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影評|《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電影之聲入門指南。
方格精選

詩人影評|《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電影之聲入門指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電影海報。

《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電影海報。

《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Making Waves: The Art of Cinematic Sound) / 2019 / 美國


《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電影劇照。

《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電影劇照。


視覺上的光彩耀目總是能成進戲院的好理由,有時一張劇照、一顆鏡頭就能令人愛上一部電影,當然,這是合乎邏輯的。但若我們把一部有聲電影的聽覺元素抽取出來,將它形成一部默片,此時當時間軸來到了你最喜愛的場景,積累的情緒是否還能如此強烈?


史蒂芬史匹柏:「我始終認為聲音比影像更能引領觀眾融入故事。」

沒錯,是「引領」不是「吸引」,將電影中的聲音視為理所當然對現代人來說是個普通不過的事,卻鮮少有人思考影像和聲音之間的障礙與融合是如何破解形成,而這,成了這部紀錄片的目的之一。當中簡易描寫了默片至有聲電影時期的轉變,同時提起聲音錄製到製作、混音的過程,其中包括《金剛》帶來的里程碑、電視對於好萊塢的打擊、儲備音效對電影發展的停滯,甚至披頭四給予環繞和立體聲的啟發。

《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電影劇照。

《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電影劇照。

其中特別關注的聲音設計師在《現代啟示錄》、《教父》的沃爾特默奇和《星際大戰》的本貝爾特,片中藉由自傳般的詳盡訪談,看見兩人對於音效製作的啟蒙、動機和熱情,當然包括苦惱。但不僅於此,當中還收錄到《神力女超人》、《黑豹》等貼近多數觀眾的票房巨作,可說將美國大型及經典電影的聲音設計都介紹了一番,而那對影像及聲音的敘述也可與《王牌辯士》延伸探討。

《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電影劇照。

《電影音效傳奇:好萊塢之聲》電影劇照。


紀錄片將聲音工作比喻成管弦樂隊,從取樣、擬音、對白剪輯、演奏、配樂到混音等,一再解剖幕後工作者的專業與矛盾,同時不乏以影片例證說明音效賜予影像傳遞的重要性,使它擁有滿足影迷卻不嚴肅生硬的教育內核,可說是認識電影音效的入門指南。


電影評價:B+

台灣上映日期:2020.02.21

台灣代理片商:造次文化|Side Project Production


成立的心得分享帳號,第一手文章、資訊都會搶先在這裡釋出,喜歡的歡迎垵下追蹤!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
avatar-img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航電影的海
16.3K會員
466內容數
一篇文章,了解一位創作者的內心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導演以回憶及角色心理展開故事的選擇更偏向觀眾的經驗共鳴,自我沈溺是成功的關鍵,卻也是疏離的原因。若說李安將技術成為電影與現實之間的鑰匙,瓊安娜霍格則是以現實重塑劇情長片的樣貌,不易進入,但獨具魅力。
瑪格學會了知足,喬學會了妥協與接納,貝絲學會了善良,艾美學會了愛與被愛。電影可以說是借古喻今,改編得不是150年以來的變化,也不是未曾動搖的她們,而是呼應現今社會的女性異彩。
喜歡《雙層公寓:東京 2019-2020》,不在戀愛花火與心機比拼,而在面對人際關係時的包容衝突。節目不避諱展現素人們的脆弱時刻,使我們能於其中見到人性本質的多重樣貌,。
主角們將「受壓榨」視為成長的必經過程,孩童時期就是得配合一切大人的指令,而大人就是得成為他人理想中的樣貌,喪失自我不過是基礎罷了。
片名或許誤導許多進場觀眾,電影比起常見的娛樂大片更像是給影迷們的B級恐怖片,同時冠上近代對於政府、環境及女權的議題。
無論是《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劇本架構或《芭蕾少女夢》的自我認同,肖似的陰影使這部電影注定少了些許「第一次」,然而那反抗保守思想的曼妙舞姿不僅澎湃動人,甚至進一步挑戰性別定義,同時故事也在甜與苦之中多了幾分心酸。
導演以回憶及角色心理展開故事的選擇更偏向觀眾的經驗共鳴,自我沈溺是成功的關鍵,卻也是疏離的原因。若說李安將技術成為電影與現實之間的鑰匙,瓊安娜霍格則是以現實重塑劇情長片的樣貌,不易進入,但獨具魅力。
瑪格學會了知足,喬學會了妥協與接納,貝絲學會了善良,艾美學會了愛與被愛。電影可以說是借古喻今,改編得不是150年以來的變化,也不是未曾動搖的她們,而是呼應現今社會的女性異彩。
喜歡《雙層公寓:東京 2019-2020》,不在戀愛花火與心機比拼,而在面對人際關係時的包容衝突。節目不避諱展現素人們的脆弱時刻,使我們能於其中見到人性本質的多重樣貌,。
主角們將「受壓榨」視為成長的必經過程,孩童時期就是得配合一切大人的指令,而大人就是得成為他人理想中的樣貌,喪失自我不過是基礎罷了。
片名或許誤導許多進場觀眾,電影比起常見的娛樂大片更像是給影迷們的B級恐怖片,同時冠上近代對於政府、環境及女權的議題。
無論是《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劇本架構或《芭蕾少女夢》的自我認同,肖似的陰影使這部電影注定少了些許「第一次」,然而那反抗保守思想的曼妙舞姿不僅澎湃動人,甚至進一步挑戰性別定義,同時故事也在甜與苦之中多了幾分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