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顆清奇的樹。每天通勤路上總會經過一棵抓我眼球的大樹。
搬到新家一年多的日子,不斷調整通勤路線,總算慢慢調整成騎車最舒適的路徑,如何界定「最舒適」的體感,大概是通勤路上還能悠然感受一景一物。
穿過小巷等一個紅綠燈後,跨越喧囂的大馬路瞬間轉入寧靜社區,一棵聳立的樹倏地進入視線。彷彿原生告示牌,向人傳達你已抵達某族群的領地。那棵樹幾乎和附近透天厝齊高,樹幹挺直、向上開枝散葉。樹枝生長方式很節制、有限度甚至計畫性的,向上延伸幾層、橫向展開幾公尺,「啊,夠了,這樣就好」的感覺。和鄉下地方時常看到,與路邊小祠堂共依的大樹不同,通常那種大樹都有融入當地、濃蔭福澤的氣息。然而,那棵樹不是,反而是遺世獨立的傲骨氣質,就像深山裡的仙樹。
每天經過我都鎖定一個細節觀察。
依循樹枝生長的綠葉,就像男生的板寸頭,形狀俐落朝氣。
樹幹帶濕氣的深褐色,細看表面粗糙有紋路,色澤有濃淡深淺。
樹的周圍是水泥砌成的平台,旁邊幾棵小樹、小草隨性生長,奇妙的是,並列著幾個台味十足的綠色盆栽,就像強行P圖似的,和那棵樹極其不搭。
觀察樹坐落的位置,是一塊畸零地。樹木的區域巧妙銜接兩排透天厝,如果少了它那兩排透天厝將顯得外行而突兀。
我想像那塊畸零地、樹和不工整的水泥台的過往。
遙遠的過去,隨著小鎮中心密集發展後,順勢向外開發至這一帶。當時這裡還只是不毛之地,只有幾處平房。廣大腹地由不同人分別擁有,被建商相中後開始像大富翁遊戲一樣,所到之處的土地,依序蓋上象徵財富的房子。由於開發速度不同,樹的左邊區域先行開發,時隔多年,右邊區域繼續發展。然而那塊由樹佔領的畸零地,角度微妙,無論如何規劃,都無法與成排透天厝和道路形成工整的直線,加上以前的人對大自然總是帶著敬畏之心,索性就讓樹留下吧。於是形成眼前這一幅奇妙景致。
如今,這一帶已變成機能成熟的住宅區。但那棵樹依然聳立在那裏。它見證時代變遷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轉變。或許,它就像是在嚴謹規劃的人造世界中,不被馴服的存在。
每天上班通勤路上難免不悅與匆忙,然而每當經過它身邊時,我的思緒總會重整一番,心裡會默默向它說:「早啊,我今天會好好上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