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其實有點意興闌珊。
因為兩個星期前才從泰國出差回來,現在又要再次出發去泰國。但抵達清邁之後,才發現這裡跟我熟悉的曼谷實在是太不一樣。 整個城市的步調悠閒且緩慢,路上的綠樹成蔭,旁邊還有翠綠的素帖山。仔細想想,我已經很久沒看到山景了,因為新加坡是個水泥城市,就算是曾經的丘陵,也早已成了都市叢林。
在清邁沒什麼行程,路上攔著紅色雙條車隨意走走。或古城、或上山、或是騎著泰國朋友的摩托車,在清邁大學裡面亂竄。清邁大學裡居然可以騎摩托車,這是台大校園裡不曾有的風景。
在清邁的幾天,我很常就坐在咖啡店外頭發呆,可以這樣就過了好幾個小時。雨季的清邁其實下雨的時間並不長,短短半小時的急雨就讓空氣變得很清新。下完雨後的氣溫也十分的涼爽,意外地適合喜歡下雨的我。
獨自一個人旅行,對於吃的其實不講究。最常去的反而是到泰國的小七隨便買點微波食物跟酸辣泡麵。 或是在路上只有泰文招牌的小麵店,看了老半天終於解讀出來是賣什麼, 走進去亂點一通覺得自己旅行的很在地。
這趟旅行最期待的,是從清邁搭臥鋪列車前往曼谷,全程大約要花13個小時。我的泰國朋友們無法理解為什麼我要這麼做。在他們的印象裡泰國鐵路又慢又容易誤點又不便宜 (怎麼跟台鐵有點像)。也或許只有像我這種來旅遊的外國人,沒有時間壓力才能夠享受這種慢鐵的浪漫吧。
出發之前在清邁火車站外的路邊攤買了一些吃的帶上車。用泰文跟攤販說著我想要哪種水果,芒果鳳梨一包二十泰銖,又跑去一旁的小七買了冰涼的飲料,是一種熱帶旅行的景象。
火車在早上七點緩緩駛入大曼谷地區,火車的人員開始把臥鋪恢復成座位的樣子。 看著窗外已經混雜的曼谷交通,心裡有一種厭惡感,開始懷念起清邁的清幽。
這次在曼谷是住在三年前曾經住過的一間四星級旅館,
也是我四星級旅館人生哲學的啟發之地。
飯店位在蘇坤逸路一條鬧中取靜的巷弄裡。
三年過去了,這家旅館依然維護的很好,飯店人員也親切有禮,
甚至讓我提前好幾個小時就能入住,終於可以好好洗個澡補個眠。
猛然發現同樣在櫃台前check-in的,居然是我臥鋪列車隔壁的外國家庭。
看著在互相嬉戲的兩個外國小屁孩吵鬧依舊,我微笑跟他們點頭致意。
是怎麼樣的巧合讓我們在飯店多如繁星的曼谷,還能夠挑到同一間呢?
我坐在飯店樓下附屬的咖啡廳,用泰文跟女服務生點了一杯拿鐵。
曬著曼谷的陽光聽著爵士,好像又沒這麼討厭這裡了。
隔天一早又坐在同樣的位置,女服務生問我一樣是喝拿鐵嗎?
居然記得我昨天喝了什麼,果然會說泰文還是有點加分的。
人回到新加坡,又覺得這個城市之無趣,常常想起在泰國漫無目的的悠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