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康家又迎來一位新住民——犀牛哥。說真的,第一眼看到他時,我心裡還真有點壓力。中年身材壯壯的他,走路帶點霸氣,手上還夾著一支菸,一副「老大」的模樣。聽院長介紹,他年輕時真的混過黑道,煙酒不離手,後來因為一次嚴重車禍造成腦傷,狀況就開始退化。兩年前又中風過,現在手腦協調差很多,有時候連筷子都拿不穩,更嚴重的是,他常常沒有現實感,說話會跳來跳去,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剛入住的時候,他還一直喊著:「小弟們呢?怎麼沒來接我?」我們大家都愣了一下,不知道該怎麼回應。幸好花豹管理員馬上過去,用很穩重的語氣拍拍他的肩,笑著說:「哥,這裡就是你新的地盤,我們大家都會陪你。」犀牛哥聽了,愣了一下,才慢慢安靜下來。
今天除了迎接新住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行程,就是社工老師來上課。今天的課程主題是「機構性騷擾防治」。老實說,這課題對我們住民來說很實用。畢竟大家生活在一起,彼此有時候難免會有摩擦或身體上的接觸,有些行為如果沒弄清楚界線,很容易引發誤會甚至傷害。所以社工老師安排這堂課,就是要幫大家釐清觀念,建立規範。
社工老師是一位溫柔的羊姐姐,她先用簡單的話開場:「大家知道嗎?尊重彼此的身體界線很重要,無論是開玩笑還是關心,碰觸之前一定要先徵求同意。」說完,她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說,你看到別人心情不好,想拍拍他安慰,這時候要先問:『我可以拍拍你嗎?』如果對方說好,才可以。這樣才是尊重。」
現場一聽,有些住民點頭,有些則是皺眉。小風馬上舉手說:「可是我很喜歡摟人啊!大家都我的兄弟!」社工老師笑了笑,耐心解釋:「摟人對你來說是友好,但對別人可能會不舒服。所以要先問清楚,這樣才不會造成別人壓力。」小風聽完,雖然嘴上說「好麻煩喔」,但我看他心裡其實有在想。
課程中,社工老師還設計了一個小活動。她發了一些情境卡,讓大家討論。如果有人突然摸你的肩膀,你會怎麼感覺?如果有人在你沒同意的情況下拉你的手,你會怎麼做?刺蝟小刺舉例說:「我會縮起來,因為我不喜歡人家突然碰我。」母孔雀則強調:「我需要有我的空間,如果有人太靠近,我會生氣。」大家七嘴八舌地分享自己的感覺,場面很熱鬧。
最特別的是,犀牛哥也有參與。他一開始坐在那邊,一臉不耐煩,不停地嘟囔:「這什麼東西?哪有人敢對老子亂來?」但當社工老師問到:「犀牛哥,如果有人不小心觸碰到你,你會怎麼做?」他愣了一下,然後語氣放軟:「我可能會大聲罵他,可是……我自己有時候也會亂動手,因為我腦袋不清楚。」那一瞬間,大家都安靜了下來。我心裡覺得,他其實是知道自己有困擾,只是需要有人給他安全感和引導。
課程結束後,社工老師還安排了「一對一會談」,每位住民都單獨聊一遍,了解大家的需求和心情。
像河馬阿胖就說,他最大的需求就是「吃東西要吃得飽」,而且希望每天都有點心。大家聽了哈哈大笑,但其實我知道,對他來說,食物就是安全感。
母孔雀則很認真地說,她希望有更多文藝活動,比如畫畫、插花,因為這樣能讓她感覺自己有價值。
小刺則表達,他需要一個安靜的空間,因為太吵的時候他會很焦慮。
小風嘛,就不用說了,他希望有更多運動的時間,最好天天都能打球、跑步,因為他根本就是個閒不下來的過動兒。
水獺奶奶說得很溫柔,她只希望有人能多陪她聊天,因為她常常會忘東忘西,怕自己孤單。
黑猩猩則很單純,他告訴社工老師:「我只希望有人在我發作時能幫我,不要丟下我。」聽到這裡,我心裡酸酸的,但也很感動,因為他能勇敢說出自己的需求,這是一大進步。
最後,社工老師來跟我們分享她的觀察。她說,每個人需求不同,有的是物質上的,有的是心理上的,但共同點就是:大家都需要被尊重、被理解。她也特別提醒,我們要多注意犀牛哥,因為他雖然表面強硬,但實際上內心很脆弱,特別容易焦慮。對他的照顧,不能硬碰硬,要用柔和的方式引導。
晚上大家聚在客廳聊今天的心得時,小風突然說:「原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被摟啊,那我以後要問清楚了。」母孔雀馬上回:「對啊,這才叫紳士。」全場笑成一片。
而犀牛哥呢,他雖然沒多說什麼,但我看到他靜靜坐在一旁,少了早上的不耐煩,反而有點沉思的樣子。或許他也在慢慢理解,這裡不再是他過去的江湖,而是另一個「家」,一個要互相尊重、互相照顧的地方。
今天一整天,我覺得收穫很大。新住民的加入,讓我們再次學習到如何包容不同背景和狀況的人。而社工老師的課程,提醒了我們什麼叫做「界線」,什麼叫做「尊重」。在這個共同生活的園區裡,只有懂得尊重,大家才能真正安心。
雖然未來還會有很多挑戰,特別是犀牛哥的狀況需要慢慢磨合,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有耐心,有彼此,就一定能把康家經營成一個更有愛、更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