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書】隱沒在語言政策下的文壇彗星 儘管命運如同雲霄飛車他卻始終對文學懷抱夢想—《南方的光與夢》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龍瑛宗是日治時期臺灣文壇的奇異花卉。在文學仍是抗議社會的手段、知識分子飽受政治與經濟現實打壓,龍瑛宗對純粹文學創作的堅持,讓他在同時代作家中,留下煥發光彩卻也寂寞的身影。

raw-image


  龍瑛宗——曾經在日治時期的台灣重要作家,毫無背景的他在1937年以中篇小說〈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獲得日本知名藝文雜誌《改造》小說獎,一夕之間成為台日文學界的熱門人物,甚至被譽為「中央文壇的彗星」。當日軍在二戰陷入泥沼,他則以台灣代表的身份前往大東亞文學大會致詞。但這樣的文學家,卻在國民政府來台後成為普通的銀行行員;他的故事是那代知識份子共同的命運,也提醒著我們文學與政治間千絲萬縷的複雜關係。

五位作者聯手拚湊出曾經一鳴驚人的台灣文壇新星

  《南方的光與夢:龍瑛宗與他的文學時代》的篇幅不長,短短五個章節聚焦主要聚焦在他照亮日語世代文壇的經過,最後一章則是他在數十年後終於勉強克服新語言的障礙,並且在退休之後重新提筆開始創作。嚴格來說不算傳記,由五位不同作者完成的段落以史料為基準,拼湊出那些龍瑛宗人生的重要時刻,儘管多少參雜了一點想像與虛構成分,卻更像是一個引路人帶著讀者從上帝視角觀察這位作家。

  用「彗星」來比喻大概是最貼切的,因為他的獲獎出乎所有人意料,或者說當時的文壇從不知道有這個人,但在短暫的光輝過後,時局的動亂讓他迅速從文壇消失,為了生計只能夠成為每天與數字搏鬥的銀行行員。從能夠使用日語寫作獲獎,在經歷國民黨強勢的語言政策後,就連「歡迎光臨」都必須從頭學起,更不用說「客家」身份在文壇所遭遇到的困境;這些的大起大落帶來難以想像的挫折,但龍瑛宗始終沒有真正放棄過文學的夢,儘管這代表他必須重新學習一個語言。

他是對抗時代的文學家 也是當時知識份子的縮影

  受到經典作品《唐・吉訶德》的影響,龍瑛宗本人的一生也不斷在與名為時代的巨人對抗,但同時他也是那一代臺灣人的縮影,如此堅毅而樸實。走過威權時代的禁絕,那些龍瑛宗的經典如今也能透過翻譯,重新回到已經大多數不諳日語的台灣讀者面前;《南方的光與夢:龍瑛宗與他的文學時代》或許更像是一個引子,在了解這位作家的重要時刻後,也該是時候好好讀讀那些好不容易流傳下來的文字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55會員
480內容數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2025/11/01
讓「滌爸」、「滌媽」還原成「小廖」、「阿美」,似乎帶有一種宣示的意味,他們這次將會是故事的主角,至於時代與知名長輩則成為補充說明;而這看似私人的家庭故事,卻因為兩人從事的產業,與整個台灣社會產生連結。
Thumbnail
2025/11/01
讓「滌爸」、「滌媽」還原成「小廖」、「阿美」,似乎帶有一種宣示的意味,他們這次將會是故事的主角,至於時代與知名長輩則成為補充說明;而這看似私人的家庭故事,卻因為兩人從事的產業,與整個台灣社會產生連結。
Thumbnail
2025/10/25
簡單來說,這是一本由前音樂串流工程師所著,關於音樂與演算法的作品,但從這樣的出發點,在解答為何「你可能會喜歡」與「每週新發現」有時會出現怪怪結果的同時,帶領讀者看見世界音樂的千變萬化,還有演算法在這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2025/10/25
簡單來說,這是一本由前音樂串流工程師所著,關於音樂與演算法的作品,但從這樣的出發點,在解答為何「你可能會喜歡」與「每週新發現」有時會出現怪怪結果的同時,帶領讀者看見世界音樂的千變萬化,還有演算法在這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2025/10/18
相對於摘錄的文字內容,《OKEN:詩的端倪》中的圖像相較之下更引人注目,不單是因為細膩的刻畫,其中人物尖銳的筆觸,搭配時而朦朧的大面積區塊呈現,兩種迥異風格的組合,激盪出一種有趣的視覺享受。
Thumbnail
2025/10/18
相對於摘錄的文字內容,《OKEN:詩的端倪》中的圖像相較之下更引人注目,不單是因為細膩的刻畫,其中人物尖銳的筆觸,搭配時而朦朧的大面積區塊呈現,兩種迥異風格的組合,激盪出一種有趣的視覺享受。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