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子遊戲室裡,親眼看到一位爸爸努力維持冷靜、試著讓兩個孩子說清楚事情經過,卻在幾分鐘後情緒潰堤。
那一刻,我突然理解——當父母真的不簡單,不只有育兒,還有「自我情緒的管理」。
孩子在飯店兒童遊戲室玩小廚房,正開心地自言自語,假裝自己是小廚師。
這時,隔壁溜滑梯區傳來一個小男孩的哭聲,緊接著,一個音調更高的女孩也不甘示弱地哭了起來。
傳來一個溫和的成年男聲,應該是爸爸。
「哇~姊姊剛剛拉我的褲子!」男孩邊哭邊說。
「啊~」女孩的哭喊聲更大,像是在比賽誰哭得更久更大聲。
「你們說清楚,剛剛怎麼了?」爸爸仍維持冷靜,試著讓孩子說出事情的原委。
但兩個孩子誰也不肯先停下哭聲,那位爸爸仍耐心地試著引導。
我一邊陪孩子擠著玩具番茄醬,一邊偷聽,心裡忍不住佩服:
這位爸爸好穩,好想學學他這份冷靜。
然而五分鐘後——
「好了!不要再哭了!」
一聲大吼劃破遊戲室空氣,我家孩子拿著番茄醬瓶子的手一抖,我趕緊對上他的眼神,確定他沒有被嚇到。
隔壁的哭聲仍在持續,爸爸壓低聲音唸著、試著安撫,但孩子依舊無法平靜。
最後只聽見爸爸說:「你們在這裡不要亂跑。」然後自己走出門外。
過了一陣子,他回來了,哭聲沒了,只剩爸爸低沉的斥責聲。接著應該是媽媽進來,爸爸氣噗噗地走出去,就再也沒回來。
我想,那位爸爸一開始真的很努力了。只是當場面失控時,那份冷靜被現實一點一滴磨掉。在公共場合裡崩潰的那一刻,他大概也覺得心情低落、失落。
當父母真的不容易。除了不斷吸收育兒知識,我們還得不停地與內在的自己對話,與童年的自己和解。
情緒控管,真的是很難的一門課。
就算我們曾被壓抑長大,
仍然希望能讓孩子學會——好好面對自己的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