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聽到某人說:「我從來沒有談過戀愛。」
反應往往不是「喔,原來如此」,而是:「真的嗎?怎麼可能?你這麼好看/這麼有趣/這麼善良……怎麼會沒人追你?」
這樣的語氣裡,有驚訝、有同情,甚至有一點點不可置信。但更深一層的意涵是:沒談過戀愛,好像是一件需要『被解釋』的事。這篇文章,想帶你從社會觀察者的角度,聊聊「母胎單身」為什麼被標籤、為什麼會讓人覺得尷尬,甚至讓當事人懷疑:「是不是我有什麼問題?」
「戀愛經歷」被誤當成一種人格證明
在這個什麼都可以分享、什麼都可以比較的時代,感情也不例外。
朋友聚會、社群媒體、節目劇情……戀愛幾乎成了人生履歷的一部分。誰的初戀最浪漫、誰的前任最多、誰的分手最精彩,這些似乎都能變成「我有活過」的證明。
當母胎單身的人說出「我從來沒談過戀愛」,等於是承認了一段空白,也就是「我缺少了某種人生經歷」。但我們很少去問——
談戀愛真的那麼必要嗎?沒有談過戀愛,就無法理解愛與被愛?
事實是,人生有太多種親密形式。友情、親情、自我療癒、與寵物的互動……都可以是深刻的關係練習。只是社會預設戀愛是標配,讓其他情感被相對貶低,於是沒有戀愛經歷的人,就會被誤解為「情感不成熟」或「人際能力不足」。
母胎單身的人,其實很會愛,只是愛得不一樣
我們習慣把戀愛當成學習關係的唯一途徑,但這是不公平的。
許多母胎單身者,在友情、家庭照顧、甚至對動物、藝術、自然的熱愛上,都展現出極高的情感能力。只是不符合「愛情關係」的樣子,就被輕忽了。
他們可能非常敏感、體貼、願意傾聽;只是從沒遇過想愛、或被愛的人。或者,也可能因為過去某些傷,選擇小心保護自己,尚未準備好進入戀愛這場「雙人舞」。
愛不只一種形式,不只發生在兩個人之間。愛也可以是對生活的熱忱,對自己的善待。
YT頻道: WendyKang_月老教我的事: www.youtube.com/@lovegod-relationships
社會對「母胎單身」的玩笑,其實很殘忍
你一定聽過這種開玩笑的語氣:「他母胎單身啦哈哈哈,別鬧他了啦~」
這類話語往往搭配著善意的笑聲與輕鬆的語氣,彷彿只是朋友之間的互動。但對當事人來說,那是一種被揭開私密、又無從反駁的羞辱。
在我們的語言文化裡,「母胎單身」常常被用來當作笑點,彷彿是一種奇怪又無害的標籤。但其實,它可能暗示著:你有點不合群、有點怪、有點被落下了。
而那種「不被理解」的孤獨,是會讓人開始懷疑自己的。
你不需要為你的「空白」道歉
很多母胎單身者,在提到自己的感情狀態時,語氣總是有點小心翼翼:「欸…我可能有點奇怪啦…但我從來沒交過男女朋友。」
你有發現嗎?這句話裡,其實已經預設了「我這樣可能不好」,所以才要先解釋、先自嘲、先道歉。
但你不需要。因為沒談過戀愛,本來就只是人生眾多可能的一種。
有些人二十歲就遇到真愛,有些人三十五歲才想開始戀愛,有些人一輩子都在經歷各種不同的關係;也有些人,從沒談過戀愛,但活得有深度、有熱情、有自己。
你的人生軌跡不需要照著劇本走。
Wave聲音直播房: 認明Wendy_Kang
你不孤單,這世界比你想像中更溫柔
根據多項研究與社會統計,在現代社會中,母胎單身的人口比例其實比過去更高,尤其在亞洲文化圈裡。只是這個身份,因為被包裹著沉默與羞赧,不常被大聲說出來。
但這不代表你是異類。
相反地,你只是走在一條比較獨特的路上。也許比較慢、比較彎、比較少人走過,但這條路一樣有風景、有意義、有可能。
而且,這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開放、多元。我們不再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可以選;我們可以選擇晚點再愛,或者永遠愛自己;我們可以選擇不婚不戀,但不放棄連結與陪伴。
不是戀愛讓你完整,是你原本就完整
最後,想送給母胎單身的你一句話:你不是不夠好,也不是被落下。你只是還在自己的節奏裡,慢慢地前進著。
戀愛是一段旅程,不是資格考;不是每個人都要上車、也不是每段關係都能到終點。你有權選擇是否搭上感情這班車,也有權選擇停下來,欣賞人生路途上的其他風景。
不要因為「空白」就懷疑自己,更不要因為別人的玩笑,就否定自己的價值。
你已經很好了。即使母胎單身,也值得被尊重、被理解、被喜歡。
因為你,是一個完整的人。只是還沒戀愛而已。
關於愛的練習,不只一種形式
愛從來不是單一形式,也不是唯一價值。
有些人愛得高調,有些人愛得沉默;有些人愛一個人,有些人愛自己。
但最重要的是,不管你在哪一個階段、是否有過戀愛經驗,都請記得:你有選擇生活樣貌的權利,也有被珍惜的資格。
母胎單身不是病,不需要解釋,也不需要道歉。
那只是一個暫時的狀態,不是你價值的定義。
YT頻道: WendyKang_月老教我的事: www.youtube.com/@lovegod-relationships
Wave聲音直播房: 認明Wendy_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