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影評|《我們的相愛時光》:沒有眼淚的記憶瞬間。

詩人影評|《我們的相愛時光》:沒有眼淚的記憶瞬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的相愛時光》(The Souvenir) / 2019 / 英國、美國

《我們的相愛時光》電影海報。

《我們的相愛時光》電影海報。

(以下有雷)


《我們的相愛時光》電影劇照。

《我們的相愛時光》電影劇照。

那是1980年的倫敦,女主角是出生貴族的電影系學生,她隨手不離相機,夢想拍出遠離舒適圈的劇情長片。某次聚會,她遇上一位神秘的年長男子,他們聊得盡興,關於電影、關於藝術,她漸漸被他的舉手投足所吸引,彷彿不再迷路,即便在欣賞一幅名為〈The Souvenir〉的畫作時,她認為是憂傷的,他認為是堅毅的,兩人仍墜入深深愛戀。

《我們的相愛時光》電影劇照。

《我們的相愛時光》電影劇照。


電影像是室內劇,多數時刻僅由生活空間塑造出情緒上的萬縷千絲,同時撇除一切事件的過程而著重於面對,無論秘密、眼淚、抑或死亡,皆在鏡頭外執行完畢。於是我們窺探著女主角,正如間接探索著他相同,而當一切都不多麼直截了當,愛情再顯得病態,相較《霓裳魅影》更令人憶起的是《婚姻故事》,真實、挫折、以及困境。

然而影片實際為導演瓊安娜霍格半自傳性作品,她正在告訴世人,自己是如何成為自己。從墜入愛戀、心灰意冷到再次接納,剁剁逼人的不是配樂而是幾近破壞節奏的敘事手段,導演展現出零碎且瞬間的日常正是多愁善感的來源,包含窗外那耳聞目不見的的政治跡象,對於母親的一再依賴,都和片中對於希區考克的研討有了連繫。

自傳技法不像《羅馬》和《痛苦與榮耀》來得容易咀嚼,感情傳遞也是。導演以回憶及角色心理展開故事的選擇更偏向觀眾的經驗共鳴,自我沈溺是成功的關鍵,卻也是疏離的原因。若說李安將技術成為電影與現實之間的鑰匙,瓊安娜霍格則是以現實重塑劇情長片的樣貌,不易進入,但獨具魅力。

《我們的相愛時光》電影劇照。

《我們的相愛時光》電影劇照。

電影評價:B-

台灣上映日期:2020.02.07

台灣代理片商:亮點國際影業


成立的心得分享帳號,第一手文章、資訊都會搶先在這裡釋出,喜歡的歡迎垵下追蹤!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
avatar-img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航電影的海
16.3K會員
466內容數
一篇文章,了解一位創作者的內心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瑪格學會了知足,喬學會了妥協與接納,貝絲學會了善良,艾美學會了愛與被愛。電影可以說是借古喻今,改編得不是150年以來的變化,也不是未曾動搖的她們,而是呼應現今社會的女性異彩。
喜歡《雙層公寓:東京 2019-2020》,不在戀愛花火與心機比拼,而在面對人際關係時的包容衝突。節目不避諱展現素人們的脆弱時刻,使我們能於其中見到人性本質的多重樣貌,。
主角們將「受壓榨」視為成長的必經過程,孩童時期就是得配合一切大人的指令,而大人就是得成為他人理想中的樣貌,喪失自我不過是基礎罷了。
片名或許誤導許多進場觀眾,電影比起常見的娛樂大片更像是給影迷們的B級恐怖片,同時冠上近代對於政府、環境及女權的議題。
無論是《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劇本架構或《芭蕾少女夢》的自我認同,肖似的陰影使這部電影注定少了些許「第一次」,然而那反抗保守思想的曼妙舞姿不僅澎湃動人,甚至進一步挑戰性別定義,同時故事也在甜與苦之中多了幾分心酸。
我喜歡《魯邦三世 THE FIRST》個性鮮明、各有所長的角色重現,能讓人感受經典系列的魅力所在。雖說在解謎或反轉時刻過於簡單且忽略過程,但整體娛樂度是不可否認的。
瑪格學會了知足,喬學會了妥協與接納,貝絲學會了善良,艾美學會了愛與被愛。電影可以說是借古喻今,改編得不是150年以來的變化,也不是未曾動搖的她們,而是呼應現今社會的女性異彩。
喜歡《雙層公寓:東京 2019-2020》,不在戀愛花火與心機比拼,而在面對人際關係時的包容衝突。節目不避諱展現素人們的脆弱時刻,使我們能於其中見到人性本質的多重樣貌,。
主角們將「受壓榨」視為成長的必經過程,孩童時期就是得配合一切大人的指令,而大人就是得成為他人理想中的樣貌,喪失自我不過是基礎罷了。
片名或許誤導許多進場觀眾,電影比起常見的娛樂大片更像是給影迷們的B級恐怖片,同時冠上近代對於政府、環境及女權的議題。
無論是《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劇本架構或《芭蕾少女夢》的自我認同,肖似的陰影使這部電影注定少了些許「第一次」,然而那反抗保守思想的曼妙舞姿不僅澎湃動人,甚至進一步挑戰性別定義,同時故事也在甜與苦之中多了幾分心酸。
我喜歡《魯邦三世 THE FIRST》個性鮮明、各有所長的角色重現,能讓人感受經典系列的魅力所在。雖說在解謎或反轉時刻過於簡單且忽略過程,但整體娛樂度是不可否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