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三界萬靈」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241217,鳳山「三界萬靈」碑。

raw-image



“Monument of All Spirits of the Three Realms” – Fengshan


鳳山「三界万霊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古蹟散策
0會員
10內容數
台灣古蹟散策
台灣古蹟散策的其他內容
2025/09/02
20241217 曹公廟,1839年(道光19年)時任鳳山縣知縣曹謹籌資闢建水圳,嘉惠鳳山一帶百姓,為清帝國時期少數留下治績的地方官,鳳山人立祠祭之,近年升格為廟。 Caogong Temple In 1839 (the 19th year of Emperor Daoguang’s reig
Thumbnail
2025/09/02
20241217 曹公廟,1839年(道光19年)時任鳳山縣知縣曹謹籌資闢建水圳,嘉惠鳳山一帶百姓,為清帝國時期少數留下治績的地方官,鳳山人立祠祭之,近年升格為廟。 Caogong Temple In 1839 (the 19th year of Emperor Daoguang’s reig
Thumbnail
2025/09/02
20241217 鳳山雙慈殿「慈航普渡」牌匾,署名「銘武等軍各委員敬獻」。 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清帝國治台方針轉為積極,並派遣淮軍等帝國主力遠征台灣原住民,「銘武部隊」即指淮軍之「銘軍」(劉銘傳、唐定奎所屬)及「武毅軍」,於1875年(光緒元年)平安渡過黑水溝後,獻匾感謝媽祖、觀世音之庇佑。
Thumbnail
2025/09/02
20241217 鳳山雙慈殿「慈航普渡」牌匾,署名「銘武等軍各委員敬獻」。 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清帝國治台方針轉為積極,並派遣淮軍等帝國主力遠征台灣原住民,「銘武部隊」即指淮軍之「銘軍」(劉銘傳、唐定奎所屬)及「武毅軍」,於1875年(光緒元年)平安渡過黑水溝後,獻匾感謝媽祖、觀世音之庇佑。
Thumbnail
2025/09/02
20241217, 侷促於一方小天地的「昭忠祠萬應公」,香火寂寥,據信應為當年武洛塘山淮軍昭忠祠與義塚(現已不存)之遺留。 清帝國與日本帝國於1874年簽訂北京專約後,淮軍續留台灣「開山撫番」,於1875年發動獅頭社戰役,陣亡、病故近2千人,大部分埋骨於鳳山昭忠祠,後因時代變遷,原本頗具規模的昭
Thumbnail
2025/09/02
20241217, 侷促於一方小天地的「昭忠祠萬應公」,香火寂寥,據信應為當年武洛塘山淮軍昭忠祠與義塚(現已不存)之遺留。 清帝國與日本帝國於1874年簽訂北京專約後,淮軍續留台灣「開山撫番」,於1875年發動獅頭社戰役,陣亡、病故近2千人,大部分埋骨於鳳山昭忠祠,後因時代變遷,原本頗具規模的昭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