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雜記】午後訪益品書屋

寒假某天下午,受朋友之約一起去了位在南屯的益品書屋。
位在文心森林公園對面,這間由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先生規劃的閱讀空間,一走進去便讓人感到裝潢的用心及質感。但我沒有想在這篇文章中詳盡介紹這間書屋,只想分享我第一次去的感受。
沿著樓梯上去,樓梯間擺放的都是介紹美食、各國旅遊的書籍。上到閱讀區,朋友拿了一本介紹文藝復興時期的書便坐下開始看,我在周圍逡巡一圈後發現書架上擺的都是比較精深專業的書籍,大部分是關於藝術、建築、美學方面的書,而且還有書套細心包裹。靠近落地窗則有幾米的繪本。另外也有一區是擺給小朋友看的圖文書。
那些精深專業的書,坦白說和我很有距離,因為我對西方的藝術並不是那麼感興趣。因此我隨手拿了一本名為《漫步》的繪本坐下來看。
有時候自己一人獨處,比較好。(擷取自《漫步》)
有時候自己一人獨處,比較好。(擷取自《漫步》)
每張圖片都是獨立的,並沒有故事性,甚至我覺得圖下方短短的文字都是多餘的。看著這樣的繪畫,讓人的心漸漸沉入一種思考的寧靜,與周遭的氣氛很搭。也許之所以要在這裡擺那麼多精深專業的書以及引人深思的繪本,也是因為只有在這樣的空間,才能靜得下心好好的閱讀這種平時看不進去的書吧。
後來我才知道這本繪本是得過大獎的。不過書本身能帶給我們的靜謐感動,其價值應該遠遠超過一座獎盃。畢竟這才是這本書一開始存在的意義,獎項的肯定只是附加價值。同時這本書我覺得放在這間書屋也很合適,它的內容不就是要傳達,有了書,就能看到、甚至經歷這個世界嗎?理念也相當吻合。沒想到隨手一拿,就拿了這麼棒的一本繪本。
下午約兩個多小時的時間會有小提琴現場演奏,我們去的時候正好遇上,一邊看書一邊聽音樂確實不錯,不過我更想成為演奏的那個人。在這樣的空間,演奏自己喜歡的曲子,讓他人不只腦海中充盈著文字,更在心中溢滿了音符,對於一個音樂家不是件很幸福的事嗎?
後來我們從靠裡面的位置換到落地窗邊。從窗外看出去就是文心森林公園,視野也很不錯,又不失城市獨有的景色。落地窗邊的位置是矮矮的沙發椅,想靠著凝望外面的世界發呆也很合適。
我不禁思考,現在城市中之所以各種書屋會如此蓬勃,是否是因為都市人太需要一個除了幕天席地與自然為伍之外、能淨化心靈沉靜下來的空間?而對於很多所謂網美,在書屋看著書、喝著咖啡或飲料,彷彿只要置身於此,氣質便大大加分,染上了文青氣息。
但這是不是也代表,我們的心境很多時候其實是由環境所決定的?一個人的真正氣質並不是因為他現在在做什麼事,而是從他的個人特質及心境自然散發而成。如我國中時任教敝班三年的國文老師,就算只是單純解釋國文課本上的內容,她的談吐也不會因此學究或顯得賣弄專業,而是自然而然的展現她所累積的文學素養,讓人如沐春風。
書屋確實提供了人們一個好去處,但我們的文學氣質與品味是否因此而提升了呢?或是我們其實並不以提升氣質為目的,而只想要片刻的清靜,藉由書籍及特意營造的空間暫時隔開這些紛紛擾擾?而書屋越來越相似的共同特徵——木頭香、咖啡香、書香,是不是到最後會演變得千篇一律了無新意?也許這是我們可以思考的。
但也可以不思考。只要書屋的存在能帶給我們所想要的感受與放鬆,那其他的事物又何必再增添一重煩惱呢?
在你喜歡的空間,看一本書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