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聽過這種話:
-「我這輩子最穩定的關係就是跟我的冷氣。」
-「連綠豆都有伴,我卻還單著。」 -「我不是沒談過戀愛,我是在保存實力。」如果你笑了,那這些話的效果就達到了——它們的目的就是搞笑。
這些「母胎單身哏」在網路上隨處可見,常常配著誇張的表情、梗圖,甚至還有專門的迷因帳號一天到晚在發「單身語錄」。母胎單身,原本只是一種個人經歷,現在卻越來越像是一種「搞笑人設」,一種用來取悅別人、博得共鳴,甚至換來點讚的身份標籤。
可我們很少問一個問題:
被大家當玩笑的這個身分,背後的人,是怎麼感覺的?
「自嘲比較安全」:單身成了笑話,但我先講就不會被笑?
我們都知道,自嘲是一種防禦機制。當你先把自己的「缺點」講出來,別人就沒機會刺傷你,因為你已經用笑聲包裝好了。
所以母胎單身的人,久了也學會這一招:
- 在朋友聚會裡開玩笑自己「沒戀愛經驗所以很純潔」;
- 在網路發文故意說「愛情什麼的,跟我無緣啦~」;
- 明明有點孤單,卻說「我才不要被拖去談戀愛,太麻煩!」
這些話說出口時,也許是輕鬆的,也許是真的覺得好笑,但也有很多時候,是一種溫柔的掩飾——
笑著說「沒人愛」,其實比哭著承認「我好想被愛」容易太多了。
YT頻道: WendyKang_月老教我的事: www.youtube.com/@lovegod-relationships
從「沒談過戀愛」到「你最好笑」:搞笑人設是怎麼形成的?
母胎單身變成搞笑人設,其實有跡可循。這背後,有幾個文化現象值得我們一起想想:
(1)媒體愛用的公式角色
打開偶像劇、綜藝節目、脫口秀,常常可以看到「母胎單身角色」:
- 社交笨拙、總在暗戀中失敗;
- 被同儕調侃「是人嗎你?怎麼會沒談過戀愛」;
- 明明很想要戀愛,卻總是假裝無所謂地講幹話。
這種角色好塑造,觀眾也笑得開懷。尤其當演員長得好看但角色「戀愛零經驗」,就更有反差萌。但問題是,這個形象久了,觀眾開始對現實中的母胎單身者也貼上這個標籤——「你就是那種可愛又搞笑的邊緣人啊!」
(2)網路文化喜歡「自嘲型幽默」
近幾年來,自嘲成了年輕人之間一種流行語言,尤其在社群平台上,能夠讓人一笑的「自黑」內容比雞湯文更容易被分享。
母胎單身成了最常被自嘲的身分之一,因為它看起來無害,不會冒犯別人;但也因為這樣,我們好像忘了它其實牽涉到很私密、很真實的情感狀態。
看似搞笑,其實孤單:當身分成為「梗」,那份真實怎麼辦?
母胎單身的人,在搞笑的人設裡得到了一些「安全感」,但也有一些代價。
■ 被當作「有趣」的人,卻難以被當作「有吸引力」的人
你可能常常是聚會中的開心果,是朋友圈裡最能逗大家笑的那個人。但很少有人把你當成戀愛對象——大家似乎已經把你定位成那個「笑一笑就過了」的角色。
而你呢,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也真的「不值得被愛」,才會一直單著?
■ 想認真說感受時,卻怕不被當一回事
當你終於鼓起勇氣說:「其實我也想談戀愛,但有點害怕、不知道怎麼開始。」
有些朋友可能會回:「唉唷你不是說你單身很爽嗎?怎麼又改口了?」
笑久了,連脆弱都不敢說出口,因為怕別人以為你又在講幹話。
Wave聲音直播房: 認明Wendy_Kang
認真說:「母胎單身」沒什麼好丟臉的,也不是一種搞笑義務
我們該不該笑「母胎單身」?
如果那是出於善意的幽默、自我療癒,當然可以。幽默讓人靠近、讓孤單變得不那麼沉重。
但我們也該提醒自己一件事:
沒談過戀愛,不代表人生缺了一塊。
搞笑,不應該是掩蓋想被理解的方式。
有些人是真的把單身過得很好,他們熱愛自由、認真生活,不需要戀愛來證明什麼。
也有些人,是帶著一點膽怯地等待著愛情的到來,他們的慢、他們的保留,也值得被理解。
而不是被笑話。
如果你是「母胎單身」:你不需要裝成任何角色
你可以大方地說:「我從來沒談過戀愛。」
也可以溫柔地說:「其實我也會羨慕別人,但我相信自己的節奏。」
你不需要用搞笑來證明自己很「釋然」,
也不需要用冷淡來假裝自己「不在乎」。
戀愛不是人生的必修學分,但被尊重、被理解、被好好看見,是我們都該擁有的基本溫柔。
所以,下一次當你又想開一個母胎單身的玩笑時,先問問自己——
我是在搞笑,還是在逃避某個沒被說出口的心事?
你不是一個笑話,你是值得好好生活、好好被愛的那個人。
YT頻道: WendyKang_月老教我的事: www.youtube.com/@lovegod-relationships
Wave聲音直播房: 認明Wendy_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