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生齒到底要不要拔?智齒長歪真的好困擾!整理4大常見阻生齒類型與治療方式,讓你一篇搞懂什麼時候該拔、什麼時候能留,減少不必要的牙科折騰。
為什麼會長出阻生齒?先搞懂阻生齒的成因
阻生齒指的是長不出來或長歪的智齒。現代人因飲食精緻化、下顎骨普遍變小,給牙齒的空間不足,最後一顆智齒往往沒有足夠的位置萌發,因此被鄰牙或牙骨擋住。
- 牙骨空間不足
下顎骨較短小是主要原因。當骨頭沒有多餘空間,智齒便可能橫躺、傾斜或只露出一小角。 - 牙齒排列與缺牙
牙齒先天擁擠,或因早期拔牙、缺牙造成牙齒移位,也會影響智齒的生長路徑,增加阻生的機率。 - 生活與遺傳因素
長期吃太軟的食物,顎骨咀嚼訓練不足;加上家族遺傳體質,都可能讓智齒沒有正常生長的環境。
阻生齒 4 大類型詳解 : 你的屬於哪一種
不同的阻生齒類型,會帶來不同的清潔困難與牙齒風險。以下四種最常見:
- 水平阻生
牙齒幾乎橫著躺在牙齦裡,最容易頂到鄰牙,可能造成牙根蛀蝕、牙齦囊腫或劇烈疼痛,是臨床上最需要及早處理的類型。 - 垂直阻生
牙齒雖然方向正常,但空間不足或牙齦太厚,只露出一部分。食物殘渣與細菌容易卡在牙縫,造成牙周反覆發炎。 - 傾斜阻生
智齒斜斜地長,牙尖頂著鄰牙或牙骨邊緣。除了清潔死角多,也可能擠壓其他牙齒,使整排牙齒慢慢歪斜。 - 軟組織阻生
智齒的位置雖正確,但被牙齦軟組織覆蓋,容易形成細菌溫床,引發牙齦腫痛或急性冠周炎。
小提醒:不論是哪一型,若有反覆疼痛、口腔異味或咬合不正,都要及早給牙醫檢查。
阻生齒該不該拔 ? 治療選擇與注意事項
是否一定要拔除,需依個人狀況決定。並非每一顆阻生齒都得動刀,但以下情況通常建議盡早拔除。
什麼時候該拔
● 反覆牙齦腫痛、流膿或張口困難
● 造成鄰牙蛀蝕或牙根吸收
● 影響咬合、導致牙列擁擠或咀嚼困難
可能的治療方式
- 觀察追蹤:如果阻生齒位置算正常、沒有疼痛或蛀牙跡象,醫師可能建議定期照 X 光觀察即可
- 局部麻醉拔除:對已經部分露出的智齒,透過局部麻醉即可快速拔除,恢復期也較短
- 牙齦翻瓣或深層手術:當智齒深埋在牙骨或完全被牙齦包住,可能需要翻開牙齦、分段取出,讓牙齒順利移除
- 配合藥物治療:若有急性發炎或膿腫,會先以消炎、止痛或抗生素控制症狀,再進行拔牙或其他處理
術後照顧與保養
- 前 48 小時冰敷降腫、避免劇烈漱口與吸管喝飲料
- 飲食以軟質、低溫食物為主,避免刺激傷口
- 持續溫鹽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並遵從醫囑服藥
小提醒:若阻生齒位置正常、清潔容易且無症狀,可採定期追蹤觀察,不必急著拔除。
阻生齒不一定都要拔,但若有疼痛、感染或影響鄰牙的情況,盡早處理可以避免更大範圍的牙齒損害。定期牙科檢查、及早判斷類型與治療方式,才能安心守護口腔健康。
看完本文後,若對問題想進一步的了解詳情,歡迎到原文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