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學會與好公司共成長,才能真正享受時間的複利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這本書是闕又上老師所寫。他其實從 2003 年就開始投資台積電。一般媒體稱他是華爾街的操盤手,但他自己很謙虛地說:

他在 2017 年因為投資台灣的奇景光電,以及以色列的製藥廠 Teva,遇到挫折、曾經「翻船」,所以他說自己其實不是操盤手,是「被操盤」的人。

當年他持有台積電與蘋果股票,並沒有做處分,因此有較為豐厚的回報。這幾年在 YouTube 或台灣一些演講場合,他也很早就說過:在台積電只有五、六百元的時候,就預期台積電會上千元(所謂的「千里之外」)。目前台積電已超過 1300 元,他認為五年內有機會上看 2000 元。這本書就是他對台積電的研究與理解。

什麼是「慢飆股」?

所謂慢飆股,指的是價格與價值的迷思要釐清:我們常常對價格(股價)充滿了解,但對價值(企業應有的內在價值)卻無知。許多投資人關注短期波動,忽略了企業真正的內在價值。

慢飆股的本質,以台積電為例,不是一夜暴富的標的,而是能在時間長河中持續創造價值——在逆境中沉潛,在順境中爆發。當我們學會區分價格與價值,就能理解為什麼台積電被視為慢飆股的典範:不只是股價的長期贏家,更是價值創造的典範。

作者本身是 CFP、資深基金經理人與價值投資實務專家。2003 年投資台積電,經歷金融海嘯與科技泡沫,仍對台積電的價值有深度理解,長期持有獲利超過四倍。希望透過台積電的案例,向投資人傳遞「與好公司共同成長」的投資哲學,幫助更多人建立正確的長期投資思維。

「慢飆股」的核心概念:

「慢」=沉潛與等待:在市場逆境中撐得住、不盲目擴張;專注基本功,像竹子般向下扎根,為未來爆發蓄積力量。

「飆」=厚積薄發:經過長年穩健經營的累積,在適當時機展現爆發性的成長。這不是投機的暴漲,而是價值實現的必然結果。

支撐信念的四大支柱:

1)策略可成功:商業策略具可行性與前瞻性。

2)企業文化指向一流。

3)向下扎根重研發。

4)財報三大亮點(營收, 獲利及現金流皆表現優異)。

闕老師認為,財報反映的是經營的「結果」;而「因」在於公司的文化與經營理念,包括研發等長期投入。

怎麼檢驗一流企業?張忠謀提出八大素質面向:

(1)企業文化:價值觀與行為準則的一致。

(2)願景:清晰的長期發展方向(台積電的願景包含技術、製造與服務)。

(3)組織管理:高效管理體系與人才培育。

(4)公司治理:獨立董事會與有效的治理制度。

(5)產品研發:持續創新與技術突破,台積電在各世代製程穩紮穩打,不求快但求穩。

(6)開發新市場:從電腦、筆電、手機到 AI、電動車、機器人等應用。

(7)經營策略:策略規劃與執行力。

(8)五大護城河:成本(規模經濟)、技術(進入障礙)、法律/專利(智慧財產權保護)、服務(完整服務體系)、品牌(市場對台積電的認可與信任)。

台積電的定位與技術優勢:

台積電採「專業晶圓代工」模式,不走 IDM(垂直整合)路線。若 IDM 在業務淡季轉為代工,容易產生與客戶的競合與機密疑慮;台積電專注代工服務,與客戶形成夥伴關係而非競爭者。技術里程碑如 28 奈米(Gate‑last)等,確立先進製程的領導地位。台積電透過技術領先、良率提升與高額資本支出建立進入障礙:28 奈米是低成本起點、奠定基礎;16/10 奈米提升製程複雜度與資本門檻;7/5 奈米邁入高資本與高良率門檻;3 奈米與更先進製程投入更高、壁壘更強。台積電成功不只在技術,更在於正確的商業模式,形成設計‑製造雙贏的生態系。

取得客戶信任與建構生態系:

台積電將客戶視為夥伴,不與客戶競爭。這樣的商業哲學形成獨特優勢:客戶成功,台積電也成功。透過開放創新平台(OIP),吸引超過 500 家客戶加入,強化產業生態圈。台積電在先進晶圓代工市占率約 70%。主要競爭對手為三星與英特爾,且各有瓶頸與挑戰。未來的應對重點包含:摩爾定律放緩下的技術突破、先進封裝(由平面轉向立體整合)、以及地緣政治風險。

財務紀律與資本配置:

台積電自由現金流穩健,雖年年高資本支出,但主要由營運現金流支應;仍能維持正向自由現金流,用於配發股息與償債。平均 ROE 超過 15%,股利發放率約 60%。價值投資的估值觀點是:股價高不代表昂貴,關鍵在於價格是否反映真實價值。2008 年金融海嘯股價約 40 元,提供長期投資者絕佳買點;2015 年行動晶片競爭時,股價約 130–180 元區間震盪,考驗投資人的信念;2020 年數位化需求爆發,股價突破 300 元;2021 年疫情期間晶片荒,股價來到 600 元歷史高點。台積電展現了「穩健與成長的平衡」:適度借貸、不稀釋股權;高股利回饋、不影響再投資;同時擴大領導地位。

持股決策與投資心法:

應「擁有它,而不是去交易它」。真正的財富來自時間的複利效應,而不是頻繁交易。優質企業需要時間展現價值創造能力;因此在市場恐慌時,更要檢視基本面——若基本面無虞,下跌反而提供更好的買點。可採分批進場(定期定額或逢低分批),降低單點進場風險並建立足夠部位。心理建設上,要建立投資信念、做深度研究、培養耐心;風險管理上,適度分散但不過度分散以免稀釋報酬。

三個層面的啟示:

(1)個人:投資資金要與強者共振,不追逐熱點;選擇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企業,與其共同成長。

(2)企業:企業文化與公司治理、傳承規劃與「雙首長制」是成功要素,需制度化管理體系。

(3)國家:半導體產業的成功需要完整供應鏈與群聚效應,包括人才培育、技術創新與產業協作。

結語:

台積電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在正確戰略指導下,經過數十年的持續努力而來。真正的價值創造需要時間、耐心與智慧。

金句:

—「如果只懂價格,卻不懂價值,買錯的損失絕對比買貴大得多。」

「擁有它,而不是去交易它。」

「與好公司共同成長,讓時間成為你的朋友。」

給投資人的行動檢查表(摘要):

• 護城河是否可持續(技術、成本、品牌、網路效應等)?

• 管理層是否具備良好的執行力與資本配置能力?

• 公司治理是否健全、企業文化是否追求卓越?

• 現金流是否穩健、負債結構是否合理、獲利能力是否持續改善?

• 市場空間是否足夠、公司是否能抓住成長機會、商業模式是否可拓展?

• 我是否願意成為這家公司的股東?目前價格是否提供足夠的安全邊際?

行動建議:

1)建立投資信念:基於深度研究的判斷,不盲目追逐熱錢。

2)練習長期思維:培養 5–10 年的投資視野,與時間做朋友。

3)定期檢視標準:持續監控標的是否仍符合「慢飆股」條件。

以上為《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的心得重點。投資最大的風險不是波動,而是無知;讓我們與優秀企業共同成長,享受時間複利的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讀跑自由 Run to Freedom
1會員
34內容數
一邊閱讀,一邊奔跑。 把知識變成行動,把行動變成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