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嗨,我是田中!一個喜歡從生活中反思並且創造新選項的人

正如我先前所說到的,我們可能會在人生的某個時刻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所以會在腦海中想像那個模樣會是什麼? 因為不確定,所以透過身邊的人找一個與當下匹配比較高的對象。

有可能是學生時期的師長、家庭裡有威望的成員或是是電視上看到的偶像明星。
只要是透過眼睛可以觀察到的人都有可能在我的想像中。
對,但也只是想像,現實是持續這麼做這並沒有辦法讓我變成那個樣子。

我曾經以為要跟孫悟空一樣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把小時候的蝴蝶蛻變說,也就是成長是需要經歷醜陋、痛苦、忍辱負重之類的東西像是枷鎖掛在身上。現在我覺得這不過是成長的一部分,而不是全貌,成長同時也可以帶來喜悅。

成長的定義在於某個層面的改變,例如年齡、思想、作法增長或是往更好的面向發展。
這點的認定還是在於個人,我覺得最大的成長是能夠面對很多生活、人生上的不如意能夠找到和解或是平衡的方式,不再像從前執著一個人、一件事的結果。

光是能夠找到和解或是平衡的方式,就需要花費比預期更多一點的時間,有時候也不一定是能透過自己解決,是透過剛好遇見的人或是某個時候遇到的事件,這些總總終於讓你可以脫離那個時候煩惱又無能為力的狀態。無奈的是我們常常會因為無能為力苛責自己。

小的時候,我指的是大學前,大部分人應該都在義務教育裡浮浮沉沉的吧?
比較少的時間能夠談論或是挖掘自己到底是誰?
我們怎麼樣可以正確地看待以及面對自己的情緒?

很多時候僅透過周邊的人或是接觸到的圈子是沒有辦法給出適合自己的答案的。

其實我很討厭學生時期放長假的時候,尤其是暑假,因為我收到的指令就是乖乖待在家寫作業或是非必要不要出門、不要惹事,要乖乖聽誰誰誰的話。大家好像都會跟家人去哪裡玩又或是要上補習班,彷彿全世界的人都有事情可以做,是一個「有用的人」。

我就只是被「關在家」數著時間過去,然後睡過一天又一天的方式或是打電動去逃避我在等待過程的焦慮與無能為力,不知道怎麼正確使用時間,利用這段珍貴的空白。

一直到出了社會,把所有時間塞滿在工作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有用了一點,不是一個只能待著乖乖等待的小孩=無用的人,沒有人會喜歡被貼標籤,甚至我到長大才被發現自己被大人貼上「禁止有用」的符咒。

後來,我很慶幸自己持續透過閱讀還有新的體驗中把這個符咒拿掉了。
我是能夠一直選擇變動成長的人,我可以是任何一個樣子。
只要在生活中遇到被貼上符咒而掙扎沒有自信的人,我都會鼓勵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創造就是生活中的1+1,與其讓自己馬上跳到不同版本,倒不如只是透過一些新的想法和行為讓自己不同,我想是相對符合人性的作法。

在《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提及「我們日常生活所做的一切,都可以是發揮創造力的一種形式。我們每天都在創造。」

所以我開始在下班會塞車的固定路線中找其他的可能,雖然可能路途拉長、繞圈圈或是遇到垃圾車清運的時間而不一定可以提早回家,卻讓自己有一個小小探險的機會,變成了我日復一日下班後的小樂趣;又或是突然跑去公園走個兩圈再回家也是一個可能建立新生活的方式。

欸,讀到這!
你難道不好奇自己突然在固定生活中有了什麼小小改變後會遇到什麼事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書呆子的逃亡
0會員
3內容數
透過閱讀出發,每天都要離理想的自己再靠近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