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教育

含有「情緒教育」共 12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在未來的世界中,人們不再以壓抑情緒或追求完美為目標,而是學會與內心的聲音共處。心理師海蓮和AI助手「心語」幫助訪客小文面對自己長久以來的內耗,透過真誠的聆聽和引導,小文逐漸釋放了自責和焦慮,找回了內心的平靜。
Thumbnail
說了那麼多,我到底想要告訴艾蜜莉亞什麼呢?我想告訴她,身為父母困難的部分是:如何在眾多建議中,找到他所需要的文化支持網絡,她當然非常享受成為孩子的母親,我也相信她當他相信他的右腦、讓感情和同理心流露,她完全有能力與席維雅建構出良善的安全依附關係,她會理解席維雅獨特的溝通方式。
Thumbnail
今天遇到有史以來最強的心理諮商師,用的方式不是傳統的諮詢模式,而是採用上課的方式幫助你去理解情緒。上課的方式是先告訴諮商師自己的困難點,邊上基礎理論,邊拆解你的問題,進而給出解決之道。這種模式幫助我很大,你可以了解知識架構外,還能立基於這個基礎點去解決問題,也就是說,可以理解情緒的整個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書 Raising A Secure Child by Kent Hoffman, Glen Cooper, and Bert Powell。所有列為作者的心理醫生,都有數十年與不同的孩子和家庭的臨床經驗。他們主要的研究領域都圍繞在以科學的方式探討安全依附關係
Thumbnail
那些一開始沒有做對、但是希望能改變他們與孩子的依附關係的家庭,他們該怎麼辦呢?好消息是,依附關係並不是完全建立於發生過的童年經驗,而是成年人如何重新正向的解讀發生過的事件,並將這些經驗,重新用不同的角度融入現階段的生活。
Thumbnail
最重要的發現是,在早期就擁有安全依附關係的孩子未來越是獨立,而反觀缺乏安全依附關係的孩子未來越是依賴。學者特別發現,這個結論和某些特別希望寶寶從小獨立、和自我肯定的普世價值完全相悖離。艾倫·索爾福發現:『獨立是不能強迫發生的,這是自然而然從安全依附關係中發展出來的。』
Thumbnail
小月描述7歲女兒說她遇到事情,總覺得會發生最不好的狀況,然後自己開始擔心、焦慮,可能因為年齡太小,還不會排解焦慮的情緒,所以總發脾氣在身邊的人身上。
Thumbnail
今天我走在我家附近的公園,這公園裡面有一個共融遊戲場。 它佈告欄的第一句話,打動了我。身為準心理師,我真的看到這句話很開心! 這很溫柔地告訴孩子「你可以有任何情緒和挫折。」 其實我們大人也不容易做到呢。 接納與認下所有的情緒,值得我們從小提醒~~ 跌倒哭哭、挫折哭哭都沒有關係。 哭一哭心情
Thumbnail
0/5我的路觀日常
常有爸媽說,「孩子在學校像小綿羊,回到家就像小霸王,一直哭鬧,真是吃定父母了」、「我的孩子碰到困難,就想逃避,不然就是哭他做不到」…… 父母很傷腦筋,孩子哭鬧,但大人也已上了一天班或正在忙碌中,筋疲力竭時,我們真的很想罵或吼孩子。大人這時請「停.看.聽」---暫停自己的脾氣,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問題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小白
小孩的負面情緒通常都是單一原因很單純,成人的負面情緒往往都是多重因素複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