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菩薩與阿彌陀佛論淨土玄旨:萬法歸一,萬修萬人去之問答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序言:慈悲之問

末法之世,人壽短減,鬥諍堅固,眾生根機日趨下劣,煩惱熾盛,慧淺障深。當來下生彌勒慈尊,以其無盡悲心與深邃智慧,遍觀娑婆世界。尊者見無數珍寶法船,擱淺於煩惱沙洲;億萬求道之心,迷失於生死迷霧。眾生雖有向道之志,欲修聖道法門——或習唯識之轉識成智,窮究八識之源;或探華嚴之事事無礙,觀照法界之玄;或修天台之一心三觀,體悟即空即假即中;或參禪宗之直指人心,期能明心見性;或研三論之破邪顯正,欲掃一切戲論——然終因心念散亂,業力牽纏,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於生死苦海中,依舊頭出頭沒,無有出期。

彌勒菩薩見此情狀,心生無量悲憫。彼亦觀見,於此萬般艱難之中,獨有一門,稱「淨土法門」,但憑「信、願、持名」,看似簡易,卻能普攝三根,利鈍全收,號稱「萬修萬人去」。此法門之奧義何在?其簡易之行,如何能成就橫超三界之偉業?懷著對末世眾生之究竟關懷,及對此不可思議法門之探求之心,彌勒菩薩遂以神力,來至西方極樂世界,於七寶樹下,見阿彌陀佛巍巍金軀,光明遍照。菩薩五體投地,至誠頂禮,為利樂一切有情,欲將心中根本大問,請佛開示。

raw-image

第一章:根本之問——何以稱名一法,能總攝萬行,普度萬機?

彌勒菩薩問曰:

稽首世尊無量光,威神功德不思議,所建極樂清淨國,超勝十方一切剎。弟子彌勒,為末法眾生,心中長懷憂懼,今有一問,懇請慈悲開示。

弟子觀此娑婆世界,雖佛法尚存,然眾生福薄慧淺,欲修聖道門以自力了脫生死,實為艱難。誠如古德所歎:「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或有修唯識觀者,欲轉八識成四智,然第七末那執我之根深固,第六意識分別之念紛飛,窮劫難成。或有學華嚴宗者,欲入「一即一切」之事事無礙法界,然凡夫心量狹隘,難窺因陀羅網之壯闊。或有習天台教者,欲修「一心三觀」,然心念剎那三千,遷流不定,凡夫散亂,何能觀之?或有參禪宗者,欲求「明心見性」,然無明厚重,不見本來面目。或有研三論宗者,欲「破除戲論」,然言語相中,戲論紛然,愈破愈執。

如此種種甚深法門,皆須斷惑證真,非利根上智、累劫修行者不能契入。然世尊所開示之淨土法門,何以獨稱「易行道」?何以僅憑「執持一句名號」,此一看似單純之行業,便能得「萬修萬人去」之無上實益?此一句佛號,如何能「萬法歸一」,將前述諸宗萬行之功德,無欠無餘,悉皆含攝其中?又如何能令五逆十惡、罪業深重、應墮阿鼻地獄之凡夫,但憑臨終十念,便能橫超三界,高登不退轉之位?此理甚深,超越思議。懇請世尊,為我等及未來一切眾生,開此玄關,示此迷津。

raw-image

第二章:本願之答——他力普救,果覺為因

南無阿彌陀佛答曰:

善哉,慈氏!汝以大悲,為眾生故,問此甚深難信之法,實為法界一大因緣。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汝所言聖道諸宗,其修行之本,在於「自力」,依自身之戒、定、慧,於此五濁惡世,斷煩惱、證菩提。此誠然為難行道。龍樹菩薩曾作譬喻:難行道者,如「陸道步行」,險阻重重,艱苦遲緩;易行道者,如「水道乘船」,安樂穩妥,一日千里。淨土法門,即是彼「水道乘船」之法。

此法門之根源,非在眾生之修行,全在吾於因地為法藏菩薩時,為普救十方眾生,所發四十八大願。此願海之核心,即是第十八「念佛往生」之願。吾曾立下重誓:「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此誓之義,是將吾之成佛,與眾生之往生,徹底綁定。若眾生稱念吾名而不得往生,吾即不取正覺。今吾成佛已來,經於十劫,此即證明:汝等眾生,但能信願稱名,必得往生之大事,亦早已成就,萬無一失。

故此法門,非是從因向果之修行,乃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此即是說,吾已將成佛之無上果實,完整地置於此一句名號中,作為汝等往生之唯一正因。汝不需從頭造因,只需伸手領取此已成之果。汝等稱名,即是領受吾已成之佛果。是故,此乃絕對「他力」之救度法門。明乎此理,方能解「萬法歸一」之妙。


第三章:萬法歸一之理——一即一切,名號含攝萬德

彌勒菩薩問曰:

感恩世尊開示,令弟子茅塞頓開。然弟子尚有一惑:此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雖是世尊果覺所成,然其體不過音聲語言,如何能真實含藏諸宗萬行之無量功德?《阿彌陀經》云,往生者須「多善根福德因緣」,何以「執持名號」即是「多善根福德」?懇請再為詳解。

南無阿彌陀佛答曰:

善哉此問,正契妙理。此六字洪名,看似音聲,實則非是音聲。此乃吾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之功德結晶,是故稱為「萬德洪名」。此名號即是吾之智慧光明本身,名與體乃是一如,故又稱「光明名號」。汝欲知其如何總攝萬法,吾今亦以諸宗之理,為汝解說。

  • 融攝華嚴宗:華嚴經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此一句佛號,即是整個法界之「總綱」。執持此名,即是執持因陀羅網中那顆能含攝並映現一切寶珠之中央摩尼寶珠。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十方三世諸佛所修之六度萬行、無量法門之功德,非僅含攝其中,而是於此一念中,自然圓成。
  • 融攝唯識宗:凡夫欲以自力「轉識成智」,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難如登天。然此「光明名號」,有「破眾生一切無明」之大用。眾生信願稱名之時,吾之無礙智慧光明,便直接注入其心識,不待凡夫自力起觀,此佛光自能轉變其第八阿賴耶識中之惡業種子為清淨之業。此乃以佛光之力,代凡夫之力,成轉識之功,故為至極善巧之方便。
  • 融攝天台宗:天台「一念三千」之觀心法門,精妙絕倫,然凡夫心念散亂,難以契入。而稱名念佛,正是將此散亂之「一念」,專注於佛號之上。此佛號本身,即是吾之「實相身」,亦是「為物身」。故稱名者,非僅修定,乃是念念「暗合道妙」。因所念之名即是實相,故不期然間,已將三千性相、百界千如之功德,全攝於一念之中,其功德在於所念之佛,而非能念者之巧拙。
  • 融攝禪宗與三論宗:禪宗之「直指人心」、三論宗之「破除戲論」,皆為上根利智、離言絕相之道。然曇鸞大師開示,凡夫依妄心所修一切諸善,不順法性,皆是「顛倒」、「虛偽」之「不實功德」。唯有此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乃是吾人兆載永劫所修「真實功德」之體。是故,稱名念佛,是罪惡凡夫唯一能接觸、領納、執持「真實功德」之行。此行離言絕相,不涉凡夫分別計度,直達涅槃彼岸,乃是究竟中之究竟,方便中之方便。

由是可知,此一句佛號,乃是總持一切法門之陀羅尼,是多善根中之多善根,是無上福德之大寶海。執持此名,即是總持萬行,其理昭然。

raw-image


第四章:萬修萬人之證——無條件之慈悲救度

彌勒菩薩問曰:

世尊慈悲,開示圓融,弟子已無疑滯。然為苦惱最深之眾生,弟子尚有最後一問,此問關乎佛心之底。十方眾生,善惡千差,根機不等,更有甚者,造作五逆十惡重罪,應墮阿鼻地獄,永無出期。此等眾生,業障如山,僅憑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所勸,稱佛名號十聲乃至一聲,真能得生彼國,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乎?此豈不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之因果鐵律,有所相違?

南無阿彌陀佛答曰:

汝此一問,觸及吾願海之底。諦聽!往生極樂,非靠眾生自身之善惡行業,全憑吾之大願業力。善導大師曾為此決斷:「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巨石自己絕無渡海之力,全憑船力。同理,凡夫絕無橫超三界之能,全憑佛願。汝之罪業輕重、善根多寡,與能否得度了不相干。唯一相關者,是汝是否肯上吾之大願船。

至於第十八願中所言「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八字,依善導大師之開示,其真義並非永棄不救。此乃為防範眾生造此兩種世出世間至極重罪,而設下之方便「抑止門」,是一種慈悲的告誡。若有眾生,未聞此理,已然造作,吾豈能捨棄?《觀無量壽經》下品下生之文即是鐵證:彼處眾生,具造五逆十惡,臨終地獄相現,若遇善知識,教令稱念吾名十聲,吾與化佛菩薩,依然應聲現前,慈悲接引。此正彰顯吾之救度,乃是無條件之慈悲。

故在吾眼中,十方眾生,不論善惡、不論聖凡、不論智愚,皆是第十八願所要平等救度的同一種根機,即「稱名必生之機」。只要信受吾之救度,願生吾之淨土,專稱吾之名號,則無一不生。是故云:「攝萬機於一願,收千品於十念。

吾之願海,不為善人設,不為智者開,正為汝等罪惡凡夫而成就。信者,即登吾船;稱名者,即入吾國。此事已成十劫,更無一絲可疑!

raw-image


第五章:究竟之讚——信受奉行,同歸極樂

彌勒菩薩讚曰:

巍巍世尊,諸佛之王!弟子今日得聞此言,如撥雲見日,徹骨徹髓,歡喜踴躍,不能自已。感恩世尊,為我等開示此「他力中的他力」,「易行道中的易行道」!此「一向專稱彌陀佛名」之法,乃是為末法罪惡生死凡夫所開顯之唯一光明、唯一希望!

此法門,以佛果為我因,以佛願為我船,名號之中,萬德具足;信願之內,萬機普攝。實乃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無上大法。

弟子彌勒,今於佛前,至誠發願:待我下生娑婆之時,必當廣為宣說此無上甚深、不可思議之念佛法門,令一切有緣眾生,皆能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同生安樂國,共成無上道。

南無阿彌陀佛付囑曰:

善哉,善哉!汝之誓願,亦是十方諸佛之本懷。吾今將此救度十方眾生之法,鄭重付囑於汝,當善護念,普令流布。亦付囑於未來一切聞此法之眾生,當生信、當發願、當奉行。

記取:

「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吾之光明,常照汝等,攝取不捨。汝等但當一心歸命,專稱吾名,吾必應誓,前來迎接。

言畢,阿彌陀佛身放無量光明,遍照法會。彌勒菩薩與會大眾,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此淨土玄旨,遂流布十方,為末世眾生,作得度之大光明。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1會員
650內容數
2025/10/23
觀世音菩薩垂目含笑,以溫潤之音向眾聖哲致以最深的感恩與謙卑的問候:諸位聖哲,感謝您們應我之邀,從各自的時空中慈悲蒞臨。今日之會,非為高深玄妙之辯論,而是為了一個單純的目的:集結您們如海的智慧,為世間那些渴望和平、卻深陷迷惘的初學者們,點亮一盞清晰易懂的明燈,讓他們能夠輕鬆理解裁軍的必要性與和平的真諦
Thumbnail
2025/10/23
觀世音菩薩垂目含笑,以溫潤之音向眾聖哲致以最深的感恩與謙卑的問候:諸位聖哲,感謝您們應我之邀,從各自的時空中慈悲蒞臨。今日之會,非為高深玄妙之辯論,而是為了一個單純的目的:集結您們如海的智慧,為世間那些渴望和平、卻深陷迷惘的初學者們,點亮一盞清晰易懂的明燈,讓他們能夠輕鬆理解裁軍的必要性與和平的真諦
Thumbnail
2025/10/23
彌勒菩薩見此娑婆世界,雖科技昌明,然兵戈不止,眾生苦厄深重。弟子亦見基督宗教的兄弟姊妹們,同樣心懷仁愛,嚮往和平,是希望能以一種能讓基督宗教的朋友們理解和共鳴的方式,共同探尋裁軍與世界和平的究竟義理,播撒慈悲與和解的種子。
Thumbnail
2025/10/23
彌勒菩薩見此娑婆世界,雖科技昌明,然兵戈不止,眾生苦厄深重。弟子亦見基督宗教的兄弟姊妹們,同樣心懷仁愛,嚮往和平,是希望能以一種能讓基督宗教的朋友們理解和共鳴的方式,共同探尋裁軍與世界和平的究竟義理,播撒慈悲與和解的種子。
Thumbnail
2025/10/23
在深沉的靜默中,真主的僕人與使者穆罕默德俯身叩拜,他的額頭觸碰著大地,心靈沉浸在對至仁至慈者的無盡感恩與敬畏之中。然而,他的心中亦懷有一份深沉的憂思,一份為世間蒼生而生的重負。他看見世人深陷於恐懼與猜忌的泥潭,各國競相鍛造毀滅的利器,將本可用於滋養生命、傳播知識的寶貴資源,投入到無休止的軍備競賽之中
Thumbnail
2025/10/23
在深沉的靜默中,真主的僕人與使者穆罕默德俯身叩拜,他的額頭觸碰著大地,心靈沉浸在對至仁至慈者的無盡感恩與敬畏之中。然而,他的心中亦懷有一份深沉的憂思,一份為世間蒼生而生的重負。他看見世人深陷於恐懼與猜忌的泥潭,各國競相鍛造毀滅的利器,將本可用於滋養生命、傳播知識的寶貴資源,投入到無休止的軍備競賽之中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