了台灣的第一間印刷機構「聚珍堂」(後更名為台灣教會公報社),正式開啟了台灣的印刷歷史。
1885年7月,「聚珍堂」推出了劃時代的刊物:《台灣府城教會報》(後更名為《台灣教會公報》)。這不僅是台灣最早的報紙,更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當時台灣識字率普遍偏低,該報紙特別採用「白話字」(即台語拼音文字)進行印刷。此舉大幅降低了閱讀門檻,使得知識能夠更廣泛地傳播。
馬雅各與巴克禮兩位宣教士,不僅開啟了台灣的印刷時代,更透過白話字的推廣,大幅提升了當時台灣人的識字率、知識程度與國際視野。他們對於台灣的文化傳播與知識養成,帶來了極其寶貴的禮物。

印刷機歷史:世界與台灣的第一台印刷機 - 英國 巴克禮牧師&聚珍堂
從雕版印刷到畢昇的活字印刷、到古騰堡的活字印刷機,再到兩位宣教士在台灣開啟的印刷世代,印刷術的每一次進步都深刻地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它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文明傳承與進步的重要推手。在現代,印刷術越來越重視環保、也融入了數位與AI等新元素,我們將會在此見證和參與印刷的未來!
FB 社團:設計人聊印刷事
LINE 聯絡我:@minds
IG:@minds1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