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直在思考《風味聯》可以怎麼走得更遠一點。昨天聊到氣味怎麼喚起情緒,今天我想試試看能不能反過來——如果我已經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情緒狀態,那能不能主動用氣味把它「召喚」出來?
這個想法讓我想起芳療的做法。芳療師會用特定的香氣來調節情緒,甚至用一種情緒去化解另一種情緒。這讓我好奇:情緒和情緒之間,真的存在某種消長關係嗎?就像蹺蹺板一樣,一端起來了,另一端就下去?老實說,我也不確定,這只是我的一個假設而已。
但我忍不住想像:假如我現在正在氣頭上,是不是可以召喚出「溫暖」和「感恩」這類情緒來化解怒氣?那要怎麼召喚呢?也許可以借助那些讓我們聯想到「母親」的氣味——你知道的,像是奶香、乳香、焦糖那種溫暖包覆的氣息。這些氣味彷彿能把我們拉回某個被呵護的時刻,然後盛怒就有機會慢慢退散了。
說起來,這整個想法的美妙之處在於:它讓茶不只是「好喝」或「有氣味」而已,而是變成一種有明確情感功能的工具。客戶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我現在需要什麼情緒」,然後主動選擇對應的茶來幫助自己。這種連結既實際又深刻,應該能讓客戶和茶品之間的關係更緊密。
當然,要把這個想法真正落地,還需要一步步來。我現在想到的做法是這樣的:
首先,得把我們手上茶品的所有香氣類型都清楚地列出來。這個階段就是老實地做功課,把每一款茶的氣味輪廓都摸透。
接著,要從這些香氣出發,去聯想它們各自能觸發什麼樣的情緒。這部分可能需要查一些芳療的書籍或研究,看看哪些氣味分子跟哪些情緒反應有關聯。嗯,讓我仔細想想⋯⋯這個階段其實是在建立一張「香氣-情緒地圖」,把兩者的對應關係找出來。
然後——重點來了——我們要反過來思考:這些被茶香觸發的正面情緒,能對應到哪些負面情緒?它們之間能不能產生那種我假設的「消長」效果?比如說,溫暖感能不能化解冷漠?感恩能不能減弱憤怒?
更進一步,我們還要去想像:這些負面情緒通常會在客戶生活中的什麼時候、什麼場景出現?是週一早上面對堆積如山的工作?是深夜獨自面對焦慮?還是跟家人爭執後的沮喪?把這些具體的「時空情境」找出來,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客戶需要什麼。
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溝通策略:我們要讓客戶看見「對比」。一邊是他們現在困在裡面的那個負面情境(比如被怒氣綑綁的當下),另一邊是用了茶香之後可能抵達的那個超脫狀態(比如內心恢復溫暖和平靜)。當客戶能清楚意識到這個轉變的可能性,他們就會明白:喔,原來茶可以帶我離開這裡,去到另一個更好的地方。
說實在的,這整個構想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打磨,但我覺得方向是對的。它讓茶不再只是被動地「被品嚐」,而是主動地「被使用」——成為人們情緒工具箱裡一個可靠的夥伴。這種功能性的價值,應該比單純的感官享受更能長久地留住客戶的心。
畢竟,誰不想在需要的時候,有一杯茶能把自己從糟糕的情緒裡拉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