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 我是CCChen
隨著 114 年度第四次 iPAS 初級 AI 應用規劃師於11/14提早成績出爐,我們終於能完整檢視一年四場的所有統計。
而今年的四場數據,說穿了,就是一句話:
「AI 認證不再是入門門票,而是能力檢測。」
更精準地說,這一年考題從「普及教育」一路走向了「鑑別度時代」──
難度全面提升、分數全面下降,尤其 AI 概論已經不只是教材內容,而是對 AI 觀念、模型結構、資料治理與導入流程的深度審查。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
從第 1 場到第 4 場:平均分一路下降、及格率全面下滑,證照核發率從 56% 掉到 38%。AI 概論正式成為最大壁壘。
為什麼?我們從四條趨勢就能看出來。
🚩 二、趨勢 1:AI 概論難度「正式國考化」—— 59 分創歷史最低
AI 概論的平均分數「四場由高往低」,從 69 一路掉到 59,這背後是命題邏輯的全面改變:
(1)命題不再是名詞解釋,而是深度理解與模型比較
- CNN vs RNN vs Transformer
- Encoder/Decoder 架構
- Loss Function 作用
- Overfitting/Underfitting
- L1/L2 Regularization
(2)反向檢驗題變多
像是:
- 「何者不是」
- 「何者最不適合」
- 「何者不屬於流程」
這使得考生必須真的懂,而不是「看選項猜正確」。
(3)大量跨章節組合題
例如:
- 資料治理 × 模型訓練
- 評估指標 × 應用場景
- AI 導入流程 × 情境決策
這些都是今年正式成為「AI 能力鑑定」的標誌。
🚩 三、趨勢 2:生成式 AI 雖較直覺,但也不再是送分科目
生成式 AI 的平均分數從 73 降到 66。
這代表了一件事:
今年的生成式 AI,不再是 ChatGPT 的使用技巧,而是「企業導入級」的理解。
題目開始聚焦在:
- Token、Embedding
- RAG(檢索增強生成)
- Prompt Engineering
- LLM 限制(Hallucination、偏差、資訊更新問題)
- 企業導入流程、資料品質、部署架構
- API 與模型調用概念
這種題目,必須建立「模型與流程思維」,光用工具是答不出來的。

這不只是數字下降,而是一種訊號:
AI 證照的門檻正在提高;證照含金量顯著提升。
這對產業來說是好事,
代表 iPAS 打算讓「AI 應用規劃師」成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鑑定,而不是一張普及證書。
🚩 五、趨勢 4:命題從「工具用法」→「系統導入」的全面轉型
2024〜2025 是台灣企業 AI 導入的實務元年。
題目趨勢也反映這件事:
第 1〜2 場重點:
- ChatGPT 能做什麼
- Prompt 概念
- 應用例子
第 3〜4 場重點:
- AI 導入流程(痛點 → 目標 → 資料 → 模型 → 上線)
- Data Quality / Data Governance
- RAG
- API 串接
- Drift(資料漂移)
- 評估指標 + 模型部署
這完全符合 工研院、國發會、NVIDIA 提出的 AI 導入架構。
也代表未來 AI 初級證照將更接近:
「企業 AI 專案 PM 的能力檢測」。
六、四場「命題趨勢整理表」(重點精準版)

⭐ 七、CCChen 的專業結論
四次統計告訴我們一件事:
AI 初級證照的含金量正在快速上升。
AI 概論變難、生成式不再直覺、企業級內容大量出現——
這都指向同一個方向:
未來的 AI 人才,不再比的是工具操作,而是「能不能把 AI 真正導入企業」。
而這張證照正在成為:
台灣 AI PM、AI 應用規劃師、資料團隊協作人員的入門門檻。
如果要在下一年度考取,準備方向務必轉型:
✔ 生成式 AI:從「工具操作」→「系統架構理解」
✔ AI 概論:從「模型名詞」→「資料 × 流程 × 風險 × 指標」
✔ 情境題:從「知識」→「決策」
這就是未來一年 iPAS AI 初級考試的真正趨勢。
iPAS 初級 AI 認證數據分析(114 年度)
視覺畫圖表整理




參考資料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