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事情,從遠處看,都會是美好的。
在山頂看城市的夜景、在高樓眺望繁華的街道、在山頂享受雲海,近一點看呢?晚上十點,辦公室還有人在加班,忙著準備明天的簡報。是不是一點都不美了?
「人」似乎也是這樣。
有人說:「人與人,越近,越難。」為什麼有些能在公司跟同事談笑風生的人,在家裡卻沉默寡言?在友情關係上游刃有餘的人,在家裡跟家人針鋒相對?為什麼我們對朋友同事能夠百般容忍,對家人卻一觸即發?
我想這與「期待值」有關。
能在公司或朋友間怡然自得的人,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化程度。懂得說適當的話,做球給別人或是接下對方丟的球,幾乎都成為我們的生存必備技能了。
那為什麼我們無法對家人說好聽的話好好對待他們呢?
從家人來說,是一群我們出生便陪伴我們的人,我們「期待」他們完美,完美到可以包容我們所有的不完美。在他們面前我們不曾忍耐、不曾委屈、不需要假裝我們很善良、懂得包容、不需要表現得成熟,我們時常忘記了,他們跟我們一樣不完美,他們也需要讚美也需要陪伴也需要被包容。我們對家人過高的「期待值」常是我們惡言相向的主因,我們期待對方體諒自己,期待對方懂自己的難處與辛苦,卻從來不說一句:辛苦了!
從同事來說,我們在工作時會使用我們理性的那一面處理事情,自然而然收起了我們的感性。這不是壞事,甚至以成效來看,就事論事是最完美的執行方案。但難就難在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我們對新人、新同事的「期待值」幾乎等於0的情況下,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覺得好棒棒;反觀主管或是資深同事,我們對他們就會有一定程度的「高期待值」只要他犯點小錯誤,我們就會放一個無限大!大肆批評一番!
人際關係期待值,既無法量化也不能衡量,那就換個對象吧!
把對上司的畢恭畢敬、謙遜有禮,用在公婆長輩身上;把對家人的關心、分享,用在同事身上;把對朋友的包容、同理心,用在爸媽身上。一開始肯定很彆扭,跟爸媽說「請、謝謝、對不起」好像太見外了,但誰不希望付出有回饋呢?哪怕是一句:謝謝,辛苦了!
親近的家人,更應該花時間相處,核心的朋友圈,更需要找方法悉心照顧。
人是有情感的群居動物,AI的發展急速進化的世代,大概只剩下「情感」無法被取代。有人告訴我:不是誰「應該」要改變,是誰「願意」去改變。我也還在學習,成為那個「誰」,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