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讀者私訊問我:「當沖的時候,你是怎麼從選股開始去做操作的?」
當沖表面上看起來只是「買進、賣出」的過程,但實際上背後是一套完整的思路。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一、選股:當沖的第一步對我來說,選股的第一個條件就是「量」。沒有量能的股票,再好的型態也做不出行情,反而容易被卡在裡面。
因此,我每天早盤會先觀察成交量排行,挑出量能有放大的或是本身量能就大的熱門標的。
接著我會看 K 線型態。舉例來說,如果一檔股票突破前高,但同時伴隨明顯放量,那這就是很有參考價值的訊號。相反的,如果只是小紅 K 硬撐上去,但量能不足,我就會小心,因為這種很可能是「假突破」。
最後,我會去標出「支撐與壓力區」。這個步驟很重要,因為後續進出場都會依靠這些位置來做判斷。
二、進場判斷:確認信號後再出手
當沖最怕「手癢亂進」,所以我一定要等到訊號出現才會進場。
舉個例子: 如果股價突破壓力,同時伴隨放量,那我會考慮做多。 如果股價跌破支撐,同時帶量下殺,那我會考慮放空。
而且,我不會「一次全押」,通常會分批進場。這樣一來,即使行情反向,我也還有調整的空間。
三、停損:必須先想好退出點
很多人都覺得停損很難,但對我來說,停損就是「保護自己」。
我的做法很簡單: 如果做多,停損就設在前一個支撐位。 如果放空,停損就設在前一個壓力位。
舉例:假設我在 81元做多,那我可能會把停損設在 80元以下。這樣就算看錯了,虧損也在我能承受的範圍內。
四、停利:分批收回籌碼
我的操作習慣是「逐步停利」。
舉例來說,如果我一口氣進三張,那在獲利 1% 左右的時候,我可能會先出一張。 等到有 2% 的時候,再出第二張。 最後一張,我會視當天盤勢而定,如果還有力道,就繼續抱,否則就收回來。
這樣做的好處是:即使後面行情反轉,我至少已經把部分獲利放進口袋。
五、紀律:比技術更重要
就算懂了選股、進場、停損、停利,如果沒有「紀律」,這些規則都等於白談。
紀律是指: 該停損就停損,不要心存僥倖。 該停利就停利,不要因為貪心結果把獲利吐回去。 該休息時休息,不要因為情緒失控硬要進場。
很多人學了技術分析,卻還是賠錢,往往不是技術不好,而是紀律不夠。這是我認為當沖能否長久的關鍵。
說到底,當沖與波段也有一定的共通點,波段可以捨得停損,為什麼當沖就不行呢?
六、最後的提醒
以上就是我的當沖心得,從選股、進場、停損、停利,到最後最重要的「紀律」。
說穿了,當沖並不是一味追求快,而是要有完整的規劃與自我約束,才能在市場上多一分勝率。
但我也要再次強調:這些只是我的操作心得,不是任何投資建議。
市場充滿變化,還是要根據自己的狀況去調整。
慢慢理財,也是慢慢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