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E(Google Kubernetes Engine)是 Google 提供的 託管式 Kubernetes 平台,讓你可以在 Google Cloud 上輕鬆部署、管理和擴展容器化應用程式。
✅ 一句話定義:
GKE 就是 Google 幫你代管 Kubernetes,讓你專注開發,而不必自己建、養、修 Kubernetes 叢集。
🔍 拆解一下名詞:
- Kubernetes(K8s):一套用來「管理容器」的開源系統(像是 Docker 容器),可以自動處理應用部署、擴展、負載平衡等。
- GKE:Google 把這套系統封裝成服務,幫你做底層的運維(像節點管理、升級、監控、安全性),你只要管應用怎麼跑。
🧠 舉例說明:
你開發了一個網站,想要讓它能夠自動擴展、容易部署、可觀測、不中斷升級,那你可以用 GKE 來:- 把網站打包成容器
- 部署到 GKE
- 設定 GKE 自動擴展、負載平衡
- GKE 幫你處理節點健康、更新、監控等繁雜工作
GKE 的核心優勢 🔑
選擇 GKE 而不是自己手動搭建 Kubernetes 叢集,主要有以下幾個優勢:
- 自動化管理 🤖:
- GKE 會自動處理許多繁瑣的營運任務,例如 Kubernetes 控制層 (Control Plane) 的安裝、升級和維護。
- 它會自動修復不健康的節點,確保你的叢集始終保持高可用性。
- 自動擴展 📈:
- GKE 具備強大的自動擴展能力。它可以根據你應用程式的負載,自動增加或減少叢集中的節點數量。
- 這意味著你只需要為實際使用的資源付費,避免在低峰期造成資源浪費。
- 高度整合 GCP 服務 🤝:
- GKE 與 GCP 的其他服務深度整合,這大大簡化了部署和管理。
- 例如,它可以無縫地使用 GCP 的負載平衡器、虛擬私人雲 (VPC)、IAM (身份與存取管理) 和 Cloud Monitoring (監控服務)。
- 增強的安全性 🛡️:
- GKE 提供了多層次的安全性。它與 GCP 的 IAM 整合,讓你能夠精細地控制對叢集的存取權限。
- GKE 的節點預設使用由 Google 強化過的 Container-Optimized OS,提供更高的安全防護。
Docker 和 GKE (或 Kubernetes) 經常被相提並論,但它們的角色和層次其實是不同的。
簡短來說:
- Docker 是一個單獨的容器工具,負責**「包裝」**你的應用程式。
- GKE 是一個容器管理平台,負責**「管理和協調」**大量的容器。
你可以把兩者想像成以下關係:
Docker:容器化的「貨櫃」📦
Docker 是一個開源的平台,它讓開發者能夠將應用程式及其所有相依性(例如程式碼、函式庫、系統工具等)打包成一個單一、獨立的「容器 (Container)」。
- 功能:
- 建立容器映像檔 (Image):使用
Dockerfile
來定義應用程式的環境和依賴,然後打包成一個不可變動的映像檔。 - 運行容器 (Container):從映像檔啟動一個獨立運行的實例。
- 管理容器生命週期:啟動、停止、移除容器。
- 建立容器映像檔 (Image):使用
- 比喻: Docker 就像是將你的應用程式放進一個標準化的貨櫃。這個貨櫃非常輕巧,而且無論是在你的電腦、同事的電腦還是在雲端伺服器上,都可以被輕鬆運輸和開啟,確保應用程式的運行環境完全一致。
GKE:管理和協調貨櫃的「港口與船隊」⚓
GKE 是一個代管式的 Kubernetes 服務。而 Kubernetes 本身就是一個容器編排 (Container Orchestration) 系統。它的核心工作是管理、自動化和協調大量的容器。
- 功能:
- 自動化部署:將大量的容器自動部署到伺服器叢集中。
- 擴展 (Scaling):根據流量負載自動增加或減少容器數量。
- 自我修復:當某個容器或伺服器故障時,自動重啟或替換新的容器。
- 負載平衡:將進入的流量自動分配到多個容器上,確保服務不會過載。
- 比喻: GKE 就像是一個大型的貨櫃港口和物流管理中心。你不用自己去搬運每個貨櫃,GKE 會自動:
- 根據需求,決定要啟用多少個貨櫃(容器)。
- 將這些貨櫃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船隻(伺服器)上。
- 當某艘船出問題時,自動將上面的貨櫃轉移到其他健康的船上。
- 甚至根據交通狀況,自動調度船隊數量。
結論:
通常在實際應用中,Docker 和 GKE 是相輔相成的。開發者會先使用 Docker 來打包應用程式,產生一個 Docker 映像檔。然後,再使用 GKE 來部署和管理這個映像檔,確保它能夠在高可用性、高擴展性的環境中穩定運行。
簡單來說,你先用 Docker 做出一個個獨立的貨櫃,然後再用 GKE 這個智慧化的物流系統來管理這些貨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