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談到投資,就會以為投資人每天都在盯盤。
早上一開盤,眼睛就黏著 K 線;收盤後還要追蹤新聞、研究籌碼,腦子裡滿是漲跌。這樣的生活,聽起來很專業,但若長期如此,心裡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最後反而更容易犯錯。
我也曾經這樣過。那時候,只要股價一跳動,我的情緒就跟著起伏。盤中一根長紅,我的心跳就加速;遇到跳水下殺,我整天都心神不寧。雖然看似很投入,但那樣的緊繃,讓我離「投資應有的冷靜」越來越遠。
結果,投資帶來的不是自由,而是焦慮。
直到後來,我才慢慢體會到:投資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如果把全部心力都壓在市場上,反而容易把自己消耗殆盡。真正能長期走下去的投資人,不是每天都在衝刺,而是懂得分配步調,懂得休息。
假日的時候,我會刻意讓自己放下盤勢。 不去想昨天大盤收在哪裡,不去盯著技術線型,更不去猜測下週會怎麼走。市場永遠都在,但休息的機會,如果錯過了,就很難補回來。
我的休息方式其實很簡單。 有時候我會去散步,讓腦袋完全放空,只專心感受風吹過臉的感覺。
有時候我會在家煮點東西,一鍋湯或一碗麵,慢慢準備食材,慢慢熬煮,那種專注感反而是一種放鬆。
有時候則是單純陪伴身邊重要的人,聊聊日常,不需要特別做什麼,就覺得心安。
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卻往往讓我在重新回到市場時,變得更冷靜。
因為投資就像生活,不可能永遠都在加速前進。適度休息,反而能讓我們走得更久、更穩。
很多人覺得,投資要成功,就要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市場上。但我相信,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本錢。如果沒有健康、沒有心態平衡,投資再成功,也無法帶來真正的快樂。
生活教會我在投資中要有耐心、要等待;投資則提醒我,生活不能只盯著單一目標,而要抬起頭,看看身邊的風景。
所以,當我在假日選擇放下盤勢,去散步、煮飯、陪伴身邊的人時,我覺得那一刻,其實也是一種「投資」——投資我的心情,投資我的健康,投資我的生活。這些,會成為我面對市場時最穩固的基礎。
投資像生活,該出手時就出手,該休息時就休息。 懂得放鬆,才有力量走得更久、更穩。
慢慢理財,也是慢慢生活。
那你呢?假日的時候,你會選擇完全放空,還是花點時間複盤這一週的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