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博的第二天,從鋼彈到魔物獵人橋,重頭戲終於登場。

這是2025年萬博行的第二篇,分享我第二天參觀的場館心得。經過第一天的洗禮,第二天一早就提早抵達會場並修改入場時間到9:00,也因此順利看到了幾個比較搶手的重點館。這兩天實際走下來,的確很難用兩天就看完所有展館——場館實在太多了。
場內餐廳選擇相當多,除了大阪在地美食,還能嚐到各國料理,不過價格普遍偏高。會場還和 Pokémon Go 合作,在指定區域可以合拍寶可夢,讓行程增添了一些小趣味。
這天入場後搶到的館我都很滿意,搶到的主要是 瓦斯館 和 魔物獵人橋。有時真的不要小看場館大小,我魔物獵人橋好不容易搶到的那一場,和上一個「未來城市(含劇場)」只差一個多小時;劇場本身就花掉將近一小時,而且場館在西門最外側,而魔物獵人橋則在東門。之前還想說怎麼常常有人需要在萬博內跑步趕場,這一次我就知道了,還好最後準時抵達,看完也是值了。
瓦斯館 推薦度:9/10
瓦斯館以 XR 體驗為主。參觀者戴上頭戴顯示器,進入可愛的幽靈屋,大家都化身為幽靈一同對抗並挑戰魔王,最後還會播放一段互動式短片,介紹二氧化碳與能源議題,非常有趣。
整體設計結合娛樂與教育,大人小孩都能投入其中。唯一的缺點是體驗時間偏短,玩得正起勁就結束了,會有一點意猶未盡。
鋼彈館 推薦度:10/10
這是我認為萬博必去館之一,也是我這次給的第一名,不管是不是鋼彈迷,都能被震撼到,就像是一個大型全像式電影。
體驗從「宇宙電梯」開始,把觀眾帶到外太空,接著在飛行艇裡遭遇吉翁克攻擊,隨後便是震撼的鋼彈大戰。館外矗立的 17 公尺 RX-78F00/E 鋼彈 也會出來一起戰鬥,裝備了全新的「璃羽背包」(Glass Feather),雙翼設計如同太陽能板,還有機械臂的細節演出。整體效果加上沉浸式環繞設計,帶來非常強烈的臨場感與緊張感。
這館即使對鋼彈不熟悉,也能單純享受這場大型展演帶來的熱血感,我會強烈建議所有人都可以進來看一遍。
未來城市(含劇場) 推薦度:8/10(含劇場)、 6/10(不含劇場)
這個館建議要參加劇場體驗。
劇場約 120 個座位,觀眾每人會用手機進行三輪投票,決定未來城市的走向。每輪三個選項,合計共有 27 種不同結果,最後以多數決來決定城市的發展方向。雖然結果不一定符合自己期待,但過程卻很有參與感。主持人也很賣力帶動氣氛,讓體驗更有臨場感。只是不知為何我的選項都不是多數,可能跟日本人想法比較不同吧。
靜態展區則展示各種未來科技與構想,但因為互動性不足,加上我還要趕去魔物獵人橋,所以沒有細看太多。建議如果行程緊湊,可以把重點放在劇場。
魔物獵人橋 推薦度:10/10(粉絲)/9/10(非粉絲)
體驗地點在 XD HALL——一座直徑約 12 公尺、高約 5 公尺的圓柱形沉浸劇場,360° LED 環幕搭配地面震動,臨場感非常強烈。
入場就先有可愛的 艾路貓 可以互動撸貓,接著進入 XR(以 AR 互動為主) 的三段狩獵:對上火龍、海龍、金獅子,但是是以丟石頭戰鬥。最後壓軸是歷代魔物伴隨主題曲從身邊一一登場,身為粉絲絕對會是感動不已;從上一館一路跑過來,完全值得。
但是此館名額少、場次有限,要是前兩輪搶不到可能就要早點進場搶看看,不然就是一直刷新看有沒有人退掉趕快搶進去跟我一樣。
北歐館 推薦度:4/10
這個館主要是文化與設計的靜態展示。外觀漂亮,排隊時間也不算長,所以我順路進去看。但內容偏一般,沒有太多驚喜,若時間有限可以略過。
美國館 推薦度:7/10
美國館的排隊人潮最誇張,一般要等超過兩小時。
不過對於中文觀眾來說:每天會有 兩場中文導覽場次,這兩場有專屬通道,幾乎不用排隊。我去的就是中文場,大約開場前 10 分鐘去就能順利進場。但要注意的是,場次時間可能會依當日調整,建議入場後先確認。
展館重點是 月球岩石標本,但人數眾多所以只能快速拍照留念。其他部分則展示美國各個地區以及美國的太空科技與火箭模擬升空體驗。如果不用排隊,還是可以一看。但要是說要排隊一小時以上,我覺得可以略過。
伴手禮與退稅小提醒
場內伴手禮店集中在東門和西門市集廣場,販售各國與官方限定商品。但要注意退稅櫃檯設在中央入口附近,從東/西門走過去大約要 10 分鐘。建議購物後預留一些時間去辦理退稅,以免延誤行程。
小結
這兩天的萬博體驗真的很精彩,宛如一座「大人的未來遊樂場」。不僅能看到最新的科技與概念設計,也能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氛圍。
整體來說,這趟萬博之旅讓我不只看到了最新科技與各國文化,更體驗到一次屬於這個時代的夢想舞台。走過兩天,我更確信萬博不只是展覽,而是一種能讓人重新思考未來與生活方式的契機。
大阪萬博將持續到 2025/10/13,若還在猶豫,真的很推薦親自體驗一次。
—— Simon's 娛樂隨筆 Extra.2|大阪萬博心得
🏛️ 展覽資訊:2025年大阪‧關西萬國博覽會|4月13日–10月13日|大阪夢洲
📷 照片來源:作者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