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給後代一個什麼樣的未來?讀《西方文明的崩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卡珊德拉是特洛伊戰爭時代的女巫,命運讓她有了預知未來的能力,但是天神卻又詛咒她,將沒有人會相信她的預言。

或許這就是身為先知的痛苦。當然,在這個時代,先知也許是化身為科學家、記者,或者關心社會的革命家或環保人士吧!面對即將來臨的災難大聲示警,卻沒有人相信或理睬,這種心理壓力與折磨,從古至今,不斷在人類文明的興盛與衰敗輪替裡,出現在先知們的喟嘆中!

我們都知道歷史學家的研究是為了讓現在的人從過去歷史獲得改變現在的啟示,但我們比較不容易察覺,描繪未來的科幻小說並不是為了預測未來,而是在防範現在。

《西方文明的崩潰》結合了過去與未來的特質,以三百多年後的歷史學家的觀點,回溯過去時代,也就是三百多年前,就是我們身處此時此刻的時代,來探討西方文明之所以滅絕的原因。

這樣的觀點與視角非常有趣也發人深省,因為人活在當下的世界裡,往往看不到整個時代的荒謬與愚蠢。就像幾年前英國有一部紀錄片《愚昧年代》,就以50年後劫後餘生的人類回顧21世紀初的人類社會,丟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徵兆那麼明顯,解決方案也有,但是為什麼不行動?眼睜睜地看著人類文明的崩壞?」

是的,當我們有機會的時候,為什麼我們不拯救自己?

這本書就是以未來的歷史學家的專業素養,來回答這個問題。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會造成的影響,每個有影響力的人都知道,但是若是大多數的選民沒有將環境問題當成重大事件,那麼就不會有政治人物會把環境問題列為優先順序。大部分的人,包括所有的政治人物、媒體與公共論壇都著眼於眼前的短期效益;再加上民主制度以及資本經濟市場使然,四年一次的選舉,三個月公布一次的企業財務報表及股價漲跌,這一切都鼓勵了所有人避談重要議題,並且遲遲不做真正困難的選擇。

這的確是困難的。當我們已經習慣一種方便且舒適的生活方式時,要改變非常困難,尤其在我們還沒有遇到緊急危難的情況時。

人類的思維通常是以一種線性邏輯的推理在進行,簡單講,也就是「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明天也就會如此」的理性預估。但是生態系生物演替衰變的真實情況,卻是以「有限環境裡的非線性關係」來呈現,存在著臨界點。當前天是如此、昨天是如此,今天也是如此的樂觀線性成長,一旦到了某一個臨界點時,再來的明天就是崩潰或滅絕。

甚至我敢說,以一個較大範圍、較長時間來看,所有生命現象,所有大大小小的生態系,小至一個培養皿裡的細菌生態系,大至非洲草原羚羊的數量曲線,乃至於人類古代文明的興盛與毀滅,都是遵循著「不斷成長→臨界點→崩潰」的模式在進行。

若不細究生態環環相扣、相互影響,當我們很樂觀的自滿於「不斷成長,不斷改善生活,不斷追求更多、更好」的無限榮景時,忽然間,我們便會面臨到崩壞的「明天」。我們以為巨大的變革在一瞬間發生,但早已有很多徵兆。

二十一世紀初,大概是人類有史以來擁有最豐盛物質享受的一代了,但是這樣的繁榮,會不會是「迴光返照」?歷史告訴我們,幾乎所有文明的崩毀,都是在社會昌盛繁榮到頂點之後急轉直下,走向衰亡。

可嘆的是,人類往往無法記取歷史教訓,面對卡珊德拉般的警告,反而會譏笑是否危言聳聽,畢竟大賣場裡堆滿了便宜的貨品,草地還是綠油油的,一轉開水龍頭就有潔淨的水流出;不管從人類平均壽命、健康和財富所有指標來看,我們這個世代是人類有史以來狀況最好的階段了,說什麼人類社會即將崩壞,豈不是杞人憂天?

相傳明末清初流寇張獻忠在四川大屠殺後,留下了一個七殺碑:「天地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德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數百年後,在美國好萊塢大賣座的科幻片《駭客任務》中,基努李維大戰電腦人,電腦人這麼控訴著人類:「地球每個生物都會本能地和四周環境保持平衡的關係,只有人類並非如此。你們每到一地,便大量繁殖,直到耗盡所有自然資源。你們唯一的存活之道,便是遷移他處。人類是一種疾病,這個星球的癌症,你們是瘟疫,而我們是解藥。」

電腦人的嘲笑,以整個地球生態來看,乍看誇張,但是仔細想想,卻不得不承認,人類的繁衍正如病毒一樣,沒有節制機制且傷及母體。

的確,所有生物的存活與死亡,都與其他生物緊密依存,來之於大地,沒有一個物種在短短數百年的一瞬間(以地球生命而言,數百年真的是一瞬間),就造成數以萬計其他物種的滅亡,並且即將危及整個地球的生態平衡。

地球演化數千萬年才產生數百萬種豐富多樣的生物,在幾十年間就喪失大半,從地質年代的長時間來看,我們現在就正處在生物大滅絕的一瞬間,這個生物,最後當然也包括人類了。

明天過後,我們還有多少個明天?

希望這本《西方文明的崩潰》可以給我們每個人行動的決心,願意改變生活習慣,願意給政客們壓力,願意祈禱——祈禱我們有改變的力量,就讓我們一邊祈禱,一邊行動吧。


所有圖片來源:taaze

編輯:熊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Homo Deus : The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Yuval Noah Harari  2017 天下文化 作者藉由整理歷史,提出全新的觀點思考人類的未來。
Thumbnail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Homo Deus : The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Yuval Noah Harari  2017 天下文化 作者藉由整理歷史,提出全新的觀點思考人類的未來。
Thumbnail
在末日,現代人類習以為常的事物,都會因資源匱乏而不敷使用。人類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會回到遠古採集漁獵的洞穴生活?還是從廢紙堆中撿拾各種被忽略的知識,重新發現生活日用品的發明之祕,盡可能早日重啟科學文明?
Thumbnail
在末日,現代人類習以為常的事物,都會因資源匱乏而不敷使用。人類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會回到遠古採集漁獵的洞穴生活?還是從廢紙堆中撿拾各種被忽略的知識,重新發現生活日用品的發明之祕,盡可能早日重啟科學文明?
Thumbnail
過去人們曾建立許多鼎盛壯闊的文明,如馬雅、復活節島的波里尼西亞文化。但它們卻在巔峰後快速殞落,讓人費解。《大崩壞》對這問題給出一個警示的答案:人類破壞環境,最終自食惡果,失去生存利基。
Thumbnail
過去人們曾建立許多鼎盛壯闊的文明,如馬雅、復活節島的波里尼西亞文化。但它們卻在巔峰後快速殞落,讓人費解。《大崩壞》對這問題給出一個警示的答案:人類破壞環境,最終自食惡果,失去生存利基。
Thumbnail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作者賈德.戴蒙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他除了是頂尖的科學家之外,又致力於大眾科學教育的推廣,也是全世界唯一榮獲多次科普書獎項及各種文學獎項的作家,他的文筆生動,資料詳盡完整又嚴謹,讀他的書可以說是心靈饗宴,更是精神上的震憾。 什麼是「大崩壞」?
Thumbnail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作者賈德.戴蒙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他除了是頂尖的科學家之外,又致力於大眾科學教育的推廣,也是全世界唯一榮獲多次科普書獎項及各種文學獎項的作家,他的文筆生動,資料詳盡完整又嚴謹,讀他的書可以說是心靈饗宴,更是精神上的震憾。 什麼是「大崩壞」?
Thumbnail
根據地質年代記錄,地球上曾發生過五次的大滅絕,每次滅絕後,生物又繁衍起來。根據《聖經•創世記》的記載,挪亞方舟就是為了躲避一場大洪水災難而建造的,花了幾十年才完工,為了讓挪亞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得以避難,這似乎也在數千年後呼應「居家隔離」的意義。
Thumbnail
根據地質年代記錄,地球上曾發生過五次的大滅絕,每次滅絕後,生物又繁衍起來。根據《聖經•創世記》的記載,挪亞方舟就是為了躲避一場大洪水災難而建造的,花了幾十年才完工,為了讓挪亞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得以避難,這似乎也在數千年後呼應「居家隔離」的意義。
Thumbnail
假設所有人類忽然在地球上不見了,第二天會變成什麼樣子,第三天,一年後,五年後….作者一路推演,一方面突顯人類過去給地球帶來的破壞,一方面也呈現出大自然的力量。 星期假日的午候,雙胞胎女兒的妹妹B寶正在看著科學人雜誌,一邊跟她的姊姊A寶聊著:「你知道嗎?現在人類已經引發了地球第六次的物種大滅絕呢!」
Thumbnail
假設所有人類忽然在地球上不見了,第二天會變成什麼樣子,第三天,一年後,五年後….作者一路推演,一方面突顯人類過去給地球帶來的破壞,一方面也呈現出大自然的力量。 星期假日的午候,雙胞胎女兒的妹妹B寶正在看著科學人雜誌,一邊跟她的姊姊A寶聊著:「你知道嗎?現在人類已經引發了地球第六次的物種大滅絕呢!」
Thumbnail
有生就有死,生命如是,人類文明亦如是,請大家抱著人類文明終會走向黃昏的覺悟,重新思考我們的文明要走向何處?
Thumbnail
有生就有死,生命如是,人類文明亦如是,請大家抱著人類文明終會走向黃昏的覺悟,重新思考我們的文明要走向何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