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這個一切不斷流動、虛擬化的數位時代,要能夠擁有什麼卻變得困難。當以串流運作的 iTunes 資料庫不能永久儲存喜愛的歌曲、Facebook 平台透過雲端提供的書寫資源和空間也不為誰所有,這正恰如全球科技趨勢大師 Kevin Kelly(2016/嚴麗娟譯,2017)所言,數位化的未來將是個去中心化傳播的時代,為了讓液態資訊的流通更加順暢,使用權將取代所有權。也就是,當大家都能擁有時,就再沒有人能夠擁有。快速變化和開展的數位原子,改變人與物間既有的穩定關係,讓萬物皆變得難以控制和佔有,進而引發整體人類文化的焦慮與失落。
此為筆者於2016年5月錄製,韓國團體EXO的官方網站背景音樂,是從未發行的《Sing For You》樂器版。而後隨EXO出新專輯、網站合併更新,此曲再沒有公開播放過,原資訊頁面也已消失。此錄音檔雖有雜訊,但已以最接近保留原曲的方式收藏。https://soundcloud.com/msjq9kcz5ktd/sfy-instrumental
客體化他者以爭取主體所有權
想要實踐「擁有」並保存擁有物,其實牽涉到另項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物化,也就是客體化或對象化(objectification)。就是將某些東西視為是可觀察、拆解、改變、控制等的對象,且與自己是不一樣的物。這樣物我的客主關係,如 Martha C. Nussbaum (1998)所揭示的,便能使身為主體的我,擁有對物品的所有權。且作為一個客體所意味的可侵犯性與工具化(instrumentality),使自我能破除物的疆界、打壞或分解,將物作為達成自我目的的工具。
嚴麗娟譯(2017)。《必然:掌握形塑未來30年的12科技大趨力》,台北:貓頭鷹。(原書:Kevin Kelly (2016). The Inevitable : Understanding the 12 Technological Forces That Will Shape Our Future.)
Martha C. Nussbaum. (1998). Sex and Social Justice.
宋世祥(2017)。觀落陰與陰陽眼:從人類學角度看 VR 與 AR 科技的發展。取自:https://panx.asia/archives/56478(2017年10月13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