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開時,山靜日暖:在山林間製一壺白茶與藏茶|576森植誌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576森植誌語錄
一片葉的清香,是森林贈予時間的低語。

早晨,走進林地補澆昨日未及的定根水,天色晴朗,陽光從樹梢灑落,像是自然特意安排的好天氣,讓人不疾不徐地走進這一片熟悉的山徑。腳下是還濕潤的泥土,鼻端是野草與微風交織的氣息。

走到臺灣原生山茶區時,驚喜地看到滿枝白花悄然盛放。這種淡雅的小花,在陽光中微微透亮,花瓣似紙,花蕊如霧,無聲地宣告著「時至」,一如山中自然的步伐,不疾不徐,恰到好處。

raw-image

印象很深,去年初接手576時,也曾在巡視時走過這片區域,當時茶樹枝葉稀疏,花況寥寥,甚至難以察覺有花曾經綻放。今年春秋間持續進行清整與養護,讓陽光能灑入林間,讓土壤得以呼吸,讓雜草退讓、樹木舒展。如今站在同一條林徑上,竟見整片茶花綻放如星,一朵接一朵,像是自然對這一年呵護的回應,靜靜以花為語,說著「我收到了」。

這些茶樹是復育以來逐年回應的生命印記,枝條堅韌、葉色墨綠,在這片曾經荒蕪的林地中,悄悄編織出一頁頁重生的篇章。

今日,天氣適合採些嫩葉。這次採收的量並不多,並非收成不豐,而是出於一種節制與體恤的選擇。茶樹正值旺盛之時,不宜因人為慾望而失衡。採摘時,特意挑選適合修剪的位置與部位,這樣不僅不會影響樹體的生長,反而能幫助其枝葉更健壯地延展,如同修枝促發,亦是自然農法的一環。

raw-image

這樣的採集,是對植物體的觀察與理解,也是一次與生命律動的協作。回到家裡,靜下心來,花了一段不短的時間,一葉一葉細細擦拭。不是機械式地清潔,而是像為老友拂去塵埃般,帶著一種尊重與慈心。指腹輕觸葉面時,那細微的凹凸與油光彷彿在低聲述說著林間的故事:清晨的露水、昨日的風、一場午後小雨遺留的斑點。每一片葉子,都是山林的書頁,不能草率對待。擦過的葉子,整齊鋪開,靜靜晾著,像是在等待一場轉化的儀式。

raw-image

接下來進入發酵與烘焙的準備。這次準備製作兩種茶:一半製成山林白茶,保留原始氣味與山林晨露的清澈;一半製作成藏茶,沉靜內斂,藏於時間之中,如我的筆名「藏山問行」,感動。

raw-image

製茶,不單是一項工藝,而是與自然節奏對話的過程。每一片葉子如何捲曲、如何發酵、如何變化,皆由自然決定,人只是其中的協作者,謹守分寸。

森林復育的日常中,有時是掘洞植樹,有時是除草修枝,而這樣的「採茶—製茶」時刻,則是與自然深度互動的片段,是一種細膩的收成,也是一場內在修習的展現。

期待過些日子就能在秋末初冬交界的午後,泡一壺山茶,靜坐窗前,聽風、觀葉、品味一段屬於林地與人的共同呼吸。

文:🌲👣 藏山問行|Dr. ANDERSON 戴慶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藏山問行 Zàngshān Wènxíng
4會員
77內容數
七歲前,森林是我的家,溪水呢喃、柴火溫暖,父母的辛勤刻印在山林間。之後我以人文博士及商學顧問的身份隨世奔波逐夢,直到內心召喚帶我回到山林。 於是選擇「半林半聿 forinker」的生活,以「藏山問行」為名,在森林裡復育生命,用筆點亮心燈。願點燃篝火,讓每個回望自然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初心。
2025/11/06
在576的山坡上,我將自然萌出的樹苗移到新位置⋯幾乎全數成活。 原來,這些樹苗本就是這片土地的孩子,它們記得風的方向、雨的節奏,也熟悉土壤裡的菌根夥伴。 這正是地源復育的力量— 土地培養出的生命,對當地早已具備地方適應性; 根系與微生物之間保有共生的記憶; 在同一片山林中移動,只是換個位置繼續呼吸
Thumbnail
2025/11/06
在576的山坡上,我將自然萌出的樹苗移到新位置⋯幾乎全數成活。 原來,這些樹苗本就是這片土地的孩子,它們記得風的方向、雨的節奏,也熟悉土壤裡的菌根夥伴。 這正是地源復育的力量— 土地培養出的生命,對當地早已具備地方適應性; 根系與微生物之間保有共生的記憶; 在同一片山林中移動,只是換個位置繼續呼吸
Thumbnail
2025/10/30
三週前,將黃荊與杜虹的扦插條移入576林地邊界。那時枝條仍沉靜無聲,如今巡查時,看到它們開出新葉——那是生命對環境最溫柔的回應。同時,茄苳的種子也在育苗盆中發芽,成長到能移入更大容器的階段。從林地到育苗棚,576的生長節奏在細微處延續著。
Thumbnail
2025/10/30
三週前,將黃荊與杜虹的扦插條移入576林地邊界。那時枝條仍沉靜無聲,如今巡查時,看到它們開出新葉——那是生命對環境最溫柔的回應。同時,茄苳的種子也在育苗盆中發芽,成長到能移入更大容器的階段。從林地到育苗棚,576的生長節奏在細微處延續著。
Thumbnail
2025/10/28
在計劃引入新樹種的時候,576林地給了意外的回應。樟樹、九芎、刺蔥——原以為需要人工栽植的原生樹種,竟在林地清整後自行萌芽。或許是風的傳播,也可能是鳥獸的饋贈,這些微小的發芽,成了森林回復力最真實的證明。
Thumbnail
2025/10/28
在計劃引入新樹種的時候,576林地給了意外的回應。樟樹、九芎、刺蔥——原以為需要人工栽植的原生樹種,竟在林地清整後自行萌芽。或許是風的傳播,也可能是鳥獸的饋贈,這些微小的發芽,成了森林回復力最真實的證明。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