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為何投資觀點大不同?

M導-avatar-img
發佈於學習人生-財商知識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你是否有過同一家人在討論對一筆錢的運作、投資決定、想法說法…時,會覺得一家人往往彼此間怎麼說都無法溝通,這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對於投資金錢的看法在20歲的年輕人、40歲的中年人和60歲的退休族家往往不同?這不僅僅是世代間的差異。從小貧寒家庭出身的人與含著銀湯匙出生的富二代或一般小康家庭,對金錢運作、思考風險的看法也會截然不同,並且往往彼此都難以理解對方的想法。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這樣?而且為何外國人又跟我們台灣人看法往往不同?

你是否發現每個世代在他/她成長過程中的親身的經濟榮枯的體會經歷不同,導致他們成年後對金錢投資的看法與態度也不同。對一個投資者來說,從別人那裡學到的二手經驗(學校課本、父母口中、其他新聞、網路管道…)和自己成長過程中親身經歷相比差異會很大。《致富心態》[1]書中的一些看法或可供我們反推與醒思我們自己與亞洲的鄰國做為參考與映證。

美國

例如,在美國經歷過經濟大蕭條時期的股票投資人,他們熬過了多年的艱苦日子,我們無法重新創造出當時的恐懼與低迷不確定的環境感受。因此,這與2000年網絡泡沫之後與2022後AI的科技興起的新貴科技們是無法體會他們的曾有的生活經驗,尤其財富一夜歸零、破產甚至欠下鉅額負債的苦痛。這造成彼此一生中對金錢運作的觀點可能天差地別。因此,他們彼此的溝通中會說你不了解我的金錢觀,反之另一人有會說出我也不了解你的觀點。彼此之間對金錢目標和預測完全天平兩側的大不同。因為,每一世代成長的過程可將之視為一面鏡子,而我們每人是經由各自不同的這面鏡子提出對世界與金錢運作的看法。

這不同的背後不是在比較誰更聰明、誰有較高的社經地位或誰掌握更多資訊,而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過著各自不同的人生經歷,也被各自世代不同的經濟環境所形塑而成。

原生家庭

我們每人是在不同的家庭成長,收入和價值觀各異的父母撫養我們長大,生活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出生於不同的經濟體。由於獲得的機會和運氣不同,我們有著各自不同的就業經驗。每個人在成年前所感受到與學到的也不盡相同。譬如:在高通膨時代成長的人經歷了高物價,而在經濟穩定時代成長的人則未曾有此經歷。一般人從書本上讀到美國經濟大蕭條時許多人失去了一切,這種痛苦的感受深深刻在那一代人心中恐怕一輩子都無法消失。但這些經濟重挫股市大跌的恐懼經歷與感受並沒也出現在我們現代人身上,相對的,那些經歷過經濟大蕭條的人,也無法理解我們為何覺得擁有股票是一件滿足的事。因此我們做多只是在有關經濟與股市的書本上讀到但卻無法體會與理解。

日本

從1990年起,亞洲的日本經歷了失落近30年,在此期間成長的長父母們常告訴其子女不要碰股票也不要買房子。主要是他們在剛成年時所經歷的整個景氣衰落後長期不振所造成生活困苦的心理恐懼,尤其對股市與房地產大起大落的畏懼。而其子女的成長卻與他們不同。所以,兩代間是以截然不同的視角看待世界與自己的投資決定,背後更是兩者心裡想法與決策出發點的不一樣。

紙上口說vs親身體會

理智上,我們可以理解他們過去在大蕭條時期或二十世紀的大崩盤狀況;經由現代科技工具應用上,我們可以新進用電腦軟體與過去資料、數據模擬出來對當時經濟狀況與股市低迷的分析。但這些對我們的感受來說往往只是電腦上的數字和曲線大角度下跌的圖形。當完成工作下班/放學後,我們回到自己家、看到親友、家人、心理在規劃自己的未來時,白天那些所分析的股市高低起伏的數據與衝擊似乎對我們心裡決策卻是影響甚微。畢竟,我們大部分人沒有真正體會到那時股市低點、大蕭條、社會恐慌所帶來的恐懼和不確定性,因為除非親身經歷過並感受到那段時間的痛苦,否則無法真正參透其中道理,也不能理解當時人們對金錢的看法與決定,當然自己也不會改變自己過去截然不同成長經歷形塑而成的觀念與投資行為。

學術研究

2006年,美國兩位經濟學家探究美國人如何運用金錢的研究指出[2],理論上人們應該根據自己的目標和可以選擇投資方案的特點來做決策。但實際上,人們的投資決策往往受其成長時期的投資者的經驗所影響,尤其是他/他在變為成人後的早期自己的投資經驗。

例如,在高通膨時期成長的人相較於在低通膨時期成長的人,往後在債券上的投資金額會較低。而如果在股市走強期間成長,那麼未來投入股市的資金會更多。研究發現,股市散戶承擔風險的意願取決於他人生成長的歷程,而與所謂的智商、專業知識、教育背景、社經地位及人脈…等無關。重要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在對的時間(經濟景氣的榮枯)與對的地方(國家)有適當的成長經驗。

年輕時-成長環境

以美國為例,1950年代出生的人,在之後的十幾二十年的成長過程中,股市扣除通膨因素幾乎沒漲不變。但1970年後出生的人,標普500指數在之後十幾二十年中幾乎漲了近10倍。因此,不同世代因成長經歷與環境不同而會有巨大差異。同樣,1960的高通膨與高油價相較於1990年的低通膨,成長於在不同世代的年輕人們,對金錢運作與投資理財觀點有有不同的看法。

年輕時-成長的地區

在成長在不同經濟體也會影響投資者的決策與觀點。譬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和日本的股票市場被掃平及兩國家經濟蕭條與生活困苦。然而,美國在戰爭末期與戰後的經濟卻繁榮且股市幾乎翻倍增長。這顯示出生在不同地方與不同經濟成長體的同一世代人們會因其成長的區與環境不同而造成不同的金錢運作與投資行為。做了國外的實例與理論分析外,那我們自己呢?

台灣

不同年級的成長

以台灣為例,四五年級曾經歷過民國70末期的股市大漲後巨跌,以及六、七年級生經歷過1996年台海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路泡沫和2003年SARS疫情等形成股市的起伏,這不同成長經歷形塑出各世代的投資觀點與決策行為也因此有所不同。當這些人齊聚一堂,面對同一金融事件,譬如通貨膨脹、失業率、股市劇烈起伏你能期望他們會有相似的看法嗎?他們成長過程中的經歷不同,導致他們看待金錢的角度也不同彼此也難以互相理解。

往往我們會問一個人為什麼會做出某個決定時,當事者往往都能給出一個他認為有意義且經過思考和規劃的理由。這些看法背後通常源自於他過去的獨特經歷。這在做投資決策時更是如此。他們會用自己的”故事”來解釋自己的行為,而故事的背後則跟他過去成長的環境息息相關所形塑而成。你是幾年級? 要不想想自己在剛成年時的外在經濟環境是如何? 股市的起伏呢? 有受那些的重大事件影響股市….?

不同世代因成長背景不同,他們的財務和金錢觀念決策也會有所差異。當我們覺得某人的行為真的不可思議怎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時,只要去了解他的成長背景,就多少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的背後想法與觀點。

退休準備的學習

在我們國內與廣大勞工最相關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退休制度的勞保和勞退制度。然而,這些制度包括從舊制到新制的轉換的時間也僅僅有數十年而已,無法像台灣股市那樣擁有超過半個世紀甚至像美國股市上百年的經驗可供參考。因此,一切只能邊摸索邊修改、見招拆招,隨機應變以逐漸從學習中改善。既然如此,台灣投資者對自己未來退休的準備做法,也會因不同時代成長過程並在摸索中前行,對金錢觀點、退休目標、投資理財…等看法也各不相同。

60+歲的人會發現現在的勞保的給予的保障非常有限,而40+歲的人則會感到害怕因而積極規畫投資以免時間不夠。20+歲的人則認為不指望勞保和勞退制度,畢竟要退休時間還久遠且擔心到時已破產,轉而進行其他投資理財的想法與決策。

教育的變革

這種世代間差異也反映在教育上。由於高教實施改革政策,使得上大學變得容易使大學生數量增加,同時學貸人數和金額也隨之暴增。大學文憑的不值錢和龐大的學貸壓力,使得年輕學生與剛畢業的小資族在找工作和投資上的看法,會受到他們這一代這十幾年二十幾年來成長經歷的影響。

因此,從退休的勞保/勞退制度到年輕人的學貸/工作薪資,我們可以看出不同世代對同一件金融資訊的反應和決策將會有很大差異。這些差異源於他們成長環境的影響。我們需要理解彼此的觀點和行為背後的原因,以便更好地交流和合作。

結論

其實,每個人對金錢的運作與投資決策,都有其出發的觀點、原因、可說明的故事….,但在瞭解其背後所形塑的環境背景後就能知道,每一人對同一事件做投資的想法會各個不同,畢竟「一種米養百種人」。所以,當有一種觀點提出後立馬會有許多不同看法時也不用見怪。當然,當有人做出瘋狂財務/投資決策時,因為他認為是這決定是正當的且有原因的大家也可以因理解而見怪不怪了!

 



[1] 致富心態 摩根豪瑟 2021,天下文化

[2] U. Malmendlier, S. Nagel. “Depression Babies: Do Macroeconomic Experiences Affect Risk-Taking??(August 200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慢學筆記
0會員
57內容數
在人生路上學習 投資理財與成長智慧。一起邁向成功與幸福有感的生活。
慢學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7/24
我們多數投資者加入股市進入投資行列,尋找成功人士聽取他們選取個股的分析,也學習他的操作風格與技巧。當我們選個股或主動式ETF時,致富之路就像走上創業一樣,高度風險下的成功與失敗究竟是自己有眼光的放手一搏還是成為魯莽決策下的失敗。還是,找出適用一般人的模式,讓自己及他人可以上手學習並踏上致富的路徑?
Thumbnail
2025/07/24
我們多數投資者加入股市進入投資行列,尋找成功人士聽取他們選取個股的分析,也學習他的操作風格與技巧。當我們選個股或主動式ETF時,致富之路就像走上創業一樣,高度風險下的成功與失敗究竟是自己有眼光的放手一搏還是成為魯莽決策下的失敗。還是,找出適用一般人的模式,讓自己及他人可以上手學習並踏上致富的路徑?
Thumbnail
2025/07/21
所以,在一生中要投資理財,先建立好正確的心態與基本的技巧就可。反而不需要高學歷與社經地位。投資者只要相信持續的工作、儲蓄、投入股市(指數型ETF)、耐心等待、經歷股市的大幅起落也依然不動,那麼時間就會是你最好的朋友,最終它會將巨大到令你無法想像的報酬回饋給你。
Thumbnail
2025/07/21
所以,在一生中要投資理財,先建立好正確的心態與基本的技巧就可。反而不需要高學歷與社經地位。投資者只要相信持續的工作、儲蓄、投入股市(指數型ETF)、耐心等待、經歷股市的大幅起落也依然不動,那麼時間就會是你最好的朋友,最終它會將巨大到令你無法想像的報酬回饋給你。
Thumbnail
2025/07/19
我們走在投資的路上往往會有不同的"點"考驗著我們。在此提出幾點供讀者參考,希望看完本文後,你在投資路上能少付點高額代價與多些成就。有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和行動。讓自己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正確的投資理財)才是給自己最可靠又正確的保障。
Thumbnail
2025/07/19
我們走在投資的路上往往會有不同的"點"考驗著我們。在此提出幾點供讀者參考,希望看完本文後,你在投資路上能少付點高額代價與多些成就。有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和行動。讓自己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正確的投資理財)才是給自己最可靠又正確的保障。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