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黃培源的《理財聖經》

試論黃培源的《理財聖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浮誇的書名特別容易引起話題,但這件事恐怕不能怪培源先生,這個系列就叫做【聖經系列】,該說是那個階段的商周出版社,也就是附和著大家當時的胃口嗎?現在這個時代已經有好幾個世代聽膩了《XX聖經》系列,這樣的浮誇想必也不浮誇了。浮誇本質上跟放羊的孩子是一個邏輯。

民國85年出版的《理財聖經》至今已過了24年

民國85年出版的《理財聖經》至今已過了24年

這的確是一本富爭議的書,除了書名本身浮誇外,大家最批判的就是「隨時買、隨便買、不要賣」。但是公允的來說,這形成一個容易記誦的九字訣,它順口、洗腦、好記,還帶有那麼點聳動性──我們泰半是不能忽略任何一個寫作者在寫作上想要吸睛的潛目的:畢竟人都希望自己的論點被看見、被談論。但投資這種要把辛辛苦苦賺的錢就投入在一個有波濤洶湧海域中的風險行為,我是真的有點懷疑,是有多少傻逼真的就只看到這九個字然後就傻傻真的照字面操作──這就是懶人包最危險的地方:它簡單、卻不夠精準,這就是為什麼會有「論述」(Discourse)這個詞彙存在的意義。如果只看九字訣、不看論述,然後最後怪作者──嗯,我猛然地想起了蒲松齡在〈勞山道士〉裏的王生:王生最後撞牆了,頭破血流,還被他太太嘲笑。

若是為了話題性與行銷策略,筆者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黃培源的說法。在這九字訣的篇幅終段押了一個但書,或者也該說是一個防撞鋼樑,即第十章的〈善用股市攻防利器〉,價值策略、成長策略、與反向策略,其中兩種也是巴菲特所操持的原則,是巴菲特師承葛拉漢學派一脈相承的策略。

這本書最大的貢獻在於觀念的修正,一如作者所言:股票最大的利得其實不在資本利得(價差),而是在於領取股息;而也唯有長久持有,才能獲得穩定的股息,所以這個時候結論已經很明顯了:培源先生顯然也不樂見人現股當沖,他更從國家經濟這樣一個比較中正和平而正面的角度,強調穩定持有對企業社會經濟的穩定貢獻。當然也是有後起新銳投資人對這點表示懷疑,不過我想即或不然,難得找到一個體質良好的”孩子”來裁培,始亂終棄的作法放掉的可是將來不可限量的成長率。於是真正要用功的地方(如果你感到不做點什麼很無趣的話)在:你該漸漸地暸解財報這個有趣的東西,然後有憑有據地披沙鍊金,找出真正體質好的公司去投資,一如你去給予努力學習的學生獎學金一般。

黃培源肯定投資股票對振興社會實業、乃至國家經濟的正面意義

黃培源肯定投資股票對振興社會實業、乃至國家經濟的正面意義

這是筆者覺得本書很棒的地方:培源先生寫的東西,是那些自詡投資是門高深學問的投資人/分析師所不屑一顧、但投資新手、甚至是投資老手都應該釐清的事情;這在學術研究上也是最被人輕視的部份:那些重要卻看起來簡單的事。一如〈高鐵上的小科學家〉最後評審所說的「每個人都做的到,但每個人都不去做」,總得有人需要把它們說出來、說個清楚、講個透徹。很多人覺得說明這些簡單卻重要的事情,十足就是個傻子,讓人覺得「這個作者真膚淺」,但要把真相說的清楚,就像把鏡子擦的透亮,那也沒那麼簡單,鏡子透亮到一個地步,可以像4K一樣,看到原本沒有注意到的部份。

對講求實證主義者如筆者而言,對需要論述時卻充斥著抽象形而上的意識形態語言敬謝不敏,這不意味著我喜歡鐵口直斷式的口號,而是真確的事物該毫不猶豫地選擇讓它現形。在本書中有一些準真理是直接了當的被說出來:錢不要存銀行(天殺的,又是一個標題殺人,拜托那些不愛看論述的孩子們,多多運動你們的眼球好嗎);不要短線操作;至於其它近乎老生常談的,基於重要性當然必須被提出,但就不加贅述。

另外一個被黃培源談論的標的物是房地產,但在總共十四個篇章中只佔了一個篇幅,雖然作者也的確承認以房地產「致富」的比例(不是指財務自由,是更多的、錢滿出來的那種)是比股票快且多:房地產保值性高、增值性也不弱;然而機動性不若股票強,起始門檻也高,這可能也是作者只用了不到全書一成的篇幅,去談房地產的原因之一。但他並不否定房地產的價值。

筆者自己的夢想是有一件小坪數的居所、一個音樂教育的工作室,如果兩者合併又買在雙北外的重劃區,也許不用五百萬便能財務自由,的確令人振奮

筆者自己的夢想是有一件小坪數的居所、一個音樂教育的工作室,如果兩者合併又買在雙北外的重劃區,也許不用五百萬便能財務自由,的確令人振奮

最後一個也近乎老生常談、但卻一樣直截了當的,是終章〈賺錢要有目標〉,作者直接在子標題提出了幾個核心要旨:

  • 【不做守財奴】:這是終於學會了如何有效賺錢的人最無法自拔的事情吧?這等於是在金錢武林上金盆洗手,放下畢生理財武學,回首青雲、隱居山林。
  • 【賺這麼多做什麼】:是啊,當已經沉浸並熟練在賺錢的方法論後。
  • 【理財三訣──賺錢、管錢、用錢】:作者說一個比一個難。作者提出一個試算:如果有一億資產,扣掉稅,年息10%,平均一天要花掉兩萬,想一想,其實還真的有點難。
  • 【許文龍的賺錢哲學】:有智慧的有錢人也是知道怎麼花錢來享受人生

人往往趨於極端。世人過份重視金錢;而做為基督徒的筆者,教會主流本位不斷傳講「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足衣足食就當知足」、「當積財寶在天上」等諸如此類的論調,卻也無意間鼓勵信徒走向另一個「過份『不』重視金錢」的極端。筆者在教會多年,等到要購屋、創業才深以囊澀為苦。因此,黃培源的論述可稱平衡,他不鼓吹無限財富的幻象,但也警誡財務自由的必要性。

說了這麼多,都只是過眼雲煙,不去執行,一切都是屁。但我覺得應該給這本書公允的評論,也算是一個翻案文章。所以,回到初衷,那些重要卻簡單的事,總該有人做,於是,我寫了這篇文章。

avatar-img
就是筆記
40會員
97內容數
在茫茫人海中素人到不能再素人的一位素人, 正因為隱身在人海之中才能在網海上恣意撤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就是筆記 的其他內容
農業為什麼出現在那些往往不是天造地設、上好的地段,而是在一些次好甚至還不算好的地區?這是本章主要回答的問題。農業與狩獵有它在投報率上的考量,兩者也不是全然涇渭分明;而其過渡成功的肥沃月灣,也反映出關於斜槓與一切努力不會隨流失去的美好例證。
農業帶來了萬世基業與出征勝率的前提,但傳染病卻成為一個吊詭的大禮包,殺不死當事人的使之更強大,採集社會固然免於此禍之害,但該如何尋找到新的道路,還需要期待之後的篇章。
無知之所以是罪惡,是因為它可能讓你丟掉小命。敵暗我明永遠是最危險的一件事。知己知彼不只是口號,也不要自我想像「敵之不來」,本章以西班牙以1:近500的兵力比例擊潰印加帝國,說明不知道外界在做什麼,對當事人你我而言,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
本章以玻里尼西亞的島民先後移居到紐西蘭與查坦群島做為案例研究,移出的那一步也註定了悲慘的命運,因為先天環境的落差。做為個人,我們也或許面對這樣的落差,而人、該如何自處?
社會科學是赤裸的學域,它深入人間,但卻冷靜地切開道德、倫理、信仰下的實象。在這本家喻戶曉的經典,我們還可能學到什麼?筆者將以章回方式試論本書,並且融入日常生活之應用。
對股市初學者而言,ETF中的台灣50的確是一個入門磚,它教導投資人如何觀察國際情勢與台股連動的關係,而整體趨勢向上也為初學者繫好了安全帶,唯一要做的就是長期的投注。本文試論股魚所提出的被動基金理論層面與景氣對策信號法。
農業為什麼出現在那些往往不是天造地設、上好的地段,而是在一些次好甚至還不算好的地區?這是本章主要回答的問題。農業與狩獵有它在投報率上的考量,兩者也不是全然涇渭分明;而其過渡成功的肥沃月灣,也反映出關於斜槓與一切努力不會隨流失去的美好例證。
農業帶來了萬世基業與出征勝率的前提,但傳染病卻成為一個吊詭的大禮包,殺不死當事人的使之更強大,採集社會固然免於此禍之害,但該如何尋找到新的道路,還需要期待之後的篇章。
無知之所以是罪惡,是因為它可能讓你丟掉小命。敵暗我明永遠是最危險的一件事。知己知彼不只是口號,也不要自我想像「敵之不來」,本章以西班牙以1:近500的兵力比例擊潰印加帝國,說明不知道外界在做什麼,對當事人你我而言,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
本章以玻里尼西亞的島民先後移居到紐西蘭與查坦群島做為案例研究,移出的那一步也註定了悲慘的命運,因為先天環境的落差。做為個人,我們也或許面對這樣的落差,而人、該如何自處?
社會科學是赤裸的學域,它深入人間,但卻冷靜地切開道德、倫理、信仰下的實象。在這本家喻戶曉的經典,我們還可能學到什麼?筆者將以章回方式試論本書,並且融入日常生活之應用。
對股市初學者而言,ETF中的台灣50的確是一個入門磚,它教導投資人如何觀察國際情勢與台股連動的關係,而整體趨勢向上也為初學者繫好了安全帶,唯一要做的就是長期的投注。本文試論股魚所提出的被動基金理論層面與景氣對策信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