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電影】無聲

    看完印象最深的應該是玩的手語,可是陰影也會很深。
    但也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拍了一部講述聽障生活的電影,結合校園暴力與黑幕,但是整部片卻反而給人一種強調「他們不一樣」的印象,不確定這對於了解聽障有沒有幫助。看的時候會憤怒、哀傷、同情,會覺得自己應該要多注意他們,多幫他們一把,但這樣的心態其實不一定是好的,有時候對障礙者來說,他們只是希望外人能把他們當成普通人。
    換一個例子來試著想想,很多人嘴上說尊重女生,支持女權,但實際上的作為是:「我支持啊,阿都已經支持妳們了,妳們還要怎樣?」這種「你們的權益是我給你們的」的心態。或許就是類似這種姿態,造成我在看這部電影時的不舒服感吧。
    由貝貝的周遭環境與日常生活出發,能深刻感受到一個社會邊緣人的掙扎,以及即使同溫層有毒,但我還是寧願待在裡面的矛盾感。更加上來自爺爺奶奶隱藏在關懷下的歧視,以及張誠媽媽不斷的想要爸爸帶走兒子,種種將小孩視為拖油瓶的行為,的確會令人更感受到長輩的無奈、無知,也點出了障礙者連家人都很難理解的困境,但這更進一步地強調了他們的「邊緣」。甚至被車撞、擋在路中間被罵、進了電影院被歧視,想逃,不斷的在加深「他們不一樣」的印象。但現今社會,應該已經可以往前走了,不再只是告訴我們,他們不一樣。
    而故事主軸是單純的。一層一層的黑幕,邪惡的背後還有更巨大的邪惡與扭曲價值觀,最後終究回歸到「都是大人的疏忽與視而不見」。或許受限於這改編自真實事件吧?不然覺得主軸應該可以更豐富一點。
    但是王老師跟小光的演技非常優秀,尤其是天台那一幕,是我覺得電影最精彩的一段。看著小光從扭曲的仇恨到懷疑自我的崩潰,不需要用言語說台詞,他用全身在演這段台詞;還有王老師在一旁看著,卻深刻感受自己的無能為力,讓觀影的我感同身受。
    電影最後或許也在傳達,也許雨過會天晴,但也還是會有下一個雨天吧。雖然坐我後排的觀眾在片尾曲一響起就:「幹,在演什麼鬼啊?」走出影廳的路上背後的人說:「阿最後那段是什麼意思?」
    至於我,看完電影第一時間是查「何仙姑」。但看到導演說那是貝貝的精神支柱,感到有那麼一絲絲的失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