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團「文」字輩來了 ft. 謝文琪、林文瑋

更新 發佈閱讀 21 分鐘

訪問日期:2025-9-22

臺灣豫劇團2025歲末公演,11/29、11/30推出風格迥異的《求你騙騙我》、《陳三兩爬堂》,將在臺灣戲曲中心的大表演廳演出。兩齣戲的主演,當家老生、豫劇暖男林文瑋以及豫劇美聲公主謝文琪,分享這兩齣戲的趣味與難度。


豫劇團第四代扛霸子 認識三十幾年

蓉:兩位都是第一次來到《藝所當然》,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介紹一下自己?

琪:我是臺灣豫劇團的旦行演員謝文琪。我的主修是青衣跟花旦。

瑋:我是臺灣豫劇團的老生演員,我的專長呢,就是老生啊,小生、武生都可以。

蓉:你還有一個title叫豫劇暖男,為什麼?跟你的性格有關嗎?

琪:比較溫柔一點。

瑋:對,然後我的個性也比較像陽光一樣吧。

琪:是嗎?哈哈。

蓉:馬上被文琪打槍。我記得之前我在訪朱陸豪老師的時候,我們聊到你們會有一個輩分,對不對?中間那個字就是輩分,你們都是「文」字輩,所以你們認識很久了?

琪:我們是同學。

瑋:同班同學。

蓉:認識幾年啊?

琪:82年認識的吧,民國82年認識到現在。

瑋:30幾年。

琪:我們是「弘揚中原文化」,所以我們是文字輩。

瑋:等於是我們豫劇科的第八期。

蓉:然後兩位到現在已經是扛霸子了,是豫劇團很重要的演員。

瑋:第四代。

蓉:這次豫劇團在2025的歲末公演是推出了兩個主打,之前有這樣子過嗎?

琪:也有,在南部也有。

喜劇《求你騙騙我》、經典《陳三兩爬堂》

蓉:這一次是《求你騙騙我》和《陳三兩爬堂》,風格很不同,跟我們介紹一下這兩齣戲。

瑋:第一天的《求你騙騙我》呢,這個劇本是源自於大陸的漢劇叫做《神算計》。三年前就是由朱陸豪老師,來當我們的導演,然後把這個劇本帶過來,我們把它叫做《求你騙騙我》。這個劇本呢,非常的有趣,故事就是講述一個窮困的書生,被妻子一步一步的推向騙子的一個故事。

蓉:所以是一個喜劇。

瑋:對對對,荒誕的喜劇。

琪:《陳三兩爬堂》呢,它就是比較傳統的經典劇目。以前海玲老師她們還算蠻常演的,然後它的故事呢,就是稍微比較傳統一點。陳三兩她是一個青樓女子,但是她是賣藝不賣身,應該不能說賣藝,因為賣藝大家可能會覺得說,她可能是賣唱歌啊,跳舞啊,然後不賣身,但陳三兩她賣字畫,她在青樓裡面賣字畫。

這一齣戲其實它講的就一場戲,陳三兩她被帶到公堂去審問,被審問的原因就是因為她老鴇把她賣掉,但她不肯;她把她賣給一個60幾歲的珠寶商,她不肯,所以她就告到了公堂,然後就在公堂上審問。結果呢,審到最後面的時候呢,這個貪官因為收了珠寶商的錢,所以他就是硬要把陳三兩判給這個珠寶商。在審問的過程中,抽絲剝繭之後,發現他們兩個其實是親情關係,其實這個貪官是陳三兩失散多年的弟弟。

然後非常感人一點就是,其實他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是被貪官害,所以過世了。陳三兩為了埋葬自己的爸媽跟讓弟弟讀書,所以賣身,一部分去葬自己的父母,然後一部分讓弟弟好好的讀書,然後告訴弟弟說,你一定要讀書上進,等你出頭之日,你要來接我回去。所以其實對陳三兩來說,我覺得是一個非常痛心的,因為她賣了自己,結果她弟弟竟然也當了一個貪官,而且還是審問她,還嚴刑逼供打她,然後種種之類。

然後我們這一齣戲還有一個特別不一樣的就是,我剛剛說《陳三兩爬堂》它其實很多劇種都有嘛,豫劇有,河南還有另外一個劇種叫做「曲劇」,豫劇有非常多經典的唱腔,曲劇這齣戲有非常多經典的唱腔,於是我們就把這兩個劇種最經典的唱腔挑出來,變成我們現在演的版本。所以我們這一齣戲裡面呢,其實是唱了兩個劇種。

文琪挑戰雙手揮毫 還加練「曲劇」

蓉:之前就會學,還是特別為了這一齣學?

琪:我是特別為了這齣戲學。

蓉:聽起來是差異很大的嗎?

琪:差異很大,因為它的版式,豫劇它本身是板腔體嘛,然後曲劇它就是曲牌體,我覺得它概念有一點點像是京劇跟崑曲這樣子的差別,但我們把它同時放在一個舞臺上,而且我們一個演員有時候要唱曲劇,有時候要唱豫劇。

蓉:感覺難度很高耶。

琪:對,因為我覺得它們的唱法其實有一點不太一樣。

蓉:然後你在裡面扮演的陳三兩,你剛剛說是賣字畫,所以你是不是現場還要寫字啊?

琪:對,因為最後面確認她是不是他姐姐,最後一個確認點就是他說我姐姐從小就會用雙手寫字,然後海玲老師就說,因為其實海玲老師之前演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做假動作嘛,因為我們是邊唱邊寫,所以通常都是在唱的時候,然後可能就放在桌上,那就稍微意思,好像就寫了這樣,重點就是動作而已。然後海玲老師就說,欸,那你有沒有想過考慮挑戰一下,真的寫?

蓉:真的寫,然後那個字要讓觀眾看到嗎?

琪:對啊,因為我們就把它變成架起來啊,就好像在寫生板上面寫的概念。

蓉:那不是壓力很大嗎?因為就不能醜啦。

琪:對啊,就是沒關係,我覺得在那個氣氛下,醜一點可以接受,哈哈。但還是要盡量練啦,但是我覺得不會去特別去放大,因為我們畢竟不可能真的寫得跟書法家一樣嘛,但是我覺得在那個情境下就是你邊唱啊,然後邊演,其實觀眾是非常的感動。

蓉:而且你要兩隻手寫啊?

琪:兩隻手寫啊。

蓉:天吶,你要練的東西也太多了吧。

琪:對呀,真的。

京劇版剛演過 文瑋壓力更大了

蓉:但文瑋的部分應該也沒有很簡單吧?你的難度是什麼?《求你騙騙我》這一齣?

瑋:其實我在裡面是老生的一個形象。那因為這個劇呢,比較特別是它要帶一點小丑的身段,所以我在裡面呢,不時又要扮醜,然後不時又要裝得一副,什麼都不怕,然後我要騙人,可是要騙得理所當然這樣子,所以對我的挑戰是蠻大的。然後在裡面呢,因為我三年前演的時候是朱海珊老師演的,她的榮退,我給她演的作品,那我是接著她的傳承版。

蓉:壓力很大,海玲老師、海珊老師之後要演。

瑋:是。時過三年之後,比較有充裕的時間讓我準備。然後我會覺得,我能夠傳承老師下來的版本,那我覺得壓力非常的大。然後這次呢,剛好在幾個月前,國光劇團也有演過,剛演過,我這次再演,壓力會特別特別的大,又在同一個地方演。

蓉:可是像我們這種只是純觀眾,對傳統戲曲完全不理解,也沒有學過的人,其實會很好奇那個難,除了技巧,就是你們的身段,然後你們的唱,它會有一個詮釋上的困難嗎?每個人詮釋一定不一樣,所以你們除了追求那個技術上的到達,我有一個目標,我想要到達,可能不見得是超越,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風格。那在詮釋上,你們會覺得你們的差異會是什麼嗎,跟前輩們?如何去理解這個傳統的戲曲?因為有時候像譬如說文琪的,我們現代很多眼光就會覺得,哇,這個太誇張了吧,可是你要演,你就必須要融入在裡面。文瑋的也是,你就是一個騙子,然後你要看起來很有說服力。在詮釋跟理解角色上,你們會做什麼樣的功課嗎?

瑋:像我在演的時候跟海珊老師就不太一樣,因為年紀的不同,然後身段也會有所不同。那這次呢,除了動作技巧加了很多之外,因為我們結合了時事,有一個詐騙的時事,我就到處一直爬文,然後看網路,什麼樣的詐騙,然後什麼什麼什麼,我就會去爬文,然後去做一下功課。然後在我的演唱上面,還有我的身段上面,去貼近屬於那個懦弱的一個角色,然後我就會去找資料。

蓉:因為其實大部分的男主角其實都不會是這個形象,對不對?

瑋:他可能會形象比較特別一點,他又要懦弱,然後表現出一副很膽小,可是我在騙人的時候我要騙得理所當然,然後又表現出什麼東西都難不倒我,所以兩個差異要把它做出來,這樣我覺得這是比較困難的地方。

蓉:而且我沒有想過耶,竟然你演傳統戲曲還要去爬現代的文,去理解,很有趣。

瑋:就是我在詐騙的時候,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態下去騙人。

蓉:即使是傳統戲曲,現代發生的事情其實還是會有幫助的。

瑋:對對對。

《陳三兩爬堂》唱功、情緒鋪陳要求高

蓉:那文琪呢?

琪:因為我這個戲它是比較傳統嘛,所以好處是我其實可以找到蠻多資料的,因為像在豫劇上面它就是以前一個派別嘛,崔派是最有名的唱腔,然後曲劇有它比較有名的老師,所以我就去聽了很多這些老師的唱腔,然後盡可能的去模仿,模仿一些韻味,還有就是人物自己的理解上面。我覺得這齣戲它的難度難在它就一場戲,它就在公堂上。所以呢,我不像文瑋,他可能一直換景,也會有一些編配的角色可以來豐富這齣戲,我就在公堂上,所以這整齣戲就是在看我被審問。

所以我覺得這對於我們嗓子的耐力(要求)其實是非常高的,光我自己一個人唱的譜就40幾張。然後這一場戲的時候我沒有太多的編配啊,我也不可能有太多的場景啊,或者說太多的高難度身段嘛,因為我就是一個弱女子。所以我覺得對我很大的挑戰,或是我自己在安排在設計這個角色的時候,我覺得情緒的鋪陳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就算它是一句,可能就是比較像是悲劇,那當然我是哭是難免,可是被打的哭,然後還有是發現貪官原來是弟弟的哭,跟講到她以前身世的哭,我覺得要怎麼樣把這些層次不一樣,然後去鋪陳,不要讓觀眾覺得,哦,又要哭了,又來了。後來就覺得,哎呀還蠻難的。

我們大概兩、三年前其實也有在高雄演過,我當初知道要演這齣戲的時候,其實我覺得我有點焦慮。因為我覺得現在的觀眾有沒有辦法接受這樣子的劇本,其實有一點擔心,但是在演出的當下,我覺得我非常的有信心,因為我沒有看到觀眾在睡覺,哈哈,而且呢,該哭的他們哭了,該笑的他們也笑。甚至還有人,就是你在比較安靜的時候,也可以聽到觀眾在罵人,罵貪官,罵劇中人,很投入。

所以我覺得哎呀,這齣戲我覺得並不會說因為它太傳統或是說畫面不夠精彩,觀眾就會不接受,我覺得還是自己怎麼樣去設計這齣戲,怎麼樣吸引觀眾。因為畢竟要說這齣戲很老古,也是很老古,但是我覺得歷史呢,它就像一面鏡子,可能時代變了,就像他剛剛講的,他以現在看,像《求你騙騙我》,是講一個以前的騙子,但是現在騙子也沒有比較少。以前的事情,現在也在發生嘛,因為人性不會變。現在也有貪官啊,貪官也可能哪一天訂了一個法條是有利自己,可是怎麼過了幾年後反而是害了自己的朋友、害了自己的後代,也是很難講,所以我就覺得其實還蠻有意思的。

蓉:你們的戲,會因為觀眾年齡層,有很明確的不同嗎?還是每一齣年齡層的分布都是差不多?

琪:有些觀眾是追人,有些觀眾是追劇目。如果要說年齡層比較特別大的差距,是還好,除非是兒童劇,因為我們有做一些兒童劇,那年齡層才會跳比較多。

蓉:因為傳統戲曲就是很主演對不對?應該是追人比較多?

琪:也有追劇目的,就是這個劇目吸引他的,或者是可能像《求你騙騙我》,京劇剛演完可能就會有人想,京劇那麼好看,那豫劇一定更有趣啊,或者說想要看看這個什麼版本。可能對這個劇目有嚮往,他就想要去多看看別人演的,也會有這樣的觀眾。

蓉:而且我想追文琪跟追文瑋的人一定很多。那你們壓力是不是就會很大,每一次的演出,因為很多人都是專門為了我來的?你們怎麼去排遣這個壓力啊?因為等於你們每一齣都要扛耶,哈哈。我們現代劇的演員大家會分攤嘛,這一齣誰是主演,下一齣是誰,你不會每一齣都當主角,所以壓力可能沒有到那麼大。可是傳統戲曲很多都是,你們已經真的是角兒了,很多人都是完全為了你們來的,那個壓力會是每一次都很大的嗎?怎麼讓自己可以去適應這件事?

瑋:像我會覺得說,其實我就把它當作是一個喜歡的事物,然後去做就好了。壓力一定會有的,可是我覺得壓力有時候是一種動力,會讓我一直想要往更高的地方走下去。

蓉:所以它並沒有對你有一些反作用嗎?

瑋:有啦,當然是常常演的時候就會覺得啊,好累哦,為什麼要背那麼多詞?然後全身溼透透下來的時候、一直喘得要命的時候,我就會覺得,啊,為什麼我要選擇這一行?

蓉:有時候還是會有這個疑問這樣子。

瑋:當下還是會。那就是讓自己多休息,然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忘記一下,馬上就好了。

小時候討厭練功 文瑋逃學又被抓回來

蓉:那最不喜歡的部分是什麼?從事這一行?

瑋:我覺得這是隨著年齡層吧,因為就像我小時候在練功的時候,剛開始練的時候,我就很討厭、很討厭,甚至我還有逃學過,因為練功而討厭走這一行。後來慢慢的等我進團了之後,我才會覺得,其實也沒有那麼不好啊……

蓉:那你逃了怎麼又回來了?被抓回來?

瑋:對對對。

琪:小時候好像逃的地方也不是太高明。

蓉:對,你也逃不到哪裡去,不能自力更生啊。

瑋:小時候不懂嘛,不想要練功而已。

琪:我們之前好像還有學長是逃學逃去哪你知道嗎,我們斜對面的郵局躲,哈哈。

蓉:聽起來好悲慘。可是真的小朋友,你能逃到哪裡去?

瑋:就是因為小時候練功太刻苦了,就會想要遠離這個地方。

蓉:對啊,我會覺得你們很難就是,你最後要變那麼厲害,你小時候不知道啊,你小時候不知道我可以變很強嘛,如果知道,說不定我會願意撐一下,可是小時候不會有人知道的,然後有些人真的就可以練到很強,但你得經過那麼長一段時間。所以我都覺得,尤其傳統戲曲演員都非常厲害,因為你們的煎熬是非常長久的。

琪:對。然後你換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戲,你又有不一樣的挑戰。像我們上個禮拜就,因為其實我從小是唱青衣跟花旦,可是像我上個禮拜演的是《八仙過海》裡面的金鰲,鯉魚仙子,就是武旦。所以就因應這齣戲,要特別去練一些武打的動作。

蓉:來得及嗎?如果沒有從小練?要吃很多苦,對不對?

琪:對啊,就是可能就一下頭黑青,一下手黑青,一下腳黑青的。也沒辦法,因為這個角色,所以你就要不停的去練,不停的去挑戰自己。

蓉:那為什麼不是找從小練比較類似行當的?

琪:因為有些戲就是會變成說,它不只需要武打,它還需要文戲。可能有一些是從小練,我們通常是有一個很殘酷的現象啦,就是從小嗓子不好的人,他會以練武的居多,然後像我們那種,我們兩個算是先天條件嗓子比較好的,所以其實我們小時候會以練文的居多。可是當這齣戲有文有武的時候,有時候可能老師或是團長他們就是會選擇,那我可能去訓練那個文的好的,因為武戲你可以不要打到那麼複雜;武戲打得很復雜,可能她沒有辦法唱或是沒有辦法念的話,他們有時候就會選擇來欺負一下青衣。

蓉:如果你要文跟武比的話,好像真的唱會更重要一點。

瑋:對,因為「唱念做打」,唱是擺在首位。

蓉:的確,我回想起有時候看傳統戲曲,唱如果不行,其實他再會打,你還是會覺得不ok,可是如果他真的很會唱,武沒有到那麼好,你還是會覺得,哦,可是他好會唱哦。

琪:對,它就點綴嘛,因為我們可能一齣戲一個半小時,它只有最後面二十分鐘是武戲。

蓉:它不會整場都在打嘛對不對。所以有時候你們會為了武打戲有一點點多的時候要特別練一下。

琪:特別練,就因為那個行當,因為那齣戲,然後要特別練。

文琪自己報名國光藝校 以為出來會變歌星

蓉:那文琪有逃學過嗎?

琪:我沒有逃學過耶,就傻傻的,好像就被打,然後就哭一哭,然後就繼續。就可能比較笨,沒有想太多,因為我是自己想要讀國光藝校的,我是自己報名的。

蓉:為什麼?

琪:就是小時候的幻想,我以為讀國光藝校出來就會變歌星。

蓉:喔,你誤會了。

琪:完全誤會了。我其實只是因為想要當歌星,所以我看到國光藝校在招生,我就自己報名了,然後就一路走到現在,好像也沒有出唱片。因為我老家在南投嘛,三十年前的年代是非常非常封閉,尤其是我們鄉下地方,你根本就不太知道外面的資訊,你也不會知道一個歌星怎麼變歌星,所以我進劇校受的種種的苦,我都覺得好像也沒有……

蓉:好像就是這一條路。

琪:對,好像也沒有走不同方向,我也沒想太多,我也不知道原來歌星不需要學拿頂、下腰。

蓉:那文瑋你一開始怎麼會進去念呢?

瑋:因為我是單親家庭,因為我們都要住宿嘛,然後我家裡的人……

蓉:有點當軍校的意思。

瑋:對對對對。

琪:我們小時候就像是軍事教育啊。

瑋:對啊,很早就要起來開始練功,一直到晚上九點十點才能就寢,非常的辛苦。

蓉:但你們真的就是熬出來了,然後現在變成很頂尖的演員耶。

琪:還在繼續努力熬。

蓉:然後你們前面又那麼多仰望的前輩,對你們它好像就是一條無止境的路,對不對?雖然年齡上會有退休這件事,可是你們對藝術的追求好像是真的沒有什麼盡頭。

琪:沒有盡頭啊,而且其實我覺得隨著年紀增長,你演一些戲,其實應該說,你的經歷的事情夠多,然後你演的感受就又會更不一樣。

蓉:就算一齣戲一直演。所以對你們是不會膩的嗎?有沒有一齣戲演到有點膩?

琪:有啊有啊,也是會啦,就兒童劇。因為我們那時候真的太常演了,我們可以一個禮拜每天演兩場三場這樣。

瑋:那演到後面就,因為我們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就會覺得演小孩子就有點彆扭。

蓉:就會覺得,好像我也該退休了吧,兒童劇退休。

琪:我們那時候已經演到自己在臺上玩了,因為我們是一個禮拜每天演兩場。你就定點,然後就可能就演個十幾場,定點演個十幾場。

瑋:就是給年輕人機會好了。

蓉:然後這次的歲末公演這兩齣,你們有特別針對不同TA去設計不同的橋段嗎?

瑋:像《求你騙騙我》這齣戲呢,它本身的劇本就很適合大眾來觀賞,不分年齡層的。因為它的故事比較簡單、有趣,大家走進來一定都是捧腹大笑啊。

蓉:就是會看了很開心的一齣喜劇。《陳三兩爬堂》好像就是真的喜歡戲曲的人,對不對?你就可以看到很多很細膩的部分。

琪:對,但是其實在兩年前演的經驗是,其實我們也有國中高中生來看。因為我們就是演出完之後會跟他們拍照啊,或者是會錄影啊,他會反饋給我們。我發現他們的反饋也還OK,他們很心疼,就是一開始也會跟著劇情走,他們一開始也會很心疼陳三兩被打,被嚴刑逼供,然後最後面是這個當官的在求姐姐原諒他,然後他們就覺得很過癮。

規劃「梨園戲語」專場 與戲迷輕鬆互動

蓉:而且我看到你們還有很特別的「梨園戲語」,就是你們兩個各自會有一個專場,然後它不是純粹的演戲,它是交流對不對?

琪:就是我們幫自己規劃,可以自己規劃自己那一天想要表演的東西,所以我們兩個規劃的也不太一樣。

瑋:像我們就是會準備一些茶點啊,眷村的一些茶點,給觀眾享用,然後我自己就是有一些,除了清唱之外,我還有扮戲的演出,然後還有唱流行歌啦,還有一些才藝這樣子,還有音樂伴奏,就是很開心的……

蓉:文瑋的是10月12日,文琪的是10月11日。

琪:對,那我的內容,因為我小時候其實爸爸媽媽就很愛唱歌,所以我小時候就跟他們那邊唱卡拉OK,還有跟他們看楊麗花歌仔戲,這個是讓我變成今天當演員的因素,所以我就會先唱一些我小時候聽媽媽唱的國臺語老歌還有歌仔戲,這是影響我走到演員這條路。我的學習歷程還有一件事情影響我很大,就是我遇到了大陸的一個,應該是他自己也是教聲樂,然後也是編曲的老師,是他建議我不要只唱戲,應該也要練習唱歌,唱一些聲樂歌曲。所以我後來就去進修音樂學院,讀了聲樂碩士,所以我就會再演唱一些聲樂的組曲,像很有名的《紅樓夢》的一些組曲,然後最後面再唱一些現在的豫劇,跟我未來想要挑戰的劇目的其中一小段。

蓉:我覺得雖然豫劇團算是國家的劇團,可是你們很努力想要跨出去,接觸更多的觀眾。

琪:對,我覺得現在觀眾的娛樂選擇太多了,所以我就常常跟前輩或者老師們聊,我說你們以前可能就是把自己關在練功房裡面,好好練,好好努力自己就可以,但是現在時代其實不一樣,你要怎麼樣走出去,讓大家看到你或是認識你,有可能現在是因為認識你才想要看戲,跟以前是我看了戲想要認識你,我覺得那個概念已經不太一樣了。

蓉:所以今天文琪文瑋是拖著一卡皮箱,從高雄來到臺北,三天很密集的上通告,之後還有記者會(琪:還有一些校園講座),不像以前我只要把自己練好就好,真的要自己也很努力,然後你們自己規劃梨園戲語,努力的去接觸更多的人,就是很希望大家都可以看到你們努力的成果。因為真的進去看,你真的會被感動。

琪:對,我覺得只要進了劇場,大部分的人都覺得好看。我們還想要再讓還沒進劇場的人,讓他們知道我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藝所當然
8會員
81內容數
《藝所當然》是個廣播、podcast節目,希望以活潑親切的對談,帶領聽眾了解表演藝術,並且了解從業者在工作、生活中的心境與處境,同時呈現台灣表演藝術現況。這裡是訪談文字紀錄。
藝所當然的其他內容
2025/09/30
飛人集社劇團致力於偶戲創作,也曾舉辦12年9屆的「超親密小戲節」,今年則開啟了第一屆「ECHO偶計劃」,包含以物件為主題的「回聲互動群」工作坊,以及重量級偶戲創作者的「演出大聲喊」。這次飛人集社劇團團長,也是第一屆ECHO偶計劃的策展人石佩玉,聊聊策展概念與過程。
Thumbnail
2025/09/30
飛人集社劇團致力於偶戲創作,也曾舉辦12年9屆的「超親密小戲節」,今年則開啟了第一屆「ECHO偶計劃」,包含以物件為主題的「回聲互動群」工作坊,以及重量級偶戲創作者的「演出大聲喊」。這次飛人集社劇團團長,也是第一屆ECHO偶計劃的策展人石佩玉,聊聊策展概念與過程。
Thumbnail
2025/09/23
無垢舞蹈劇場30歲了,無垢與編舞家林麗珍老師早已是臺灣非常特別的存在。30年來,只推出了四部作品,《醮》、《花神祭》、《觀》和《潮》。2017年首演的《潮》,將會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重演。這次邀請來談無垢舞蹈劇場與《潮》的來賓也很特別,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教授暨院長陳雅萍老師。
Thumbnail
2025/09/23
無垢舞蹈劇場30歲了,無垢與編舞家林麗珍老師早已是臺灣非常特別的存在。30年來,只推出了四部作品,《醮》、《花神祭》、《觀》和《潮》。2017年首演的《潮》,將會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重演。這次邀請來談無垢舞蹈劇場與《潮》的來賓也很特別,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教授暨院長陳雅萍老師。
Thumbnail
2025/09/16
臺灣最強80後相聲演員黃逸豪,這次帶著五位後輩(但相聲資歷可能比他還長)宋明翰、段彥西、吳思偉、劉毓謙、吳胤頡推出《相聲失控》,九月號和十一月號會是完全不同的節目。聽聽逸豪分享為什麼想要相聲失控,如何失控。
Thumbnail
2025/09/16
臺灣最強80後相聲演員黃逸豪,這次帶著五位後輩(但相聲資歷可能比他還長)宋明翰、段彥西、吳思偉、劉毓謙、吳胤頡推出《相聲失控》,九月號和十一月號會是完全不同的節目。聽聽逸豪分享為什麼想要相聲失控,如何失控。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