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程-東北(2)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今早在日本醒來時,心裡有種微妙的踏實感——說不上興奮,也不是緊張,就是覺得「嗯,還挺舒服的」。這是我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土地,而這種舒適感讓我有點意外,畢竟出發前心裡總有些隱隱約約的不安,擔心語言不通、擔心迷路、擔心各種可能出錯的細節。但現在回想起來,從昨天出發到現在,好像一切都比預期中要順利許多。 讓我試著把昨天到今天的過程好好梳理一遍吧。從家裡坐計程車到桃園機場,說實話我原本還擔心會不會塞車,結果一個小時就到了——這個時間我特別記下來了,因為以後再出國可以用這個當參考基準,至少知道該提早多久出門。到了機場之後,反而是等大家到齊花了最多時間。你知道那種感覺嗎?自己明明準時到了,卻得在大廳乾等,看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心裡開始盤算會不會來不及。這讓我想到,下次如果再跟團出遊,真的要更嚴格地訂好集合時間,不然總有那麼一兩個人會拖到整個團的進度。 說起來,後面的流程倒是挺順暢的——行李託運、海關快速通關,一氣呵成。飛機上吃的是魚丸餐肉飯,味道普通,但至少有吃到熱食。雖然大家都說廉航座位擠,但我瘦,腿也不長,所以倒沒覺得太難受。這大概是我少數幾次覺得「體型小也有好處」的時刻吧,哈哈。 真正有點緊張的是抵達日本之後。畢竟是第一次入境,不知道會不會被問東問西,或是單子填錯什麼的。結果繳交了兩張單子——一張海關申報單,另一張⋯⋯嗯,我現在想不起來是什麼了,但當下填的時候覺得還好,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通關的時候海關人員只是看了一眼護照和單子,點點頭就讓我過了。那一瞬間心裡鬆了一口氣,原來「跨國旅行」也沒有那麼可怕嘛。 這幾天我決定維持晨間日記和冥想的習慣,但每項只給自己十分鐘。畢竟旅行時間寶貴,不可能像在家裡那樣慢慢寫、慢慢想。十分鐘剛剛好——夠我把重點記下來,也不會佔用太多行程時間。我知道這樣寫出來的東西肯定不夠深入,也不會有什麼深刻的反思,但至少能保證習慣不中斷。有時候「持續做」比「做得完美」更重要,對吧? 昨晚入住飯店前,我們先去超市買晚餐。喝到日本的豆漿時我真的有點驚艷——那豆味明顯到不行,帶著一種原始的生毛豆香氣,清爽平順,鮮感十足,喝完嘴裡還有那種緩緩疊上來的回甘。我一邊喝一邊想,台灣的豆漿我也喝了這麼多年,怎麼沒注意過豆漿可以這麼有層次? 然後是照燒三明治。我咬下第一口時,芥菜那股微微的嗆辣感先衝出來,帶著一種清爽的提神感,接著照燒醬的甜鹹味才慢慢鋪開,還混著烤肉的炭燒香氣。那種多層次的味道在嘴裡交錯,讓我忍不住想「這才叫三明治啊」。一口咬下去那種滿足感,讓我覺得「對,這就是旅行的味道」。


不過真正讓我震撼的是麝香葡萄。天啊,我該怎麼形容那個體驗?微酸清甜,果肉Q彈脆口,但重點是——當我咬開果皮的那一瞬間,香氣整個像核彈級爆炸一樣直衝腦門,從鼻腔竄出來。那種強度完全是直擊靈魂等級的!我真的沒誇張,相當過份驚人的好吃。我一邊吃一邊停不下來,結果今晚吃的葡萄量,大概是我半輩子加起來吃過的量了。吃完之後我自己都覺得有點誇張,心裡想著「真的不要這麼誇張餒」,但那個味道實在太犯規了。我一邊吃一邊想,原來「麝香葡萄」真的有麝香的味道,不是隨便取的名字。


今天早上在飯店吃早餐時,我又被驚豔了一次。餐檯上擺得整整齊齊的,每道菜都小小一份,擺盤精緻得像藝術品。我特別喜歡那條煎鱒魚——魚皮煎得酥脆,魚肉鮮嫩,帶著淡淡的鹽味和一點檸檬的清香。吃完之後我心裡冒出一個念頭:「要是在台灣也能常常吃到這樣的魚就好了。」不知道為什麼,在日本吃到好吃的魚之後,突然覺得自己平常在台灣好像很少認真吃魚,總是雞肉豬肉牛肉輪著來。也許回台灣之後,我該試著把魚加進日常飲食裡,畢竟健康又美味。

這趟旅程才剛開始,但光是這一天多的體驗,已經讓我有很多想法了。或許旅行最有趣的地方,不只是看到新風景,而是這些新體驗會悄悄改變你對日常生活的想法——就像那條煎鱒魚,讓我開始思考回家後要怎麼調整飲食習慣;又或者像那顆麝香葡萄,讓我意識到原來食物可以帶來這麼強烈的感官衝擊。接下來幾天還會有什麼驚喜呢?我很期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alalin的沙龍
1會員
25內容數
Lala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13
作者受到《氣味覺察》一書啟發,決定在前往日本旅行時,以「氣味」為主要觀察角度,用鼻子記錄旅程。她被書中以氣味設計澳門城市印象的案例感動,意識到嗅覺能喚起深層情感與記憶,具有獨特的創作潛力。
2025/10/13
作者受到《氣味覺察》一書啟發,決定在前往日本旅行時,以「氣味」為主要觀察角度,用鼻子記錄旅程。她被書中以氣味設計澳門城市印象的案例感動,意識到嗅覺能喚起深層情感與記憶,具有獨特的創作潛力。
2025/10/12
《風味聯》正在嘗試反向策略:主動用茶香召喚特定情緒。借鏡芳療,假設情緒間存在消長關係,比如用溫暖感化解憤怒。具體做法是運用奶香、焦糖等「母親原型」氣味觸發正面情緒。這讓茶從風味體驗進化為情感工具,在需要時幫助人們從糟糕情緒中解放。
2025/10/12
《風味聯》正在嘗試反向策略:主動用茶香召喚特定情緒。借鏡芳療,假設情緒間存在消長關係,比如用溫暖感化解憤怒。具體做法是運用奶香、焦糖等「母親原型」氣味觸發正面情緒。這讓茶從風味體驗進化為情感工具,在需要時幫助人們從糟糕情緒中解放。
2025/10/11
本文探討了氣味如何觸發情緒與情感,並提出「感知透明度」的概念,鼓勵讀者解剖自身感受,釐清感受來源與去向。透過《風味聯想》專案,作者展示瞭如何將自動化的直覺過程轉化為清晰、具體的路徑,並期望藉此引導他人進入品茶等深度感知體驗。
Thumbnail
2025/10/11
本文探討了氣味如何觸發情緒與情感,並提出「感知透明度」的概念,鼓勵讀者解剖自身感受,釐清感受來源與去向。透過《風味聯想》專案,作者展示瞭如何將自動化的直覺過程轉化為清晰、具體的路徑,並期望藉此引導他人進入品茶等深度感知體驗。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