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2/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Artificial Ignorance

今天是個重要的日子。Google在台灣啟動了 Intelligent Taiwan 的計畫,看上了台灣完整的軟硬體環境,將持續投入大量的資源在台灣的 AI、數位轉型、雲端等等領域。
巧合的是,本人所任職的學校也在今天安排了一場名為《AI時代我們應該培養的新能力》的演講。全體行政同仁均須出席,無一倖免。
冗值超標的一個下午
從去年的“大數據”“永續發展”、前年的“社會企業”,這些趨勢名詞開始成為各大專校院作文比賽競爭型經費補助中的熱門詞彙,然而對於這些概念的追逐與了解,卻又大多止於望文生義的水準,以至於“永續發展=環境教育=環保=回收寶特瓶”這類貽笑大方的超超臨界聯想橫空出世。
而今年的“AI”也同樣成了朗朗上口的國民口頭禪。爆紅的原因中,其一是群眾對於就業機會被取代的恐懼受到媒體反覆炒作,其二則是太過高估AI而將其視為各種發展瓶頸的萬靈丹。兩者都是出自對AI的一知半解。
像這樣的雞湯文把 "AI" 換成任何字眼都能說得通的
這樣的演講固然不是為了把底下的同仁們全部變成AI工程師,但也不該只是一個妙語如珠逗得大家嘻嘻哈哈的場合;把能說清楚的東西說的籠統含混,只會鼓勵大家用舊概念來理解新事物,增加大家胡說八道的膽子。
具體來說,高教場域裡面可能會跟AI扯上邊的,無非三個面向。
第一是研究的部分,這個部分重視的是產官學的合作,講究的是人脈、押寶的眼光和研究的能量。臺北市政府與亞馬遜 AWS、臺灣大學、逢甲大學等 7 所大學的跨界合作是一例,桃園市政府與微軟攜手啟動AI人才培育計劃並打造青創基地則是二例。(北市府聯手亞馬遜 AWS,七所大學將開辦免費 AI 課程桃市府與微軟攜手 啟動AI人才培育計劃
第二是教學的部分,也就是學生能力的鍛造,目的是使之畢業後能夠具備直接或間接受益於AI產業發展的能力,或至少不被快速淘汰。表面上問題在課程規畫,實際上還是師資結構。(未來學生在這方面的學習,很可能完全跳過大學這個角色:Google 要幫台灣養滿滿的「大。人。才」,AI、數位行銷課程不間斷
第三則是行政的部分。透過AI的導入來改善行政效率、讓人力品質精緻化、促進組織改造、提高管理效能...這部分的瓶頸則是行政部門的保守心態。
在AI最常被提及的應用中,影像辨識、聊天機器人與文本分析都在能夠在校務行政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聊天機器人(Chatbot)是我認為應該在行政部門中優先且盡速發展的項目。
第一個原因是,目前大學生普遍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印象,就是行政效能不佳、行政人員態度不佳。這樣的印象背後成因層次不一,但主因是學生無法即時的獲得正確且重要的資訊,配合上班時間親自前往了解時,又常須面對手續繁複或與個別承辦人員溝通不良的狀況;另一方面,第一線承辦人員因缺乏良好介面來提供業務資訊,使得上班時間充斥無意義的反覆問答。我想坐辦公室的人都能同意,無預警的干擾是行政效能的最大殺手。
如果導入 Chatbot 作為學生與學校互動的客服介面,而行政人員退到第二線作Chatbot 的訓練與資料優化,學生既可以24小時透過熟悉的通訊軟體來獲取資訊與申辦服務,行政人員可以專注的處理經Chatbot受理及排序過的申請,或其他無法經Chatbot 處理的案件,前述問題便可解決大半。
其次,校內國際學生越來越多,但校內行政人員中有能力以外語即時向國際生說明自身業務者不及5%,使得國際學生在享用行政資源時形同二等國民。若然導入Chatbot,外語即時對話能力的需求就變成只是翻譯文件的功夫 (翻譯也是AI的強項),固然不能全盤解決國際生在學校的需求,但也是一個相當長足的進步了。
其他AI能做的事情還很多,公文、彙整、翻譯、挑錯、寫新聞都是想像的方向,但總之這場演講本該是個很好的機會,讓校內各部門正確理解AI的能耐與發展,啟發同仁們檢視自己業務與AI的關係,不料最後掛上了羊頭賣雞湯,殊為可惜。本校高教深耕經費審查結果已然落入後段班,足見對發展趨勢失去了掌握,這樣的問題恐怕遠比導入AI甚麼的還來得更加迫切吧。


((喔對了,今天也是傅立葉大神的生日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