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瑛宗是日治時期臺灣文壇的奇異花卉。在文學仍是抗議社會的手段、知識分子飽受政治與經濟現實打壓,龍瑛宗對純粹文學創作的堅持,讓他在同時代作家中,留下煥發光彩卻也寂寞的身影。

五位作者聯手拚湊出曾經一鳴驚人的台灣文壇新星
《南方的光與夢:龍瑛宗與他的文學時代》的篇幅不長,短短五個章節聚焦主要聚焦在他照亮日語世代文壇的經過,最後一章則是他在數十年後終於勉強克服新語言的障礙,並且在退休之後重新提筆開始創作。嚴格來說不算傳記,由五位不同作者完成的段落以史料為基準,拼湊出那些龍瑛宗人生的重要時刻,儘管多少參雜了一點想像與虛構成分,卻更像是一個引路人帶著讀者從上帝視角觀察這位作家。
用「彗星」來比喻大概是最貼切的,因為他的獲獎出乎所有人意料,或者說當時的文壇從不知道有這個人,但在短暫的光輝過後,時局的動亂讓他迅速從文壇消失,為了生計只能夠成為每天與數字搏鬥的銀行行員。從能夠使用日語寫作獲獎,在經歷國民黨強勢的語言政策後,就連「歡迎光臨」都必須從頭學起,更不用說「客家」身份在文壇所遭遇到的困境;這些的大起大落帶來難以想像的挫折,但龍瑛宗始終沒有真正放棄過文學的夢,儘管這代表他必須重新學習一個語言。
他是對抗時代的文學家 也是當時知識份子的縮影
受到經典作品《唐・吉訶德》的影響,龍瑛宗本人的一生也不斷在與名為時代的巨人對抗,但同時他也是那一代臺灣人的縮影,如此堅毅而樸實。走過威權時代的禁絕,那些龍瑛宗的經典如今也能透過翻譯,重新回到已經大多數不諳日語的台灣讀者面前;《南方的光與夢:龍瑛宗與他的文學時代》或許更像是一個引子,在了解這位作家的重要時刻後,也該是時候好好讀讀那些好不容易流傳下來的文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