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K-pop 如此迷人?給 K-pop 的四種比喻(下)

2018/11/30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繼上篇提及 K-pop 的生成背景與發展脈絡,得知 K-pop 是種由網路流進人們日常生活的文化,及將其比喻為漫畫書、電子書,探討其迷人的音樂視覺化和吸收接納粉絲文化等特質,本篇繼續帶來另外三種比喻,冀望提供讀者對一時風靡全球的 K-pop 文化不同的思考與想像。
如果 K-pop 是時尚
在資訊爆炸與快速流動的時代,想給 K-pop 的第二種比喻是:時尚。時尚代表的是領先潮流,是一件看起來超凡脫俗又象徵個人品味的服飾或配件。而 K-pop 作為時尚的基礎意義,便在供給樂迷一種風格鮮明的定位與態度。比如論及韓國 YG 娛樂經紀公司,或旗下名聲大噪的男子團體 BIGBANG,人們能很快聯想起他們的音樂類型或表演方式,並認同他們獨具的風格。正是如此,粉絲才樂此不疲地追隨 K-pop,把 K-pop 視為談資、當作娛樂,並在進到公眾領域前,往身上貼好 K-pop 的識別標籤,就像把 K-pop 穿戴上身,用它來訴說與表現最貼近自我的形象。
不過,光是作為供人消費上手的時尚還不夠的。K-pop 若是時尚,更像是一種流動率高的快時尚。所謂快時尚,如西班牙時裝品牌 Zara 所揭示的,從服裝設計、打樣、製作到販售,過程不需耗費超過兩星期時間。除了抓住或創造流行元素外,生產夠快速、低價、款式多樣等特點,都是快時尚在追求的核心價值。而 K-pop 體現出的快時尚精神,最顯著的就是在:新人團體輩出、藝人發片週期短、市面專輯作品與偶像周邊不可勝數等,這幾個面向上。
近來,韓國樂壇每年平均推出 35 至 45 組藝人,每天都有新歌發行,且歌曲橫跨各式類型曲風。有鑑於環境競爭激烈及培訓系統的日漸成熟與完善,市場汰舊換新的速率也越來越快,公司進而轉向訴諸訓練更年輕化的偶像明星。如同上篇文章談到,K-pop 文化能廣納各種粉絲山寨文化、不怕模仿或盜版充斥,主要也是因為 K-pop 本身推陳出新的速度夠快、內容夠豐富多樣。作為源頭,K-pop 有足夠自信能取得先機。
然除了產製快速外,要不斷創新、吸引大量群眾消費,也是快時尚的重點。這點 K-pop 靠品牌的經營和包裝來實踐。K-pop 最初的包裝始於偶像藝人的形象定位。譬如韓國偶像團體 EXO 成軍,構想源自於「一群來自外星球的超能力者們」,因此頻頻於唱片、MV、綜藝節目或演唱會舞台,大量置入特異科幻又超現實的「超能力表演」。此外,經紀娛樂公司也依藝人風格製訂歌曲路線、發想專輯主題、編排表演,甚至設計周邊、海報等,在視覺呈現一體的概念(concept)。透過不斷地將嶄新的元素,連貫包裝成一個完整的故事,K-pop 不僅再再提示快時尚的流行重點,同時也使粉絲融入參與情境,接受其陳述創意的各種奇特方式。
EXO《THE WAR : The Power of Music》專輯概念照、封面、LOGO
TWICE《Signal》專輯主打歌 MV 截圖、官方宣傳活動圖
Super Junior《Play》專輯主打歌「Black Suit」MV 截圖、海報設計
如果 K-pop 是藝術畫
在舞台或螢幕上視覺搶眼的特質,讓 K-pop 被呈現得像一幅幅獨特的圖像,所以接下來,想把 K-pop 比喻為是藝術畫。如果 K-pop 是藝術畫,它大概是種後現代表現形式的藝術畫。後現代意味著隨意、交錯、分裂、無所不包,而 K-pop 拼貼與雜交多元文化的特性,正好符合這樣的精神價值。如同完整的 K-pop 表演會集結舞蹈、音樂、Rap、視覺等要素;偶像團體組合內,區分出歧異性高的演唱擔當、舞蹈擔當、外貌擔當、忙內擔當等職務;或當一張張帶著東方臉孔的藝人唱著英文歌、中文歌、日文歌時,那種混雜性也使得人們一時摸不著頭緒,難以將 K-pop 定位。不過 K-pop 演變至今,儼然已形塑出獨樹一格的後現代畫風或畫派。
K-pop 對音樂文化豐富性的期許,有如韓國最大經紀娛樂公司 S.M. 創辦人李秀滿所言,「 ‘made in’ 時代已成過去式,未來將會是 ‘made by’ 時代。」[1] 表明不久的將來,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意、創作元素,皆會被收納進 K-pop 文化裡,成為 K-pop 發展的根基與延伸。這是 K-pop 順應網絡化、全球化的商業策略,也是吸收各處資源以壯大與推銷自己的途徑。因此,K-pop 不會介意裁剪或修飾自身,就像一支來自韓國 V LIVE 明星直播 app 上的影片,可以加註十幾個國家的字幕,在畫面內增加有點格格不入但卻是受眾熟悉的元素。或者,當前大型經紀娛樂公司會主動和跨海音樂家合作,公司內聘的許多音樂製作人、作曲人,也都擁有海外留學經驗。例如 S.M. 經紀公司的大將 Kenzie,畢業於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很年輕時就為 S.M. 旗下的偶像團體創作出紅遍全球的 K-pop 名曲。
K-pop 的複合性,逐漸使其成為一個新的音樂類種。正因為看到這點,美國權威音樂雜誌 Billboard 開闢 K-Town 專欄作介紹,YouTube 也特為 K-pop 開設專屬影音頻道。以往老被說抄襲歐美音樂路數的 K-pop,如今已以海納百川、多元融合的後現代態度崛起,並馬不停蹄地將各種流行創意和舞台經驗收放進 K-pop 的口袋,不管是饒舌、EDM、搖滾、抒情、Reggae,每次 K-pop 出擊,幾乎都能見證它背後所改造與編織出的韓國特色。[2]
如果 K-pop 是宗教
接著,給 K-pop 的第四個比喻是:宗教。如果 K-pop 是宗教,正如宗教的信仰中心是神,K-pop的信仰核心即是—偶像明星。與其他流行音樂文化相比,或比起培育職業歌手,「打造完美形象的偶像」一直是 K-pop 努力的目標,也是它最有魅力和最吸引人注目的層面。K-pop 偶像不僅各個長相身材姣好,於公開場合中,他們也展現出良好的修養品德、舉止行為謙虛。此外,從練習生熬出頭的過程,一直是維繫粉絲認同的勵志故事;K-pop 偶像對粉絲的特別照顧、尊重與感謝等,也是眾多人崇拜他們的原因。因此,若說西洋樂迷最常談論的是音樂作品,那麼 K-pop 粉絲一定最常關注偶像本身。這種偶像化程度高的現象,也支撐著整個 K-pop 體系運作,展開以消費偶像為主的偶像經濟。
因為有偶像作為中心,K-pop 若是宗教,能很好地凝聚與鞏固粉絲群體的團結性。譬如藉由為粉絲取名,定位偶像與粉絲間的關係。粉絲作為信眾,會因為對偶像忠誠,積極幫偶像衝高專輯銷售成績、號召群眾參與音樂獎項的投票作業[3],甚至成立專門組織從事應援[4]。另外,韓國作為宗教發源地,在國際社會持有最高的階級地位,往往非韓國的粉絲會想到當地進行「朝聖」之旅,探訪各大經紀公司和周邊店、到藝人常去吃飯購物的店踩點,或跟隨當地粉絲一同參與音樂慶典、節目錄製、看演唱會等,實踐信眾的心願。
最後,想舉個自身經驗為例,來呼應韓國偶像作為信仰依據的重要意義。曾經,在台灣聽過一場韓國團體的演唱會,讓我猶如參加一場宗教慶典。當時,韓國偶像出訪外地就像神明繞境般,先是引起韓國本地的粉絲追隨,而後帶動造訪地的熱鬧盛況。開演前,粉絲在網路交換各種關於表演內容或追星資訊的情報。活動期間內,大量粉絲社群出動於演唱會場邊發放應援物資,像是手幅、扇子、小卡等,或霸氣點的站子會提供手冊、毛巾、專輯,彼此不分國界、出錢出力。入場後,所有環節會在應援組織的領導下,一項項進行。若提及經紀公司老闆,他同樣也會被粉絲們當宗教領袖般敬仰,甚至一齊多次高呼其名諱,讓整個場子像極了狂歡法會的也有。總結來說,K-pop 絕對是個成功將偶像神聖化的流行音樂文化。若除去偶像,必定很難解釋為何當今有如此多的粉絲為它瘋狂。
───
[1] 出處自朝鮮日報新聞〈李秀满:中國人也可成為 K-POP 歌星〉:http://dailynews.sina.com/gb/otherstar/chosun/20110612/22412519198.html
[2] 2016 年中國大陸節目《蓋世英雄》開播,邀請到憑藉《江南 Style》一曲紅極一時的韓國藝人 PSY,指導韓國團體重新演繹華語經典歌曲,並帶來舞台演出。當中不乏突顯韓式表演風格的改編作品,例如 iKON 的《Kiss Goodby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9XsqvMRBtk)。由此可見,K-pop 運行邏輯看似為拼貼,且有大眾娛樂化傾向,但實則在音樂製作上有其獨特的取向及既定的組合元素。
[3] 韓國的音樂節目獎項對韓國藝人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因獎項有排名競爭,能直接反映市場人氣,或作為經紀公司規劃活動與投資藝人的參考,因而粉絲也相當重視。其中因獎項採計的評估項目主要有:數位音源視聽及下載量、實體專輯銷量、網路或手機簡訊限時投票、MV 點擊率等,除藝人所屬公司會配合於新曲發行時,以行銷策略推動這些管道的數據外,粉絲社團同樣會以此為標竿。
[4] 「應援」一詞從日語「応援(おうえん)」演化而來,原意是聲援、助威之意。粉絲應援的靈感最早就來自體育比賽的應援團,後隨日本偶像團體興起,粉絲們採用類似方式為自己偶像助陣。此傳統隨日本流行文化傳播,對有著相似偶像崇拜文化的韓國產生影響,並隨韓流發展,大眾對韓國應援文化才更加印象深刻。相較於日本,韓國應援文化的特殊處在於「有紀律、有組織性、狂熱的粉絲社群集結」。其基本訓練的應援項目有:口號應援、手勢應援、應援色等,然在藝人宣傳期間或演唱會活動時動員龐大的集資應援,也相當常見。韓國應援文化的主要目的,不僅在表達粉絲對偶像的支持、或與偶像互動的渴望,最重要的還是,透過縝密的企劃與群眾的力量衝高歌手人氣,讓他們能在高度競爭環境中獲得更多曝光、拉高能見度的機會。因此,若說粉絲群體的存在與能動性提供了韓國影視娛樂產業鏈強大的後盾,則粉絲應援是將韓流推向世界的助力,也是韓樂愛好者欲親近韓國藝人基本能遵循的守則。(有關韓國應援文化的特殊性與內涵,推薦參考論文〈台灣韓流偶像迷群對應援文化的實踐與認同〉,有更完整延伸的討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安娜倩
    安娜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