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我的青春戀愛喜劇搞錯了。》是一部很有意義的動漫,簡單說,這就是一個關於一男兩女之間三角關係的故事,三人是很好的朋友,但是彼此之間也有些超越了友誼的喜歡,他們害怕一旦告白三人的友誼就會破裂,所以三人都不敢表達出真心話、一直彼此打模糊仗。這部好看的地方是,你會看著主角們在青春中摸索、打轉、感受、受傷,在那些過程中練習面對自己的情感、練習說出真心話。看這部動漫的時候你會一直很希望看到突破關係僵局的契機出現,等得你心癢癢,還好最終還是會給你個皆大歡喜的好結局。這部動漫大概無法給你什麼感動,不過我覺得它在探討的課題很值得去思考。
三人組的關係經歷了三個階段,每階段都有不同的課題:
- 認識階段-信任的課題
- 疏遠階段-面對的課題
三人組常常幫助別人解決問題,而比企谷在解決問題時常常用犧牲自己人格、名譽、人際關係的作法達到目的,這是因為比企谷太習慣一個人了,他自己不覺得犧牲掉這些東西會怎樣。但,這種做法讓在乎著比企谷的另外兩人看得很心疼。雪之下看不慣比企谷的作法,但她沒有發現,自己看不慣他,是因為自己在乎他。雪之下試圖疏遠彼此,她認為這樣做就不會再感到痛苦。
- 停滯階段-表達的課題
由比濱和雪之下都喜歡上了比企谷,三人都知道彼此的心意,卻因為害怕破壞三人的友誼而選擇不說破。只是,不說出問題不代表問題就不存在,他們也知道這種表面上的和諧只是泡影,如果不去面對,就什麼都解決不了。
三人組的角色功能都很明確,比企谷是拯救者,透過幫助他人學習建立人際關係,雪之下是被拯救者,透過接受幫助學習建立人際關係。比企谷和雪之下實在太像了,很明顯最後會組成CP,但是這兩個人都有逃避跟自欺欺人的毛病,很難主動地向彼此靠近,這時候就展現出了由比濱的功能,她鍥而不捨、緊緊地抓住了另外的兩人,因為有她,三人的友誼才不至於破裂,因為她,比企谷和雪之下兩人才有機會發展成戀人關係。
比企谷所追尋的真物是什麼?
逃避跟追尋有時候是同一件事。比企谷因為受過傷而封閉了自己,他總是作為旁觀者,所以能看破人際關係遊戲的虛偽。他告訴自己,自己只想一個人好好生活,但在內心深處,他比誰都更渴望連結。比企谷要的那種連結不是只是表面形式上的親近,而是深層的理解與接納。他明白「真物」求之不得,對於自己使否能夠獲得「真物」表現出極其悲觀的態度。他總是預先斷定,即使把真心話說出口了,他人也無法理解,所以往往連開口都不願意去嘗試。
三人組明明對彼此有超越友誼的感情,卻都因為不願破壞三人的友誼而不向彼此表白。他們勉強維繫著那種虛偽而脆弱的平衡,比企谷知道這種平衡只是謊言。最大的謊言不是騙人,而是自欺。他們三人想要的東西遠遠不只這樣。
比企谷說:「我想要的是扭曲的、醜陋的、令人作嘔的真物」,他不追求的理想化、美麗的謊言,他想要的是真實的東西,即使那種真實是不堪的、傷人的。
雪之下明明喜歡比企谷,卻因為不想要讓由比濱受傷而主動把比企谷讓給由比濱,這種妥協是比企谷無法接受的。比企谷自己已經妥協了太久,深知人一旦妥協了,之後就會不斷地妥協下去,變成一個再也無法去追求自己想要事物的人。
雪之下的成長
雪之下三次想疏遠比企谷:
- 第一次是因為比企谷不自愛的行為讓她看的很難受。
- 第二次是因為覺得自己太依賴比企谷了,她從來沒有依賴過別人,這樣的狀態讓她很害怕。
- 第三次是因為她希望由比濱得到幸福,於是主動退出競爭,想把比企谷讓給由比濱。
雪之下這個角色主要面臨著兩種課題:
- 學習接受他人的幫助:
雪之下小學時被排擠,那時後葉山試圖出手幫助她卻只把事情搞得更糟。種種經歷使得雪之下寧可自己一個人生活、什麼事都只靠自己。順帶一提,葉山是全劇形象最立體的配角,這個角色的概念核心是「罪惡感」,表面上是個萬人迷、好好先生,但別人所不知道的事,葉山心中藏著深深的自我厭惡。
- 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雪之下的父母把雪之下的姊姊當作繼承人嚴格培養,相較之下,對雪之下沒有任何要求與期待,這使得雪之下從小感覺自己被冷落、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雪之下總是追逐著姊姊,去做姊姊做過得事、去學習姊姊會的東西。雪之下並不是想成為姊姊或取代姊姊,而是,這是她唯一知道的一種生活方式。她看見姊姊被期待、被稱讚、被培養,於是她模仿,想得到像姐姐一樣的重視。
在比企谷進入雪之下的生命之前,她是孤高的、渴望獨立的。而比企谷讓雪之下發現,她其實也有想要的人際關係。
雪之下最大的進步就是開口對家人說了自己也有想成為繼承人意願,這代表她不再認份接受別人所賦予的命運,敢於開口去主張自己所想要的東西了。不過雪之下這個角色還沒成為真正"自由"的人,因為其實她想成為繼承人的願望,終究也是她對童年被冷落的補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