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北部,有兩座以濟公為主祀的特色寺廟,一座是以珊瑚與貝殼打造、宛如海底龍宮的「富福頂山寺」,另一座則是位於桃園大溪、以盛大祈安福醮聞名的「天山靈寶寺」。這兩間寺廟不僅展現了不同的建築美學與信仰文化,也成為當地居民心靈寄託與民俗活動的重要據點。
ㄧ、富福頂山寺(貝殼廟)

富福頂山寺(圖片截圖於網路)
- 濟公神像原屬於三重地區的「富福社」,由信徒輪流供奉 。
- 1996 年由信徒李樹欉響應濟公託夢指示,決定建廟安置,破土興建,歷時約二年,於 1998 年落成安座,耗費超過六萬個貝殼與大量珊瑚裝飾 。
- 有建築規劃於石門富基漁港附近擴建新址,往更寬廣空間發展 。
&興建典故
富福頂山寺的建廟起源可追溯至1996年。當時,李樹欉先生發願建造一座濟公廟,並以貝殼與珊瑚裝飾,以結束信徒輪流供奉的日子。建廟過程中,李先生聘請了善剪瓷雕的薪傳獎得主阿輝師,以及山水園藝造景的阿德師,帶領六至八位助手共同施工,並有數名台灣藝術大學學生參與實習。經過兩年的努力,廟宇於2006年完成,並以「三芝貝殼廟」之名在網路上逐漸獲得知名度。隨著人潮增多,廟方決定將廟址遷至富基漁港附近,規劃更大的廟宇空間。
# 重大節慶與普渡儀式
富福頂山寺每年舉辦多項重大節慶與普渡儀式,吸引大量信徒參與。其中,農曆七月的中元普渡法會為最盛大之一。法會期間,廟方會舉行超薦歷代祖先、花子嬰靈、往生人等儀式,並進行遶境活動,祈求風調雨順、合境平安。此外,廟方也會舉辦建廟週年慶典,邀請傳統藝陣參與,展現閩南與客家文化的融合。
#祭祀主神與陪祀神祇
- 主祀濟公禪師,並同時供奉十八羅漢與聖母娘娘 。
#參拜流程與特色
- 信徒進入後可於殿內焚香、參拜濟公,順道通過十八羅漢洞據說可增添福份 。
- 廟內擺設有巨型琥珀元寶,供香客摸元寶祈福、招財 。
- 廟方亦提供熱湯麵或甜點給參拜者,表達關懷與暖心招待 。
#交通資訊
- 位於新北市三芝區圓山里二坪頂 69 號山上,交通可行經淡金公路,過白沙灣後右轉八甲路,往前行駛約 6.7 公里即可到達 。
#建築風格與設計特色

頂山寺(圖片截圖於網路)
- 全寺以貝殼、珊瑚、瑪瑙裝飾,香爐由贔屭造型,龍柱以扇貝代表魚鱗,鰲魚取代傳統石獅守護大門 。
- 代表性的十八羅漢洞內部以白珊瑚打造,營造海底龍宮氛圍,狹小通道僅容一人通行,需彎腰緩步進入 。
#特色小吃與周邊風味
- 在廟前與山區入口常有小販售賣烤栗子、粟米等香甜小吃,散發誘人香氣,亦有善信獲贈熱麵條享用 。
#附近景點
- 附近有著名的白沙灣海灘、富基漁港、老梅綠石槽及富貴角燈塔,可安排一日遊順道造訪 。
二、天山靈寶寺(大溪區)

天山靈寶寺(圖片截圖於網路)
#基本簡介
- 位於桃園市大溪區,美華里金山路169巷66號(或坑底地號) 。
- 主祀道濟古佛(即濟公),為道教寺廟;陪祀包括普庵祖師、陰司至尊、瑤池金母、地藏王菩薩、圓明斗姥天尊、天上聖母等 。
#歷史沿革
- 自民國 73 年創建,逢十周年會舉行大型遶境祈安福醮,展現地方宗教文化與社群凝聚力 。
#重大節慶與普渡儀式
- 建廟週年慶典:天山靈寶寺自民國73年奠基,每逢十周年便舉行一次大型遶境慶典。例如,甲辰年建寺四十週年祈安福醮大典,邀請真人蜈蚣閣、北港真人傳統藝閣、傳統金龍陣等傳統藝陣參與,融合閩南與客家文化,展現復古與現代創意的遶境隊伍。
- 中元普渡法會:每年農曆七月,天山靈寶寺會舉辦普渡法會,祭祀孤魂野鬼,祈求風調雨順、合境平安。例如,2025年9月10日至9月14日舉行的「乙巳年瑤池梁皇寶懺超拔普渡法會」,為期五天,內容包括超薦歷代祖先、花子嬰靈、往生人等。
#交通資訊
- 自駕:從台北市出發,沿國道三號高速公路行駛,於大溪交流道下,接金山路即可抵達天山靈寶寺。
- 大眾交通:可搭乘台鐵至大溪站,轉乘當地公車或計程車前往天山靈寶寺。建議事先查詢當地交通資訊以確保順利抵達。
#建築細節
- 主祀神祇:道濟古佛(濟公)為主祀神祇,陪祀瑤池金母、地藏王菩薩、圓明斗姥天尊等。廟內建築融合道教傳統風格,結構穩固,雕刻精美,展現出濟公文化的獨特魅力。
#特色小吃
- 大溪老街美食:天山靈寶寺位於大溪老街附近,周邊有許多在地小吃,如大溪豆干、草仔粿、米糕等,值得一試。
- 金牌包子:位於大溪老街旁的巷弄內,雖然店門口有一排停車格,但畢竟還是車位有限,附近外圍那裡有收費停車場,可以繞看看。
#附近景點
- 大溪老街:擁有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特色,是遊客了解大溪歷史與品味在地美食的好地方。()
- 李騰芳古宅(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展示大溪的木藝文化和歷史建築,讓遊客深入了解當地的傳統工藝。
作者|悠遊時光
富福頂山寺以珊瑚與貝殼打造的海底龍宮,呈現濟公信仰的創意與奇幻美感;天山靈寶寺則以盛大的祈安福醮與中元普渡,彰顯道教傳統儀式與社區凝聚力。兩座寺廟各具特色,既是信仰中心,也是文化體驗的絕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