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長時間對住電腦、低頭用手機,加上工作壓力大、姿勢不良,「頸痛」成為香港常見都市病之一。若未能及時處理,頸痛不但會影響日常生活,更有機會演變成慢性疼痛或頸椎退化。本文將為你全面剖析頸痛的常見成因、舒緩方法及治療建議,助你改善頸部不適,重拾健康生活。
頸痛常見成因
頸痛並非單一原因所致,以下是常見的誘因:
- 長時間低頭或不良姿勢:例如使用手機、打電腦、駝背坐姿。
- 肌肉緊張或疲勞:常因壓力、久坐或缺乏運動導致。
- 頸椎退化:包括頸椎關節炎、椎間盤突出等,較常見於中老年人。
- 急性扭傷或外力拉扯:如突然轉頭、睡覺時姿勢不當等。
自我舒緩頸痛的方法
若屬於初期或輕微頸痛,可考慮以下方法作初步紓緩:1. 熱敷放鬆
使用熱水袋或熱敷貼敷於後頸位置,每次約 15–20 分鐘,有助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2. 伸展運動
每日輕柔地拉筋及伸展頸部,可改善肌肉僵硬。建議早晚各做一次,每次不多於5分鐘。
3. 調整工作姿勢
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將螢幕調整至眼睛平行高度,有助減輕頸部壓力。
4. 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
每工作 30–60 分鐘應起身活動或轉換姿勢,減少肌肉疲勞。
專業頸痛治療方法推介
若頸痛持續超過一星期、出現手麻或影響日常活動,建議尋求專業物理治療師協助。以下為常見治療方式:
1. 手法治療
透過徒手放鬆緊繃肌肉及矯正關節位置,改善活動度與血液循環。
2. 牽引治療
使用專業儀器輕柔拉開頸椎,紓緩椎間盤壓力,特別適用於神經受壓情況。
3. 超聲波或電療
透過儀器深層治療受損組織,加快修復與減輕發炎情況。
4. 功能性運動訓練
針對個人情況設計頸部肌肉強化及穩定訓練,防止復發。
常見問題 FAQ
Q:什麼情況下需要看醫生?
如頸痛持續超過 7 日、影響手部活動或出現麻痺感,應盡快就醫,檢查是否涉及神經或椎間盤問題。
Q:頸痛可以做運動嗎?
視乎疼痛程度與原因,輕微痛楚可透過適當伸展舒緩;但若有明顯神經壓迫症狀,應由物理治療師指導下進行運動。
Q:物理治療與按摩有何分別?
物理治療是針對性、循證的治療方案,由註冊治療師根據病因作診斷與處理;而一般按摩則未必能針對根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