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在阿彌陀棚寫下這篇。剛寫完,喵家團圓(7),
過程中,由於觀察到一些跡象,我開始覺得,未來大台北『可能』會淹水。
我認為,200年防洪基準,仍然是有用的,但『萬一』,各種不利條件都發生了,也許真的會發生災難。
在寫這篇的時候,我正好觀察到漲潮,不過半小時,水就淹到最上層階梯了。
還有,我看到,抽水站出水口水池的角落,因為風吹與漲潮造成的波浪,形成淺灘效應,再加上狹窄地形,於是波浪被推更高了。
水閘門的縫隙,也長了植物,這可能會造成結構不穩。
還有另一個發現,這個水泥建造的水池,有個裂縫,持續滲出水來,水並非來自抽水站,也不是淡水河,而是不明的來源,可能是地下水。
整理如下
第一:淡水河漲潮。
第二:颱風來襲。
第三:淺灘效應與狹窄地形
第四:植物破壞結構。
第五:堤防未被發現的結構漏洞。
第六:土壤液化與地下水。
此時,雨勢開始大起來,應該是颱風造成的,我蓋上筆電回家。
--後記--
在火籤那一篇,我拍下的塑料桶,上面寫著『完全防火防水』,我想是要提醒我,風吹,雨打,水淹,植物蔓延的提防…各種因素,結構可能已經出現瑕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