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慢2小時,別讓即時新聞扼殺記者的未來

    日前採訪動物社會研究會一場記者會,當天讓我感觸良多的不是議題本身,而是現場記者的工作狀態。自有「即時新聞」以來,記者在記者會的工作情況完全改變,而這個改變卻足以扼殺記者的未來、扼殺讀者閱讀深度報導的權利。而沒有好的記者、好的報導,所有想當媒體大亨的老闆們終究只有夢碎一途。因此我要呼籲,搶救記者、搶救報導品質,請先從讓即時新聞晚2個小時出刊開始。

     

    先說當天的情況。記者會一開始,主辦單位說明記者會主題、放了影片,現場還有精緻的文宣、有人細心扮了麥當勞叔叔,可說資訊豐富、唱作俱佳。但這些精心設計的場景都無法博記者一笑、甚至一個關愛的眼神,因為幾乎所有文字記者都低著頭、表情嚴肅、雙手飛快地在鍵盤上滑行,因為報社在等即時新聞。

     

    記者會在半小時後結束,我想跟記者同業們打打招呼,聊一下近況,但發現他們手都沒停半秒,簡單抬眼跟我說聲哈囉,隨即轉頭表情嚴肅雙手繼續飛快打著,害我都不好意思再打擾他們,只好拍拍他們的頭說聲「加油」然後識相地走開。

     

    而不用這麼快發即時新聞的我,趁這個機會向主辦單位負責人補問了幾個問題,並跟幾位不認識的人交換名片。而最重要的是,好不容易他們有空、而且還排排站在你面前,所以我沒有急著去趕下一攤,而是留下來跟他們聊了起來。而在這個聊天過程中,我獲知了一些重要訊息,也當場決定了幾個後續要追蹤的議題。

     

                  《快速,讓記者失去工作中最有價值的部份》

     

    我的意思是說,因為我不必發即時新聞、不必匆匆忙忙趕場,所以有餘裕全心全意去參與一場「完整的記者會」,也從這場記者會中獲得許多。所謂「參與」不只是一方提供訊息,記者產製新聞而已,而是一個互相啟發的過程。反之,如果我也被迫在記者會進行當中就要完成一篇即時新聞,就會失去一次參與記者會的機會。

     

    而我認為,記者在一個記者會中,真的不只是快速完成一篇即時新聞而已。記者會是一個記者諸多工作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在這個場合,最重要的不只是新聞內容本身,而是你可能意外遇到一些人、一些場景、發現新的線索,有時還會因而全盤改變報導的議題,而這些必須全神貫注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才能觀察到。

     

    另外,記者會也是建立採訪關係的好機會,趁這個機會認識一些人,交換名片,而記者與採訪對象的關係,對日後的新聞處理也有關鍵的影響。如果記者在現場全心全意只為了快速完成一篇即時新聞,而且還不能比別家媒體慢,那在一場記者會中所能獲得最重要的部份就會全盤失去。快速,讓記者失去工作中最有價值的部份。

     

    以前我還在日報當記者時,即時新聞還沒有像現在這麼競爭,因此我為自己訂下一個規矩,不在晚上6點前寫稿。因為我想,應該趁採訪對象還在上班的時候多跑一點新聞,如果在該跑新聞的時候寫稿,就浪費了跑新聞的時間。

     

    但現在記者幾乎也不「跑」新聞了,原因也是被即時新聞絆住,有些媒體主管還要求記者到臉書等公眾媒體去「找」新聞,有時看到別的記者發的即時新聞也會轉發,目的是搶點閱率。如果即時新聞發少了、發慢了、或新聞點閱率不高,那這位記者就會被提醒「注意一下」,在這種遊戲規則設定下,記者要如何好好跑新聞?

     

    而一個無法好好跑新聞的記者,就無法好好做研究、做採訪計畫、好好跑現場、做深度訪談,當然也無法產生好的報導。而如果記者無法從每一次的採訪中累積實力、培養工作成就感,久而久之新聞工作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的糾纏中。

     

    或許這個時候要求媒體不要做即時新聞恐怕沒辦法,但讓即時新聞至少慢個2個小時卻是可以做到。除非非常特別的例子,讀者不會因為這個新聞慢了2小時有什麼損失,但這2個小時卻可以為記者保留一個完整的採訪時間,這對記者本身能力的養成、報導品質的提升卻有莫大的幫助,記者、讀者都能獲得更多。

     

    所以,請讓即時新聞慢2個小時,新聞品質才能往好的方向前進。

     

     

    作者介紹-朱淑娟

    曾任聯合報記者,長期投入環保工作與新聞,現為獨立記者,也是台灣獨立記者的先鋒。曾以中科三期的調查報導獲得卓越新聞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