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11/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其實一直都是莎拉康納的故事》

  對我來說,《魔鬼終結者》是真正的女性主義電影。詹姆斯卡麥隆親自執導的兩部作品,其實都是沙拉康納的故事,描述的是女性如何化解父權社會架的暴力,卸下男性的武裝。
  《魔鬼終結者》裡的機器人T800,就像是那個年代現實的男性,陽剛、猛壯、冷酷,完全透露出強烈的威脅性,這是過去父權時代,對於男人形象的要求框架。自古以來,男人總是跟武器離不開關係,而且也被要求隱藏自己的情緒。或許是如此緣故,人工智慧天網才會把武器打造成這樣的男性形象。
  《魔鬼終結者》第二集,原本是武器的機器人T800,反過來保護沙拉康納。結局T800說身為機器人終於知道了人類為什麼會流淚,其實也象徵著身為一個男人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脆弱與情感。過去的男人是不被允許流眼淚的,粗壯的雙臂與胸膛,男人只被允許永有這兩個象徵,不然就是娘們!
  男人被父權社會禁止表露情感,這與機器人有什麼兩樣?
  女性在保守的社會被允許情感上的釋放,因為那種特性被視為先天的缺陷,她們天生就比較脆弱。於是我們看到莎拉康納努力地在孤獨中掙扎,同時她又展現了焦慮與纖細的母愛。在她的養育下,未來的救世主約翰康納,也成為一個富有情感的男性,他也嘗試教導T800如何展現情感。
  第三集的《魔鬼終結者3》,追殺救世主的機器人變成女性的外貌TX,故事的主角成為成年後的約翰康納。劇情的主題從化解父權社會武裝轉移到命運上,若無法扭轉未來的命運,那我們努力的意義是什麼?或許就是做足充分的準備接受命運吧!TX非常具有攻擊性,似乎想要賦予女性在新時代抬頭的意義,但這似乎把在過去兩集女性堅強的描寫,訴諸於攻擊性的建構上。
  後來的《魔鬼終結者》續集之所以不太理想,是因為有點偏離了初衷。若世界觀做的太龐大,比較難以聚焦在個人命運的糾葛上,就會顯得鬆散。《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確實抓到了原來系列該有的風格,但除了原本的救世主成為反派這點讓人意外,可惜的地方在於經典角色重逢時所面臨的抉擇,沒有做太多的深鑿。莎拉康納之所以偉大,在於她對抗的不僅是天網,而是父權社會的暴力。
  詹姆斯卡麥隆曾被調侃輕視女性,甚至《驚奇隊長》裡百視達裡被摧毀的《魔鬼大帝:真實謊言》廣告看板,也被影迷視為對卡麥隆的譏諷(後來導演澄清不是)。但從《魔鬼終結者》到《阿凡達》,卡麥隆描述的都是女性化解父權暴力的傷害,《阿凡達》裡的傑克雙腳癱瘓後,他在地球上失去了價值,如果男人無法在體力上貢獻,他就同等沒有「功能」,結果他在潘朵拉星球上藉由女性博士葛蕾絲 · 奧古斯汀引導,以及在納美族人公主奈蒂莉的帶領下,重新找回自己多元的價值,傑克服膺於父權體制建構的軍隊,當他沒有能力的時候,旋即遭到父權體制的拋棄。
  詹姆斯卡麥隆真的很厲害,雖然他有理工背景,但在劇本上永遠先處理情感,再進一步建構科幻的世界框架。這是非常重要的,就連法律制度都強調情理法,人性的情感永遠是外在科技世界的推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