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0|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笨蛋,問題出在資本主義 (上)

「舉起人民的法槌,捶倒資本主義的高牆。」

-台北暴徒
來自:反正我很閒
來自:反正我很閒
等等,你真的知道資本主義的問題出在哪嗎?
除了舉起右手之外,今天就讓狗狗告訴你問題到底出在哪,讓你下次在朋友面前除了傻笑,還能說出其中的道理來。
問題一 資本市場中的競爭能夠帶來進步嗎?
反對政府干預,認為市場自然有競爭機制的右派人士,深信優良的商品最終會受到市場青睞,不良品會自然被淘汰,而在資本市場不斷競爭當中,也將全體人類帶來福祉,社會因此邁向進步。
真的是如此嗎?
事實上,比起競爭,企業更嚮往壟斷,大部分的資本家們都嚮往安逸,而非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大企業不斷併購其他小企業,目的就是要免去競爭的壓力,但是壟斷又無法帶來社會的進步,只會單純的圖利資本家。
為避免此情形,政府推出了反壟斷法(antitrust)來抵制此風,但效果不彰,因為這些大企業早就"大到不能倒"了,意思是這些大企業早已和各國經濟緊緊綁在一起,背後盤根錯節,要對於巨頭們做出懲罰就如同打出七傷拳,因此各國政府也不敢粗心大意。
就舉Google為例,這家超級巨頭,即使在歐洲屢屢受反壟斷法到制裁,這三年來累積罰款高達90億美金,但對於一年收入超過1100億美金的Google來說,根本不痛不癢,三年來的罰款還少於Google一年繳給美國的稅嘞!
此外,企業為了增加競爭力,選擇降低員工薪資,或者是對於排放的汙染不加以過濾,藉此壓低生產成本。
結果導致人們所能支配的薪水越來越少,環境惡化又造成社會成本提高。科技明明越來越進步,全體人類健康卻不斷惡化。
而人們所能支配的錢越少,消費力道就越弱,企業只好不斷地壓低成本,來吸引消費,造成無限的惡性循環。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企業會不斷將工廠搬遷到工資低、環境保護要求寬鬆的貧窮國家,繼續剝削當地人民、破壞生態。這不但造成已開發國家人口失業,而在第三世界排放的汙染,在自然循環中,又將變成全體人類的難題。
工廠從西方移到了中國、印度、南美洲,然後是東南亞,最後是非洲,那接下來呢?
兩個可能的結果,第一個,環境帶給人類的傷害遠大於工廠帶來的利益,各國政府開始嚴格執行環境法規。第二個,強國們找個弱國揍一揍,強迫他吸收所有高汙染、低收入的工作。
第二個是目前比較盛行的方式,例如全世界高汙染的廢棄物都會被運到孟加拉或者中國(開始不收了)傾倒,台灣低階核廢料丟蘭嶼等等。
問題二 資本主義下的大量生產也需要大量消費
目前全美有六分一的工作是銷售業務以及廣告相關人員 圖片來源:Shayan Shokrgozar/medium
為了壓低成本,大量生產以及極細的分工,早已是企業中的顯學,不過也正是因為消費逐漸趕不上生產,於是開始出現了大量的銷售業務以及廣告行銷人員,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吸引更多的消費,來讓過度生產的商品能夠被實現。
企業為了不斷販售商品,開始目的性的製造需求。例如服飾業會不斷地推出新的潮流,並且吸引消費者不斷購買新衣服,甚至讓消費者出現「不購買就會跟不上潮流」的壓力來刺激消費;又或者是讓商品在一定期間後失效,例如蘋果公司會在手機原廠設定中使得電池的效能會越來越差,透過這種方式來間接強迫消費者不斷消費。
以上的手段,都為圖利資本家,並且有目的性的浪費自然資源。手機、衣服等商品明明可以被使用的更久、更有效率,卻在求新求變的社會氛圍下,變成了無用的垃圾。
另外,細緻的分工,讓工作變得簡單,且重複性高,雖然提高了生產效率,但這使得員工無法再工作當中獲得成就感,還面臨著隨時都可以被取代的不確定性。
不少經濟學家都坦承,泰勒主義、福特主義將導致員工變得越來越愚笨,最後變得與一隻"手巧的猴子"毫無差別。
因為在工作中,我們沒有成就感,找不到人生的意義為何,於是人們開始購買一些自己不需要的商品,例如上超過自己負擔的餐廳、購買昂貴的名牌或者觀看youtube上的廢片,經濟學家稱之為「補償性消費」。我們透過這樣的消費來補償自己在職場中、生活中的空虛和低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