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為電子五哥的第二季損益表比較圖,以營收規模來看,鴻海第二季營收為11283億,比廣達、和碩、緯創、仁寶四家營收加起來的10828億還要高,鴻海的稅後獲利為228.8億,比廣達、和碩、緯創、仁寶四家獲利加起來的181.58億還要高,鴻海在規模上是有絕對的地位的,在三率部份,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pc、nb、伺服器需求大增,這讓廣達在這一波疫情受益最大,其它緯創及仁寶因為pc、nb佔比較高,所以在三率上也是有不錯的表現,廣達第二季的毛利率以6.21%得到第一名,鴻海以5.91%得到第二名,不過值得注意的事是,廣達業外一直都做的很好,會做避險,第二季廣達業外的其它利益及損失是賠0.5%,在稅前的獲利率鴻海是以3.09%贏過廣達的3.05%,至於和碩的毛利率為4.37%,業外的其它利益及損失賺了0.92%,在稅前獲利是以3.29%贏過鴻海,不過其它利益及損失這一項不會是常態。

2020年 第2季 單季損益表
看一下電子五哥第三季的損益表現,鴻海營收為12915億,比廣達、和碩、緯創、仁寶四家營收加起來的11497億還要高,鴻海稅後獲利為308.5億,比廣達、和碩、緯創、仁寶四家獲利加起來的286.5億還要高,第二季鴻海的毛利率以6.2%奪回了第一,廣達毛利率下降到5.86%,可以看一下廣達第三季的業外,賺了0.17%,比第二季的-0.5%多了0.67%,事實上廣達過去的其它利益及損失這項都是正數,其它利益及損失中有包含金融資產評價及匯率損失,所以第二、三季的高毛利率,很有可能是因為鎖匯率得來的,這時會有人覺得奇怪,和碩在毛利率、營利率,業外表現都比廣達、鴻海差,為什麼每股盈餘會高於鴻海及廣達呢?

2020年 第3季 單季損益表
其實關鍵在於營收股本比,以鴻海為例,第三季的營收為12915億,股本為1386億,所以鴻海的營收股本比為9.3倍,和碩第三季營收為3356億,股本261.1億,所以和碩的營收股本比為12.85倍,因為和碩開的槓桿較大,所以使得在毛利率,營利率,稅前獲利都比鴻海差的情況下,每股盈餘還會高於鴻海,開槓桿有好處也有壞處,看一下鴻海及和碩的負債比,鴻海整體的負債比為57%,和碩的負債比為70.1%,白話文就是鴻海100元的總資產中有57元是借來的,和碩100元的總資產中有70.1元是借來的。

2020年 第2季 單季資產負債表
如果以最新電子五哥資產負債表來看,鴻海的現金及約當現金佔了總資產的30.5%,和碩佔了23.5%,最後看一下保留盈餘部份,鴻海保留盈餘佔了總資產的29.8%,廣達為14.7%,仁寶為13.4%,和碩為10.2%,緯創為6.8%,為什麼鴻海是價值型投資呢?比電子五哥更穩呢?試想,如果哪天發生了大事件,大競爭,電子五哥都不賺錢,連續五年都不賺錢,所謂的保留盈餘就是公司賺到還沒有配的錢,還在公司中運用,這些錢在公司虧損時可以拿來配股息,大家看一下五哥的保留盈餘比例,應該不難看出來哪一些公司可以撐最久,而且鴻海在現金及約當現金比例是最高的,這也讓鴻海可以輕易的去切入3+3,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人工智慧,5G及半導體,如果市場對於鴻海淨值不買單,鴻海單純就拿現金去提高高毛利率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就能提升毛利率,現金很多在手上,能做的事是很多,最近很多公司都想往電動車商機切入,但其它四哥手上如果沒有銀彈,就只能做PC、NB,了不起就是再做伺服器,在NB及PC的市場中,其實已經飽和了,未來僅會愈來愈競爭,其它四哥在沒有切入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人工智慧,5G及半導體這些產業中,它們是不敢像鴻海一樣說2025年毛利率可望改善到10%,鴻海的毛利率,營利率在五哥中是佼佼者,今年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在毛利率,營利率有被廣達、緯創追近,但疫苗都出來了,廣達及緯創明年能不能這麼好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2020年 第3季 單季資產負債表