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徽同學……」那天放學後被文翊叫去了天臺,我一度以為他是要和我單挑,還差點就拒絕了。
雖然別看我這樣,其實我還是學過一些華邦的武術的,畢竟我師父就是在華邦教武術的,我也難免會點功夫。
如果比打架的話,只要體型差不多,基本上我不可能輸,除非對方也會武術。
「不!楊哥!請教我翼行!!」
文翊突然躬身,這樣誠懇的態度讓他原本不良少年的粗魯形象瞬間蕩然無存,看來這次事件讓他有了很大的體會。
雖然免不了受到一些處罰,但他對翼行的純粹熱愛和敬意,恐怕是全班無人能及的。
「好吧,我會慢慢把我所學的一切都教給你。」
文翊露出了一絲純真的笑容,彷彿真的脫胎換骨了一樣。
或許他也意識到了自己在翼行上的不足,但又不願向任何人低頭。當初的那一幕或許動搖了他過去的天真,讓他明白,要真正學好翼行,驕傲是行不通的。
突然間,天台上出現了超多人,顯然是文翊組織的空二代集團,「小的們!跟我們的楊哥問好!」
我一時有些尷尬,不是說好只教你嗎?怎麼變成一大票人了?
不知不覺間,我居然取代了文翊,成為了空二代集團的首領。
「請楊哥指點迷津,該怎麼做才能像楊哥一樣強?」
「謙遜向學!你們只要乖乖上課,我必定會把我所有的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你們。」
「聽到了嗎!從今天起要好好上課!誰也不准翹課!!」
「「喔!!!」」
如此精湛的技術,即使我不表明身世,大家也直接默認我是空二代,符合加入集團的標準。
文翊近距離感受到我的翼行技術,對當時的他深受震撼。或許也有更多是因為救命之恩的影響,使他徹底從叛逆變得乖順。
本以為他們只是開開玩笑,沒想到當天課堂真的全員到齊,這反而讓昕君感到十分不自然。
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真的開始循規蹈矩,乖乖地跟著昕君的步伐練習空中跳躍,沒通過測試的則繼續練習平衡。
羽弦負責教導平衡,而我開始教導空中跳躍,昕君則負責偷懶,形成了這樣的局面。
空中跳躍聽起來簡單,但在高空中受到的風力就像大海中的巨浪,一個不注意就會飛歪。
文翊確實是個不錯的璞玉,他能在追逐中躲過五、六個風紀委員,之前還能高速翼行。儘管經驗不足,但如果悉心培養,早晚也會成為相當厲害的翼行師。
「楊哥!為什麼在高空中總是很難平衡?是不是因為風太大了?」
「沒錯!你們學會的平衡只是離地50公分左右,那是最容易掌握平衡的高度。實際上,要學整套平衡需要花不少時間,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份耐心?」
我稍微試探一下他們變強的決心。
「那還用說!楊哥!為了變強,花多點時間也都值得。」文翊搶著回答。
「好吧,我有一個很適合團隊的訓練方法,姑且稱它為『登天梯』吧!我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方法。」
其實這個訓練就是一步步慢慢升級,從最早的50公分開始。但在這裡的人都是成功平衡50公分達10分鐘的,因此直接晉升到1公尺高度。
「為了節省時間,平衡5分鐘,如果能保持穩定,就繼續往上晉升!」
接下來的高度依次是2公尺、3公尺、5公尺、10公尺、15公尺、20公尺、30公尺、50公尺,再往後就要突破百公尺了。
「主要是讓你們感受『風』的力量!這對於翼行來說至關重要。」
「原來如此!!」
不僅是空二代,連其他成功通過測試的普通學生也加入了訓練,目的也很明確。
在同一層級的學生可以相互合作、分享心得,共同經歷挑戰後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誼。同時,這訓練也激發了大家的一點勝負欲,沒有人願意成為最底層,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我也不再裝模作樣,直接飛上一公尺高,和大家一起練習。看到我如此穩定的平衡,自然也對我的話增添了信任感。
「你們誰去叫羽弦他們過來吧!這個方法同樣適用於那些沒及格的同學。」
簡單來說,這不屬於空中跳躍的範疇,而是天空平衡的進階訓練,因此全體適用,而且更能激發那種感覺。
在同一層次的訓練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長;而在不同層次間,則相互競爭,絕對要比個高低。
學生之間不像圈內選手那樣爾虞我詐,思想上十分單純,因此都樂於分享自己所知的一切,沒有過多隱藏。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更多地想展現自己,無論是才華還是知識,因此開始踴躍分享,也因此結交到了好友。
不同層次之間也會產生一種宿敵般的競爭感,但在面對共同的瓶頸時,又會開始珍惜彼此的支持和陪伴。
一年B班的凝聚力逐漸形成,原本自視甚高的空二代集團也逐漸返璞歸真,彼此之間仿佛成了勁敵,也成了同伴。
這是一種珍貴的羈絆,因為每一刻都值得珍惜,誰也不知道今天之後是否還能再見到對方。
我的目標就是,從今天起不再有什麼空二代集團,而是一整個一年B班的全體,凝聚力的提升是必要的。
該死的昕君,這不是妳的工作嗎?妳人呢?好歹也當個花瓶吧!!
我看到各種練習翼行的酸甜苦辣,有些人明明已經平衡超過5分鐘,卻仍堅持等著同伴一起升級;也有不少人沮喪地坐在草地上,但同層的夥伴們不斷支持與鼓勵,最終決心繼續突破自我。
其實「登天梯」雖是正規訓練內容之一,但對於只有三年訓練的學生來說,這部分很容易被忽略,實際上它就是進階版的空中平衡訓練。
「下課如果有空,可以到訓練中心的地下一樓,那邊有很多蹦床,我可以順便教你們真正的螺旋跳躍。」
我這麼說,其實也表示翼行的訓練並沒有固定的順序,不一定要先完全掌握平衡才能進行其他訓練。有空時可以合理分配訓練,開始學習初步的其他技巧。
一般的學生聽到下課還要繼續練習肯定會哀嚎,但我相信他們對翼行的渴望和追求自由的覺悟。
「喔耶!!」果然,大家的眼神充滿了興奮。
「可是楊哥,不學空中跳躍就直接學螺旋跳躍,真的可以嗎?」文翊顯然有些擔心,恐怕是想起當初自己被甩得暈頭轉向,差點摔死的經歷。
「雖然螺旋跳躍是空中跳躍的進階,但並不代表一定要完全掌握空中跳躍才能學螺旋跳躍啊!」
「如果大家進步夠快的話,一、兩個月後就能學U型升空了!」
順道給他們畫個大餅,對於翼行迷來說,這些招式一聽到絕對讓他們熱血沸騰。
以前他們只能當旁觀者,看著選手們施展那些夢寐以求的技巧,而如今他們也有機會學會。光是想像就足以讓他們興奮不已。
一年B班是個非常優秀的班級,如果訓練進展順利,我預計學期末就可以開始向高年級的學長姐們發起挑戰,年級差距將不再是無法跨越的鴻溝。
必要的話,我也會向『學園最強』的寧芸學姐發起挑戰,來激發大家的士氣!
下課時間,當許多學生們在放鬆的時候,我可不想讓大家的士氣因此鬆懈。
所以我們班直接包下了訓練中心的地下一樓,開始進行蹦床的螺旋跳訓練。我先做了示範,一次次跳到蹦床上,越跳越高。
「到了差不多這個高度就可以了。」
我幾乎達到了地板與天花板之間高度的八成,大約有四公尺之高。
「接下來開始旋轉跳,跟著我,一圈!」
於是我順時針轉了一圈,接著喊道:「兩圈、三圈」依此類推,逐漸加強挑戰。
「主要目的是讓你們學會控制迴旋的速度,最好能精準把控,並找到自己習慣的旋轉節奏。」
接著我停下了跳躍,「記住一點,無論是施展還是訓練螺旋跳躍,如果感覺到腦袋有任何不適,務必要立即停止訓練,這絕對是動作錯了!」
這一點我認為必須強調,否則很容易再次出現像文翊那樣的危險情況。
當然,更重要的是必須習慣這種輕微的暈眩感。但我不想說太多長篇大論,對於吸收能力有限的新手來說,有時候靠自己摸索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很多人都跳上了蹦床,相較於剛才的「登天梯」,這種訓練的危險性相對輕微。利用蹦床讓自己彷彿置身於翼行之中,對於新手練習螺旋跳躍是不可或缺的步驟。
「楊哥!我想問一下,我不太習慣順時針,能不能改用逆時針旋轉?」
「當然可以,一切都按你自己的習慣來,沒有太多限制。其實螺旋跳躍並不難,像文翊你之前那次也算是螺旋跳躍,只是你還不適應旋轉的速度,所以才會頭昏眼花,使自己難以分辨方向。」
「楊哥,有沒有建議最有效率的螺旋跳躍方式?比如旋轉的速度應該是多少?」
我思考了一下,「這方面我以前也沒聽說過有什麼規定,其實一切都按照自己能接受的最大限度來。實戰中,每種情況下需要的螺旋跳躍都不同,所以我也很難給你們具體的建議。最重要的是多習慣,多嘗試!把這些變成你們自己的經驗,自然就能找到適合的方式。」
顯然有些氣餒,不過我還是稍微說一下自己的。
「平常的話,我大概習慣每秒轉1到2圈。如果想要更高速的話,可以達到3圈,但絕對不能太常這樣做。」
大家的眼神突然一亮,似乎明白了確實旋轉速度越快,破壞風阻的力量就越大,自然能獲得更高的速度。
「那每秒4圈呢?」
我挺喜歡文翊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遇到前輩或資深選手時,一定要厚著臉皮多問,才能真正學到東西,這在翼行之路上是不可或缺的性格。
「不建議,太暈了!雖然比賽是為了勝利,但也要考慮自己的生涯,別為了一場比賽的勝負而葬送未來參賽的機會。」
說來也是諷刺,過去的比賽我都是冒著極大的風險去奪得第一名,而現在卻在教他們要保守一些。
「但這秒數和圈數該怎麼計算?」
「就是從踏出那一步開始計算,當作第0秒,接著往後推延1秒,只計算這一秒的旋轉圈數。之後的速度會隨著時間持續下降,所以這實際上也是計算旋轉的最大速度。」
「楊哥!還想請教一下,什麼時候才該再次跳螺旋跳躍?」
這個問題有深度,直指翼行的核心。
「很多時候都涉及跳躍效率的問題,要知道每次跳躍前的速度往往是最慢的,所以需要多方面的考量。光是這個話題,我就能講上好幾個小時。」
跳躍時必須屈膝,原本像飛箭般風阻最小的姿態突然改為屈膝,自然會增加風阻並降低速度。
如果敵人在跳躍後正處於最大速度,那麼很容易就被超車。但如果始終不跳躍,速度反而只會越來越慢。
因此,翼行比賽簡單來說就是空中跳躍的競賽,關鍵在於掌控跳躍時機,並抓住最大的跳躍效率。
不恰當地跳躍,舉例而言入彎前選擇跳躍加速,反而會讓過彎變得非常困難。
翼行的速度以馬赫來計算,這樣的速度是相當難以掌控的。入彎時產生的強大離心力和風阻,也是很多選手失控出界的重要原因。
極限競速賽中,累積30秒出界就會失去參賽資格,這其實相當嚴苛。在那樣的速度下,一次出界可能就需要花上一分鐘才能重返賽道。
更何況,出界30秒內的每一秒將以「秒數乘以2」加總到最終完成時間,這對選手來說是極為不利的懲罰。
尤其在極限競速賽這種高速比賽中,經常都是激烈競爭,勝負往往只有零點幾秒的差距。萬一因為出界而從勝利變為失利,難道不會讓人感到極度遺憾嗎?
「等以後有機會再慢慢講解,文翊,你的問題很不錯,這確實是決定翼行速度快慢的重要因素。」
不過,大部分還是要靠經驗,然後在賽場上產生即時的反應。因此,訓練的目標就是練到只要看到賽道,就能下意識決定跳躍的時機。
看著一年B班的成長,也許正如昕雪學姐的預感,將來這個班級真的可能成為新一屆的最強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