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理想化期待與想像關係中的另一個人,來自無法處理及調適童年的情感失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些人,把「神」想像和期待後,發現神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父母」想像和期待後,發現父母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孩子」想像和期待後,發現孩子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老師」想像和期待後,發現老師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伴侶」想像和期待後,發現伴侶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主管」想像和期待後,發現主管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下屬」想像和期待後,發現下屬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朋友」想像和期待後,發現朋友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某個人」想像和期待後,發現那個人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其實,這都是一種對「他人」存在漠不關心的現象,無意願真正的認識關係中的對方,也沒有要真正看見對方的本質及特質。
若只是自我中心的期待和想像,只顧自己的滿足與否,並不真的關心對方存在的位置、觀點、角度及能力,就會時常感受到別人讓自己失望和挫折,而不是去從別人的反應和言行去瞭解及真正認識這一個人。
這是一種個人極端主義下,認定對方應該來「滿足」我,「符合」我,而不是這是一段需要彼此真實交流、認識、溝通、培養彼此了解的關係。
為什麼人要真實在關係中這麼難?為什麼人總在找尋符合自己高標準期望的對象出現?
社會心理學家佛洛姆曾說,大部分的人只重視「被愛」的滿足,卻鮮少關切自己要如何愛人?也鮮少關注自己有多少愛人的能力?
當我們的心理狀態及人格還未轉化成熟前,我們仍像個孩子一樣,對關注與愛十分渴求,視為極度重要的事,這時,別人的存在都只是滿足我渴望及提供我愛的存在,而非獨立且完整的客體。
他既不真的關心且也不真的認識這一個客體,他只在乎及需求這一個客體是否能符合自己的期待、自己認定的理想。
一個巨型自我者,他只在乎及需求客體是否能符合自己的期待
而這樣的個體,對於別人不符合期待,也不滿足自己的想像,在充滿挫折及衝擊下,時常以易怒方式呈現。當然這種因挫折所導致的攻擊,主要是從防衛性機制而來,是一個來自內心「很想要渴望獲得滿足」的未成熟幼兒心理,企圖想要掌控外界卻不如願的挫敗感。
於是,他很憤怒,甚至有一種既然得不到滿足,乾脆毀滅了對方的衝動和意念,非常困難去調節自己的內心,去涵容這一份失落和挫折的發生,也去接受外界及他人是不可控制的事實。
這種對外在世界有一種強烈控制欲的人,大都來自幼年時期被背叛及忽視的經驗,他對於重要的大人,背棄他,不符合他的期待和需求,感到非常的憤怒,如果在他表示出抗議或意見之後,又沒有受到接受及重視,則他的內心經歷的強烈衝擊感,在無法建立適當及有效表達管道情況下,則他個體所承受的內心壓力,可能使他將攻擊力朝向令他感到挫敗的對象,而亟欲毀滅對方。
這種從小所經驗的關係挫敗感,及以神經症方式呈現而出的「過度敏感的失落感」,更容易讓他將小失落及小挫折瞬間放大,使自己陷落在狂怒情緒中,不可自拔。
這也使得這樣的個體很難真正的走進關係,建立關係,他們對挫折和失落有過度誇大的反應,他們對於關係中的對象,沒有在自己期待中展現出「理想化」的行為舉止和反應,感到難以忍受和消化的難耐,甚至可說是憤世嫉俗,無法接受對方令自己失望。
這種誇大及膨脹自我的現象,令他的「巨型自我」不斷的吞噬別人,試圖佔據別人,因為唯有如此,對方才會失去主體,成為一個可完全被控制及支配的附屬品或工具,不會再讓人感到無法掌控,當然也就不會再讓他經歷任何的失落感和挫敗感了。

(本篇開放試閱)
圖片來源:PEXELS
avatar-img
4.2K會員
210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的其他內容
 關係,若要用「期待」維繫,還能不虛空嗎?  為什麼,有人總充滿對別人的「期待」呢?  一個成年人,對自己充滿各種期待、期許都已來不及了,何來有時間和心力去期待那些無法掌控的別人呢?  「期待」裡,含有一個等待的「待」字,當你期待別人時,往往表示你需等待別人;等別人回應、等別人有空、等別人關注...
~別以為「先付出」就可以換得回來自己的渴望和需求 許多人小時候,都有被父母灌輸「你被撫養或受教育都不是理所當然的,都是要回報或是有相對等的表現回饋,這才是應該的」,言下之意,就是讓孩子知道:「這世界沒有理所當然的事」。 這世界當然沒有理所當然的事,一切的擁有和獲得確實都不是理所當然。只是....
 同理心是維繫好關係強度的力量。這句話不是說假的!  許多關係之所以無法走往彼此深入的內在,正因為缺少同理心在關係中運作。 就像一個演員,若要能對所詮釋的角色,產生深入理解且深刻連結的內在經驗,他就需要具備同理心的能力,從理性和感性上,同時投入在對這個角色的全面性瞭解。
我們的人生,即使生活範圍再小,也一定會和其他人碰到,或多或少需要互動和相處。然而,不是每段關係都會讓我們覺得相處愉快,在人際關係的問題上,最常出現的就是爭執、拉扯和無法溝通。 從原生家庭的家人關係,到同儕朋友關係,再到職場同事夥伴關係,特別是最親近的伴侶、親子關係,都免不了必須溝通、理解、接收...
" 關係如花,不細心和用心呵護,就無法開出美麗的花" 要成為一個有正向關係的人,有能力建立正向關係,首先,很重要的是,不在關係中成為一個「很脆弱」的人,隨時隨地都覺得「被傷害」「被忽略」,不自覺把自己放置在「無能為力保護及照顧自己」的處境,也把別人放在逼迫者、傷害者的位置....
在親密關係中真實能親密的人,很少。 早年經驗的生存不安全感,以及和原生家庭及主要照顧者之間的愛恨糾葛,還有難以分化獨立的界線侵犯和控制⋯等等經驗,讓許多人,沒進親密關係沒事,一進親密關係就會很有事。 那是因為我們不自覺重複和上演,過往缺乏正向情感的關係經驗,總害怕一有關係,就會面臨被挑剔、否定...
 關係,若要用「期待」維繫,還能不虛空嗎?  為什麼,有人總充滿對別人的「期待」呢?  一個成年人,對自己充滿各種期待、期許都已來不及了,何來有時間和心力去期待那些無法掌控的別人呢?  「期待」裡,含有一個等待的「待」字,當你期待別人時,往往表示你需等待別人;等別人回應、等別人有空、等別人關注...
~別以為「先付出」就可以換得回來自己的渴望和需求 許多人小時候,都有被父母灌輸「你被撫養或受教育都不是理所當然的,都是要回報或是有相對等的表現回饋,這才是應該的」,言下之意,就是讓孩子知道:「這世界沒有理所當然的事」。 這世界當然沒有理所當然的事,一切的擁有和獲得確實都不是理所當然。只是....
 同理心是維繫好關係強度的力量。這句話不是說假的!  許多關係之所以無法走往彼此深入的內在,正因為缺少同理心在關係中運作。 就像一個演員,若要能對所詮釋的角色,產生深入理解且深刻連結的內在經驗,他就需要具備同理心的能力,從理性和感性上,同時投入在對這個角色的全面性瞭解。
我們的人生,即使生活範圍再小,也一定會和其他人碰到,或多或少需要互動和相處。然而,不是每段關係都會讓我們覺得相處愉快,在人際關係的問題上,最常出現的就是爭執、拉扯和無法溝通。 從原生家庭的家人關係,到同儕朋友關係,再到職場同事夥伴關係,特別是最親近的伴侶、親子關係,都免不了必須溝通、理解、接收...
" 關係如花,不細心和用心呵護,就無法開出美麗的花" 要成為一個有正向關係的人,有能力建立正向關係,首先,很重要的是,不在關係中成為一個「很脆弱」的人,隨時隨地都覺得「被傷害」「被忽略」,不自覺把自己放置在「無能為力保護及照顧自己」的處境,也把別人放在逼迫者、傷害者的位置....
在親密關係中真實能親密的人,很少。 早年經驗的生存不安全感,以及和原生家庭及主要照顧者之間的愛恨糾葛,還有難以分化獨立的界線侵犯和控制⋯等等經驗,讓許多人,沒進親密關係沒事,一進親密關係就會很有事。 那是因為我們不自覺重複和上演,過往缺乏正向情感的關係經驗,總害怕一有關係,就會面臨被挑剔、否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抱著對他人的期待,認為別人應該這樣,事情應該那樣。然而,當現實與我們的期望不符時,心中的無明火便會被點燃,開始不快樂。 為何要視他人滿足自己的期待為理所當然呢?這種期待本身就帶有一種不合理的我執。我們期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家家有
Thumbnail
總有人向你索取一份他們想要的關係。卻很少有人問過你想要的關係是什麼。 因為自己也無法具體描述,還是只要能借由任意的角色來擁有對方就已足夠。 在得知無法得到想要的關係時,以為退而求其次就能合理的保有對方的給予。 感情的世界就是這麼「個人主義」。但真的得到了卻又想要更進一步的擁有。 不自覺的就陷
Thumbnail
年紀越來越大 心中對於許多事情的標準也跟著改變 一不小心就對他人產生過多的期待 甚至出現理所當然就該這樣的想法 如果最後結果不符何「期望值」 自己心中反而產生了失望、生氣的情緒 甚至把這樣的情緒,發洩在對方身上 慢慢的就產生了隔閡、嫌隙
不要把期望寄托在別人的身上。不切實際的高期望,只會傷人傷己,得不償失。
Thumbnail
生活當中幾乎所有事物在發生以前,都與「期待」有關。許多事物在期待之前,是由機率掌控,加上期待再最大化。在一段關係裡面好似沒能成為對方期待中的那個樣子,就得負起責任,修正錯誤。 期待對方成為自己完美的伴侶,多半是過於不切實際,修的不成人形,還能肯定地說愛對方嗎?
親愛的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並不羞恥。但是當你做自己的時候,別人並不理解你在蓄養著是什麼樣的能量,只有當你不斷地紮根,深入土壤,愛自己,吸收你所需要的養分,那麼在那一天綻放自己的天氣中,你會看見你的芬芳,你的綻放,為眾人所帶來的是超於期待的美麗。接受當下的你所需要的階段,這就是你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抱著對他人的期待,認為別人應該這樣,事情應該那樣。然而,當現實與我們的期望不符時,心中的無明火便會被點燃,開始不快樂。 為何要視他人滿足自己的期待為理所當然呢?這種期待本身就帶有一種不合理的我執。我們期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家家有
Thumbnail
總有人向你索取一份他們想要的關係。卻很少有人問過你想要的關係是什麼。 因為自己也無法具體描述,還是只要能借由任意的角色來擁有對方就已足夠。 在得知無法得到想要的關係時,以為退而求其次就能合理的保有對方的給予。 感情的世界就是這麼「個人主義」。但真的得到了卻又想要更進一步的擁有。 不自覺的就陷
Thumbnail
年紀越來越大 心中對於許多事情的標準也跟著改變 一不小心就對他人產生過多的期待 甚至出現理所當然就該這樣的想法 如果最後結果不符何「期望值」 自己心中反而產生了失望、生氣的情緒 甚至把這樣的情緒,發洩在對方身上 慢慢的就產生了隔閡、嫌隙
不要把期望寄托在別人的身上。不切實際的高期望,只會傷人傷己,得不償失。
Thumbnail
生活當中幾乎所有事物在發生以前,都與「期待」有關。許多事物在期待之前,是由機率掌控,加上期待再最大化。在一段關係裡面好似沒能成為對方期待中的那個樣子,就得負起責任,修正錯誤。 期待對方成為自己完美的伴侶,多半是過於不切實際,修的不成人形,還能肯定地說愛對方嗎?
親愛的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並不羞恥。但是當你做自己的時候,別人並不理解你在蓄養著是什麼樣的能量,只有當你不斷地紮根,深入土壤,愛自己,吸收你所需要的養分,那麼在那一天綻放自己的天氣中,你會看見你的芬芳,你的綻放,為眾人所帶來的是超於期待的美麗。接受當下的你所需要的階段,這就是你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