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3|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送中條例爭議-中國與香港

前陣子議題鬧得沸沸揚揚,儘管不清楚「送中條例」真正的內容,似乎也能略說一二。 先撇除後續發生的抗議以及政府警方的不當措施,我們先來看看條例的內容為何。

何謂送中條例?

《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也就是大家俗稱的送中條例、逃犯條例。根據條例規定,凡涉嫌謀殺、洗錢、性侵等犯罪事項,而在香港境內被發現的話,政府即可不需透過任何司法程序,直接將人引渡至中國。但之中包含的37項罪行裡,還有像是「危害種族、或煽惑他人進行危害種族」等較為模糊的範疇。
換句話說,只要被中國認定符合條例的犯罪事項,就可能直接被引渡至中國。看似要打擊犯罪、引渡罪犯,實際上存在著破壞香港「一國兩制」「司法獨立」的爭議。令社會更擔憂的是,批評中國政府都有可能成為「被引渡」的對象。

為什麼會有此條例?

條例的修改源於 2018年12月發生在臺北的潘曉穎命案。當時一名港籍潘曉穎,與其港籍男友陳同佳來台旅遊,卻因故遭陳同佳殺害棄屍。命案發生之後,陳同佳潛逃回港,直到20天後潘父向香港警方報案,港警才通知臺灣刑警,臺北方面才循線找到潘女遺體。
但由於命案發生地點在臺灣,臺港之間並沒有司法合作協議,因此香港方面不但無法以殺人罪為由審判陳男,也無法源依據能回應台灣當局的引渡要求。結果香港法院僅能以「洗黑錢罪」判處陳男入獄29個月。
潘曉穎命案突顯了臺港的司法合作漏洞,香港方面一度積極討論修法、或與臺灣當局簽署司法互助協定;但沒想到的是,香港政府在2019年2月所提交的解套途徑,卻是修改現行條例、刪除原本的引渡限制,進而引爆一連串的爭議與反對運動

特首林鄭月娥怎麼說?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7月9日會見傳媒,表示《逃犯條例》修訂工作完全失敗,工作已徹底全面停止,但由於市民對政府信任脆弱,她今天宣佈《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已「壽終正寢」,並用英文說"the bill is dead"。林鄭月娥又指稱監警會的「主動審視」工作可還原真相。她沒有提及和回應民間成立的獨立調查委員會訴求。
林鄭月娥指自己有真誠反思,亦請教了社會上不同人士,希望走出現時困局。她承認社會矛盾、紛爭、不安、不滿,甚至憤怒,都是由特區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所引起,「這次修例工作是完全失敗,我早前亦就此致歉;失敗原因是由於我們工作做得不好,掌握社會脈搏不足、我們的政治敏感度都有偏差。
她亦指由於政府已承認全面失敗,「修例的工作已經全面徹底停下來,今日部份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任是很脆弱,所以我仍然聽到一些擔心的聲音,甚至在兩日前的一些示威海報,都仍然懷疑政府是否會再重提這個條例草案到這屆的立法會。」她用新詞彙形容現在草案修訂工作是「壽終正寢,the bill is dead」。

國際怎麼看?

今年5月底,英國與加拿大發表聯合聲明,指出修訂條例會損害香港人的權利與自由,更會波及眾多在港居住的英、加公民,條例將會嚴重影響香港的國際聲譽。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也表示香港的一國兩制架構正持續遭到破壞,「讓香港在國際上的特殊地位面臨風險。」德國方面則指出,包含德國商人在內的各國外商,在香港的經營環境會因為《送中條例》而急劇惡化,對前景並不樂觀。
而與香港有緊密經濟合作的日本,也透過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對外表示,「香港是日本長期以來的重要合作夥伴,日本政府非常關注條例修訂,期待香港能維持自由與民主的體制。」就在香港號召6月9日反送中遊行示威的同時,民主派政黨「香港眾志」的周庭正赴日本訪問,並且在10日於東京召開記者會,支持遊行示威、呼籲日本和國際社會正視《送中條例》帶來的嚴重影響。

結論

反送中除了站在司法考量上,背後還有人權及經濟的爭議。政府應是站在人民的立場思考,也需給予適當的措舉來安撫人民,並非一味使用暴力。如此只會使人民對政府產生更多不信任感,無法給予支持。我們也應該意識到送中條例不只是香港自家的事,實際上也與臺灣息息相關。未來走向如何,仍是未知數。身為世界公民及台灣人應持續關注,並期許有最好的結果。
專題編輯:賈穎軒 責任編輯:鄒宇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雖然只是學生,每天追逐分數的生活難以滿足我們,我們用自己赤誠的眼睛,發掘各種現象,貼近世界。當分立的三權、五權都不可依靠,我們希望用第四權媒體、第五權公民,來探索真相。合作事宜請洽以下信箱: lookingbeyondborders@gmail.com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