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1/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網路不打折,人們就會進書店嗎?

    『網路不打折,人們就會進書店嗎?』當我看見「雙11獨立書店串聯歇業抗議」的新聞時,忍不住在心中這麼想。我是想問,只要書籍從此不再有低價促銷,那書店就能得救了嗎?雙11的促銷活動很多是11月初就開始,但書店們在11月10日貼文,報導是11月11日當天看見的,我覺得如果真要達到甚麼"呼籲"的效果,這個力道應該不太足夠。(當然,"歇業"這種宣傳提前太久也確實不好)
    幾十年前當我還是個社會新鮮人時,有位長官在會議上問大家:『如果我們明天不營業,顧客會怎樣?』自那時起,我工作的那些年,被躁鬱的長官與無止境的企劃案幾乎逼瘋,為的就是追逐這個終極的答案:如何讓顧客需要我們。我真的經歷過顧客很需要我們的年代,但很快的我發現我們得製造一些因素來讓顧客需要我們,在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我們得用盡手法來讓顧客"以為"他需要我們。
    這是我經歷過的大型零售業賣場從藍海駛入紅海,到後來血淋淋的紅海塞滿屍體而進退兩難的真實過程。但我想了想,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並沒有哪些店消失了會讓我感到不便或難過......距離我100公尺內的便利商店除外。很遺憾的無論大小,書店就是零售業的一種,不會因為商品是「書」就能繞過市場競爭取得永久生存權。一個電商的雙11就讓書店受衝擊,那別的通路在其他時間的促銷應該也一樣會衝擊書店。這個雙11"呼籲"完了,那下個促銷呢?一般消費者對於"呼籲"這種東西是很冷感的,非買特價不可的消費者也總說自己有苦衷!更別說那種把買特價當成興趣的消費者;而雙11的主要客群偏偏就是這類佔多數。
    記得很久以前當我聽說有種叫做「電子閱讀器」的東西時,我第一個念頭是好奇。因為難以想像「閱讀」竟然可以有這麼新鮮的方式,我好奇得不得了。從那時起我就想像我會怎麼用閱讀器進行閱讀,或我是否該買一台電子閱讀器。但我不是會因為好奇或衝動而購物的人,更重要的是,我花了很久很久來思考,我放棄得了手捧著一本書的感覺嗎?
    但這個根本經不起考驗。當某天我發現,我可能必須為了那些書而買一間房子之後,就果斷買了電子閱讀器。其實閱讀是個昂貴的興趣。
    不過我幾乎毫無適應期的立即接受了電子閱讀器,因為真正帶給我滿足的還是書的內容。如果能獲得一間圖書館豪宅,我也願意嫁給野獸。但終究我沒有豪宅,幸好也不需要野獸,因為閱讀器能解決許多問題。手上有一本"書"的感覺,一言難以蔽之,但這只能算是閱讀的附加體驗,取代不了閱讀本身。
    這可能有點扯遠了,但我想說的是,事實證明「書」可以用另一種更簡便又低成本的形式存在,我相信很快的出版業與創作者在電子書市場,也一定能找到一個良好的收益方式,那麼實體書這樣的商品還能存在多久?到時候「書店」能用甚麼樣的形式存在呢?而這一切很有可能在我們都還活著的時候就會發生。
    曾經書店對我而言是除了家之外最重要的地方。不論在何處,只要有整排的書架就會讓我感到興奮,書店特有的味道對我而言有種鎮靜的功效。就算想買的書都已經買了,我還是會站在書架前面把平面展示書的封面、書腰都津津有味的看一遍,如此一來總是免不了又帶走幾本我不曾讀過的作者。
    我相信有些東西是無可取代的,希望書店是其中一種。以前當某家重慶南路的老書店要停業時,我在心裡面嘆息過:『這一天終於還是來了』,覺得人生當中微小的某一部分也跟著走了。你無法避免某些美好的人事物在你面前消逝,但如我之渺小改變不了宇宙的話,那就選擇繼續生活。
    世界末日時我要帶走二個閱讀器和這本書。二個閱讀器在不充電的狀態下應該勉強維持一個月,而這本書能維持到地球燃盡為止。
    世界末日時我要帶走二個閱讀器和這本書。二個閱讀器在不充電的狀態下應該勉強維持一個月,而這本書能維持到地球燃盡為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