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麼一群孩子在一大片麥田裡玩。幾千幾萬的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懸崖邊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上跑,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是在奔跑,也不知道自己是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賀登《麥田捕手》
小說中也透過英文老師解釋了,孩子"墜落懸崖"代表的意思。
「我有個感覺,你正走向一種很可怕的墮落....這種方式的墮落,當事人根本不覺得是墮落....他們在人生的某個過程中,一直不斷尋找著一些事物,而這些事物根本不是周圍的環境所能提供給他們的,或者他們自認為他們的環境不能提供,所以他們放棄了尋找,甚至在他們開始以前就放棄尋找了。」-英文老師《麥田捕手》
我也追求過某種不可得的事物,因此這個故事讓我感觸很深。
主角看不出遵循社會期待過活(好好上學)的意義,也厭惡極了世道的虛偽。雖然挑剔與品味獨到是兩回事,不過主角並非是看什麼都不順眼的孤僻少年,他懂得欣賞美,而且心中對真誠也有明確的願景。這種細膩的眼光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詛咒,寂寞的他約了許多舊識出來、也搭訕了許多陌生人,但他們的陪伴終究給不了主角真正的理解,最終他心生求死的念頭。
主角的救贖是什麼?不是他人的理解、不是妹妹對他的愛、而是主角對妹妹的愛。
「不成熟的人的特徵是,他盼望能為一個原則而高貴的死去;而成熟的人卻要為一個原則而謙虛地活著。 」-《麥田捕手》
主角與妹妹的之間愛寫得很美。
這個問題的意義不在答案本身,而是你對這個問題是否關心。鴨子隱喻的是迷失的孩子。書中第一個計程車司機對此毫不關心,只覺得這是蠢問題;第二個計程車司機算是關心,只是他覺得他們可以自己活得好好的,這種人也不是會真正付諸行動提供幫助的人;只有主角鍥而不捨的尋找答案。
J. D. Salinger有辦法只透過最關鍵的要素對人物的心境進行極微細膩的描寫,舉個一個例子,主角要去博物館找妹妹,路途上他想起了童年時期在那間博物館裡經歷的各種美好事物,當走到博物館門口時,主角的直覺告訴他妹妹不在這裡,並且他不再願意走進去那裡面了,即使給他一百萬他也不願意。
作者對於主角為何不願走進博物館沒有多作解釋,不過讀者可以體會到不願進去是因為,童年的美好回憶與如今被退學後的無所適從有著極大反差,主角知道自己的無法以相同的方式看待這個地方,甚至可能連過去的回憶也被玷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