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6|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選物理防曬就安全?新研究:Nano-TiO₂防曬劑~會滲透至血液中@MSMF 知識PART

物理防曬顆粒(TiO₂, ZnO)vs.化學性防曬劑──難穿透皮膚屏障,相對安全性更高──但因為不想膚色「死白」外觀,而改用「nano-奈米(粒徑)」顆粒。原本共識是安全的!但近期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擦在皮膚上的Nano-TiO₂防曬顆粒會出現在血液、尿液中...&研究團隊建議:奈米防曬顆粒(粒徑)應大於...
做好「防曬」已是肌膚保養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除了有助維持皮膚健康(降低皮膚癌風險)外;也能幫助肌膚美白(避免曬黑)、與對抗肌膚衰老(據研究:有80%的皮膚衰老,屬於「光老化」。參→抗老化~皮膚[內在&外在-老化因素]影響不一樣 @MSMF 知識PART)
而防曬劑成分中的「化學性vs.物理性-防曬劑」──後者,因為基本不會滲入皮膚(除非噴霧→口腔吸入;或傷口處-誤入),因此不容易→引發刺激敏感性問題──相較於前者,「物理性-防曬劑」顯得更溫和、安全性高!
防曬原理:物理性防曬→反射/散射-UV光;化學性防曬→吸收UV光,轉換成熱能/螢光釋出
其中「物理性-防曬劑」的代表:氧化鋅(ZnO)和二氧化鈦(TiO₂),已被防曬配方使用超過三十年──兼具「防護UV的有效姓+使用安全性」是被公認的。
然而原本「微米級(micro-)」顆粒──容易在皮膚上形成一層不透光的「防曬保護膜」→產生過度泛白的「死白」外觀,膚色極不自然,導致消費者不願意使用!
於是,這些防曬顆粒的發展,逐漸轉向→縮小尺寸至「奈米級(粒徑)」──將原本:主要依靠顆粒「反射」來防UV的模式→改以「散射」削弱UV光線為主。同時能保有一定程度的「防曬膜-透明度」,以利維持自然的膚色(外觀)。
而這些極微小的「奈米-防曬顆粒」也被認為是安全的──如澳洲衛生部門(Department of Health)在2017年公布的官方報告中,就指出:存在於防曬產品中的「氧化鋅&二氧化鈦-奈米顆粒」依正常使用方式,是不會造成危害的。(參→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safety of titanium dioxide and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in sunscreens)
但是──最近Daniela Pelclova等人的小型臨床研究,卻顯示:奈米級-物理防曬顆粒-TiO₂,並沒有想像中地那樣「令人放心」──尤其對孕婦or小朋友來說,選擇「物理-防曬劑=安全無虞」的觀念,可能得打個大「?」

研究:Nano-TiO₂顆粒,會被皮膚吸收→出現在血液、尿液中?
●六名-高加索人種-受試者(3男+3女,平均年齡為48.0±8.3歲),使用市售-含Nano-TiO₂顆粒的SPF50防曬品,以標準用量2mg/c㎡,每天2次塗抹身體80%的面積→之後,依時(第1、3、4、11天)取樣,檢測其血液中、尿液中與肺部呼出氣體中──Nano-TiO₂顆粒存在與否?若有,其濃度高低?與其它-氧化應激和發炎信號-指標成分的變化?
●結果:
  • 使用防曬→有助避免皮膚曬紅(曬傷)。
  • 但相比於「未照射UV」的數值──防曬+UV曝曬→仍呈現較高的「氧化應激和發炎信號-指標」濃度。(使用防曬,無法完全消除UV的負面影響)
  • 在使用防曬後6小時,就能在血液、尿液樣本中,檢測到Nano-TiO₂顆粒的存在(呼出氣體樣本-則無);並且在皮膚洗去防曬後,仍持續存在長達一週。
●研究人員結論:
  • 使用「奈米-防曬顆粒」的防曬品,就實驗結果來說──似乎無法對「UV誘導→氧化/發炎-壓力」產生積極的防護效應──延伸可能表示:無法預防皮膚癌。
  • 加上「奈米-防曬顆粒」有被皮膚吸收的風險──尤其對孕婦or兒童來說──挑選相對「較溫和」的物理性防曬產品之外,使用「大粒徑」的防曬顆粒(至少>15 nm)才是最佳的選擇,比較安全!從一開始就消除:防曬顆粒穿透表皮屏障,甚至跑進血液循環裡的機會。

MSMF觀點:

這個實驗,讓我想到前不久──美國FDA的防曬研究:化學性防曬劑(成分)→擦在皮膚上,卻會跑進血液裡的結果──兩者很相似:都是小型實驗,樣本數都很小(只有6名受試者);也都採取大面積(一個80%&另一個75%體表面積)、密集性/連續-高劑量-使用防曬品。這種現實世界,非常小概率發生的狀況→來檢測「防曬劑(化學性-UV吸收劑 or 物理性-奈米顆粒)」的危害?
因此,對於使用防曬產品的「真實狀況」如何?──勢必還得要更大型的臨床實驗,來加以驗證,才能確認!

現階段──對於「奈米-防曬顆粒」來說:
不管多細小的TiO₂或ZnO奈米顆粒,在產品中-多少都會發生「凝聚(aggregate)」現象(小顆粒彼此聚集→整體粒徑變大);然後當塗抹於皮膚上時,更有可能進一步擴展、凝結成「更大塊」的聚集體(∵奈米顆粒彼此聚集,以減少總表面積,能降低總位能──這樣「熱力學」最穩定)──從而,應能免除:奈米顆粒的滲透皮膚屏障之風險。
→物理性防曬:使用TiO₂或ZnO奈米顆粒──基本是安全的(防曬噴霧除外)!(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顆粒「解聚」的可能→還原回-奈米粒徑,經皮滲透風險↑。參→Photoinduced Disaggregation of TiO2 Nanoparticles Enables Transdermal Penetration)

總之,若真擔心上述的「實驗or美國FDA測試」的結果:
  • 多利用其它防曬措施,如:穿戴長袖衣物、遮陽帽、墨鏡等,或撐陽傘,待在樹蔭或屋簷等遮蔽物下,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到皮膚。
  • 避免在 10:00~15:00 這段陽光最強的時間,從事戶外活動(20min)──遠離強烈紫外線。
  • 防曬品改用「物理性(非奈米級顆粒)-防曬」替代。
──都是不錯的替代策略。
面對越來越強烈的陽光(UV)傷害──在皮膚暴露部位(衣物為遮蔽區域e.g.臉部),使用適當的防曬(產品),仍是「益>弊」的選擇──不要因噎廢食了!
*免費[試閱]索取→電子書《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My Skin My Forum, MSMF 【護膚保養品diy交流】 FB粉絲頁 Youtube頻道
*成功配方=20%理論+80%實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MySkinMyForu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