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3|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在春天,你會想起什麼?

 普魯斯特在那厚厚十餘冊的名著「追憶似水年華」中有小小一段話:「有時候,你會突然想到某一個春天,所聽到的一個名字…」
知名的哲學家桑塔耶納在哈佛任教時,有一天正在上課,看見夕陽斜照入教室,突有所感,一手扔掉粉筆說:「我與陽光有約!」隨即步出教室,從此放棄人人稱羨的教職,悠遊於世。
可是,大部份的人,只能喟然嘆道:「我與客戶有約!」然後守著小小的辦公桌,守著電腦螢幕,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我們曾經擁有過的夢想,是否在現實中逐漸消逝?我們是否在忙碌的生活中,逐漸失去了對生命的感動?
還有一個人,曾經在二十一歲的某個春天早晨,看見照進房間的燦爛陽光,聽見窗外小鳥悅耳的歌聲,他感謝上蒼賜給他的幸福,但也想起周遭更多人的苦難而感歎,於是他嚴肅地對自己許諾:「我允許自己在三十歲之前為學問和藝術而活,但在三十歲之後,我要為人類奉獻餘生。」
當史懷哲許下這個高貴的誓言後,在三十歲之前悠遊於音樂、哲學等領域,到了三十歲,他真的就決定到非洲行醫,以三十歲的年齡重新去讀醫學院,花了八年取得醫師資格之後,真的往後一生都在非洲渡過。
其實年紀愈大,愈能體會到李商隱寫的「曾醒驚眠聞雨過,不覺迷路為花開。」尤其這些年在全球化競爭的壓力之下,周邊許多朋友每每為周報表,季績效或年度計劃忙得一路往前衝,用一個又一個數字堆疊起自己的人生,從來沒有因為貪看路旁野花而迷路的經驗。
但是,在人生中,為了欣賞沿途的美麗野花而迷途,這種情趣與自在,我覺得更是生命之所以美麗之處。人生旅途處處繁花似錦,處處值得我們品嚐讚歎,不是嗎?
內心裡常有兩種力量在拉鋸,一種是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入世情懷,一種是道家的「法天地無為而治」,因此,隨著歲月的流逝,我也愈來愈能體會楚戈他所說的:「就是一生都在遊戲和等閒中過去,也是無所謂的!」
如此的心情,也會發生在我的春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曾擔任童軍團長,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並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 著有《電影裡的生命教育》、《與荒野同行》、《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等書。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